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求職寶典

    1.1 行業概念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其主要門類包括:化學原料藥及制劑、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醫療器械、衛生材料、制藥機械、藥用包裝材料及醫藥商業。醫藥行業對于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計劃生育、救災防疫、軍需戰備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學原料藥及制劑

    化學原料藥是指化學藥品制劑前的主要成分,如由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著生物技術所制備的各種用來作為藥用的粉末、結晶、浸膏等,它們都是是制藥的上游產品,病人無法直接服用。以化學原料藥的加工、生產為主要目的行業即為化學原料藥行業。

    將原料藥加工制成便于病人服用的給藥形式(如片劑、膠囊、注射液、丸劑、軟膏劑等等)的行業即為制劑行業。是原料藥行業的后續產業。

    二者是一個行業鏈的前后產業。制劑產業是原料藥行業的后續產業。

    中藥材

    2013年對于中藥材行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一年。從2011年開始,中藥材市場供需就開始進入下行區間,90%的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有的品種下滑幅度甚至超過了80%,可見中藥材行情總是在起起伏伏中不停的搖擺,但行業總體形勢良好。

    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是中國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醫臨床辨證施治必需的傳統武器,也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其獨特的炮制理論和方法,無不體現著古老中醫的精深智慧。隨其炮制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為中醫臨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2006年1-12月,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1,660,35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62%;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9,022,03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44%;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036,64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4.58%。

    2007年,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6,999,65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6.97%;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4,169,03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6.80%;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451,34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5.15%。

    2008年1-10月,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6,999,65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6.97%;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4,169,03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6.80%;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451,34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5.15%。 

    中藥飲片技術標準模糊,質量參差不齊是制約中藥飲片出口的重要因素。通過對目前中藥材炮制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推廣,提升中藥飲片的產品國際競爭力,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才能擴大中藥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中藥作為天然植物藥的代表,應該有良好的行業成長性。中醫藥在全球的地位也在發生著悄悄地但卻是深刻的變化,從民間的認同發展到官方的認可,全球已進入對傳統藥和植物藥立法管理的時代。澳大利亞、歐盟、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中醫藥或傳統醫藥實行立法管理,英國已啟動中醫藥捆綁立法程序。在國內,業外資本也對中藥飲片表示出極大的熱情,看好中藥飲片行業的未來發展。

    國家對中藥產業的高度重視,消費者對天然藥物的青睞,國際市場出口的大幅度增加,中藥飲片產業的增長成為現實,構建行業規范標準已不是夢想。

    中成藥

    近年,隨著國家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與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中成藥行業競爭力顯著增強,行業穩步發展。2012年,中成藥行業營業收入達到36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2%。同期,中成藥行業利潤總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6%;其毛利率均高于醫藥制造業的平均水平。

    縱觀中成藥產業近年的市場運行情況,其供需穩中有增,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如今我國中成藥行業開始向現代化、消費品市場及美容保健品市場方向延伸,未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成藥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受歷史影響我國積累下大批忠實的中成藥使用者。

    我國中成藥工業總產值自1979年以來已翻了五番,進入90年代后更以高于20%的速度持續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時,依然表現不俗。

    據《 2017年中國中成藥行業現代化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由于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我國中成藥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態。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中成藥生產產量約200萬噸,同比增長21.63%。2011年,我國累計生產中成藥238.54萬噸,同比增長33.97%,其中,中藥飲片加工業和中成藥制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分別高達56.11%和34.76%。中成藥工業已然成為我國醫藥工業中僅次于化學藥品工業的第二支生力軍。

    抗生素

    中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生產大國:年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出口3萬噸,其余自用(包括醫療與農業使用),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美國僅13克)。

    據2006~2007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結果顯示,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4%。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發達國家,醫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僅為22%~25%。中國的婦產科長期以來都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上海市長寧區中心醫院婦產科多年的統計顯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藥性幾乎達到100%。而中國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則高達70%,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

