3.1 人才需求:
保險業內的劍拔弩張表現在專業人才的匱乏上。有關數據表明,目前保險行業人才總量不足,供需只有 1:4 的水平。尤其是保險高級管理人員的緊缺,更是成為制約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瓶頸。而外資保險企業搶灘中國,最需要的幾大類職位分別是高級客戶服務人員、營銷業務主管、營銷培訓師、財務管理師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師等。這也導致了保險企業之間互挖墻角,人才流動頻繁。目前,很多城市的保險行業協會都發起了“保險業人才流動自律公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行業穩定和客戶權益。但從根本上來說,國內仍需加強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真正解決保險業“缺血”的癥狀。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保險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保險業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必須建設好以監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保險營銷人才為主體的四支人才隊伍。他提出,保險業要抓住戰略機遇,又快又好地做大做強,關鍵在人才;保險業要解決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關鍵在人才;保險業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在服務經濟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在人才。吳定富還強調,必須把保險人才隊伍建設放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抓緊抓好。保險業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必須建設好以監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保險營銷人才為主體的四支人才隊伍。
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推行公司文化和貫徹全新的服務理念,從 2004 年開始,不少外資保險公司積極開展精英培訓計劃,要求招募沒有保險從業經驗的人才,比如美國大都會人壽推出的“西點計劃”,對于業務經理基本要求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沒有從事壽險銷售經驗、5 年以上工作經歷。對于營業處經理的基本要求是大學本科以上、10 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 7 年以上管理經驗,年薪 12 萬以上,無壽險從業經驗,在1400 個申請人經篩選后留下了 30 個人。通過面試、筆試、案例分析、實戰操作等方式,大浪淘沙,煉出符合公司要求,適應公司氛圍的金質人才。除了大都會,海康的“儲備干部管理班”、中宏的“精英保險代理人”培訓計劃、信誠人壽的經理人培訓班等等都在加強各自的業務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梯隊建設。
如今不少國內的經理級別人才在營銷業績及組建團隊上有一定的經驗,但還未經受過大的市場變革,且對于保險業的運營模式的認識也比較單一,因此保險業的人才流動雖然頻繁,但其中不乏一些粗放型人才,綜合素質俱佳的人才較缺乏,還需要細水長流的積累。不可忽視的是,國內的保險業高端人才雖然起步早、從業經驗豐厚、業務能力強悍,也心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還是有不少人固囿于穩定的企業環境、固定的人脈關系,難免患得患失。而外資保險公司對于高端人才的地位也更加求新求變,希望找到 30~40 歲之間,從業經驗豐富,管理理念先進,有創新意識,能積極迎合變動的市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