    另據1995~2007年疾病分類調查,中國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總發病數的49%,其中細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說80%以上屬于濫用抗生素,每年有8萬人因此死亡。這些數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11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首屆合理用藥大會在這一天召開,恰好契合了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抵御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從相關部門獲悉,目前北京共有協和醫院、積水潭醫院、宣武醫院、人民醫院、北醫三院等首批20家三級和二級醫院正在參與處方集中點評。重點監測內容就是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市衛生局去年成立了北京市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會下面分為8個工作組,包括處方點評組、藥事管理組、抗菌藥物與細菌耐藥監測組、合理用藥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組、中藥組、藥品質量管理組、臨床藥學組、學科建設與藥學研究組。

    其中,處方點評組的專家委員將每月收集二三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處方點評數據。二三級醫院每個月要隨機抽樣100張處方,進行數據分析,包括注射劑占門診處方的比例,抗生素占門診處方的比例,每張處方平均用藥數量,每張處方平均金額等。這些數據需要上報專家委員會。

    此次處方集中點評的重點監測對象是抗生素,尤其是衛生部限制使用的特殊管理類抗生素,如萬古霉素,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由高級職稱的醫師開具處方,必要時還需要院內會診,因此在處方集中點評時將會備受專家關注。

    原則上,目前三級醫院的門診處方中,抗生素用量一般占整張處方用藥量的15%左右。如果某些醫療機構對抗生素的用量大大超出平均水平,將被公示和干預。此外,專家委員會還將定期對全市的各種抗生素用藥進行大排名,輔助治療的抗生素用藥或中藥注射劑如果位列前十名,即說明醫療機構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將被干預和調整。

    為了扭轉濫用抗菌素的現狀,世衛組織今年推出了6項政策一攬子計劃,包括與社會多方合作并制定國家計劃、加強監測和實驗室能力、確保有質量保證的基本藥物的連續可及、減少抗菌素在食用動物中的使用、強化感染預防與控制、支持創新和研發新工具等。

    與此同時,衛生部也把抗菌素藥品的使用作為考核醫院政績和工作的重要指標,并將組織全國性的督導行為,對于違紀違規的醫院、醫生采取嚴厲措施。如果有些醫療機構不執行衛生部相關規定,可能被降級。

    2011年4月衛生部發布了以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限制不合理使用、制止濫用的《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后又發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這一系列對抗生素的限用令正在逐步產生市場傳導效應,必將對醫院抗生素制劑需求造成明顯抑制。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限制級和特殊級抗生素使用量可能下降30%~50%,銷售額下降20%,其中,臨床濫用較多、替代性較強的三代和四代頭孢類、抗耐藥復方制劑和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所受的影響將是最大的。

    生物制品

    中國的生物制品事業始于20世紀初。1919年成立了中央防疫處,這是中國第一所生物制品研究所,規模很小,只有牛痘苗和狂犬病疫苗,幾種死菌疫苗、類毒素和血清都是粗制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長春和蘭州成立了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了中央(現為中國)生物制品檢定所,它執行國家對生物制品質量控制、監督,發放菌毒種和標準品。后來,在昆明設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生產研究脊髓灰質炎疫苗。生物制品現已有龐大的生產研究隊伍,成為免疫學應用研究和計劃免疫科學技術指導中心。湯飛凡1957年發現沙眼病原體,他對中國生物制品事業有很大貢獻。

    在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方面,接種預防生物制品效果顯著,在公共衛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這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而且是世界性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1966年發表宣言,提出10年內全球消滅天花,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滅。1978年 WHO又作出擴大免疫規劃(EPI),目的是對全球兒童實施免疫。EPI是用四種疫苗預防六種疾病,即卡介苗預防結核病;麻疹活疫苗預防麻疹;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百白破三聯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有計劃地從兒童開始,使世界兒童都得到免疫。1981年,中國響應WHO的號召,實行計劃免疫,按要求用國產四種疫苗預防六種疾病。1988年以省為單位達到了85%的疫苗接種覆蓋率。1990年以縣為單位,兒童達到85%的接種覆蓋率。診斷制劑品種的增多和方法的改進,促進了試驗診斷水平的提高;現已應用到血清流行病學以及疾病的監測。中國生產血液制劑已有30多年的歷史,品種在逐年增加。

    生化藥品

    生化藥品是指以生物化學方法為手段從生物材料中分離、純化、精制而成的用來治療、預防和診斷疾病的藥品。比如氨基酸、肽、蛋白質、酶類。

    放射性藥品

    我國臨床核醫學使用放射性藥品進行診斷和治療始于50年代后期,當時放射性藥品的供應全部依賴從國外進口,6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研制放射性藥品,國家科委、衛生部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矯健了放射性藥品質量檢驗機構。1965年由中國藥典委員會首次制定了2種放射性藥品標準。隨著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出現了核醫學科,對放射性藥品的需求亦增加。1974年衛生部藥政管理局將放射性藥品納入藥政管理軌道并將放射性藥品列為部管藥品,1975年頒布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放射性藥品標準”。1985年12月又制訂了國家放射性藥品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頒發后,放射藥品被法定為特殊管理的藥品。衛生部按照《藥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于1985年12月會同核工業部發出通知,對放射性藥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檢查、驗收和核發《放射性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并頒發了檢查驗收細則作為依據。1987年衛生部又著手組織對醫療單位的核醫學科室進行整頓,對使用單位發放《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許可登記證》并規定定期復審換發使用許可證。使用單位須持證才能購習使用放射性藥品。這樣國家對放射性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單位都實行了全面的監督和管理,不僅進一步保證了放射性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單位都實行了全面的監督和管理,不僅進一步保證了放射性藥品的質量,保障了群眾用藥的安全有效,而且促進了我國核醫學科和醫用放射性核素的發展。

    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進入門檻較高。中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在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有60%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又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將會保證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5年,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在2006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額首超百億美元大關,進出口總值為105.5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累計順差額31.90億美元。2007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為12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33%,全年貿易順差41.33億美元。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令世界都為之側目。中國最新研發的醫療器械產品也走在了國際醫療器械行業的尖端。未來幾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到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的份額將占到5%,到2050年這一份額將達到25%。

    隨著國內企業研發力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市場重心從高科技向普及型轉移,國內產品的競爭力正逐步增強,為國內廠商拓展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另外,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2008年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十項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2008年11月23日,衛生部發布通報,在國家的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安排里,安排專項投資48億元,用于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08年48億新增投入”新增農村醫械投資15億,加上“06年《規劃》”新增農村醫械投資67.71億,兩部分增量合計82.71億。這增量的82.71億主要投向農村醫療器械的采購,時間主要集中在2008年-2010年。低端醫療設備將面臨巨大需求,成為率先受益的行業。

    衛生材料

    我國的醫用衛生材料X 行業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條件,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廣闊的市場空間,完善的工業配套體系,國家歷來重視該領域的發展,相關引導和鼓勵性政策頻頻發布,為行業發展注入政策動力。

    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中,被列為鼓勵類。

    在2009 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四部委會同頒布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 目錄(2009 年版)》中,指出將發展行業技術。

    制藥機械

    至目前,我國生產制藥裝備的企業已發展到 800 余家, 產品品種規格超過 3000 種,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約 150 億元人民幣,產品除充分滿足國內中西藥廠、動物藥廠及保健品廠需求外,還 遠銷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藥用包裝材料及醫藥商業

    國醫藥包裝材料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該產業發展更快,對推動中國醫藥行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醫藥包裝材料的技術含量高,質量要求嚴格。2000年l0月以前,我國對醫藥包裝材料采取的是許可證管理制度,亦即有關部門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獲得Ⅸ藥品包裝材料生產許可證后才可生產醫藥包裝材料;2000年l0月,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藥品包裝用材料、容器管理辦法》,變原有的管理方式為注冊制——對每個品種進行認證、注冊,并重新制定了行業標準。該辦法對醫藥包裝材料生產企業的硬件條件要求更加嚴格,尤其是增加了生產I類醫藥包裝材料產品,須同時具備與所包裝藥品生產相同的潔凈度條件的要求,并規定生產I類醫藥包裝材料的須經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注冊,并發給《醫藥包裝材料注冊證書》。

    我國醫藥包裝產業的生產總值已占全國包裝業生產總值的10%以上,大大高于整個制藥工業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在新產品、新藥劑型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國醫藥包裝產業的市場空間廣闊,前景十分誘人。但距發達國家醫藥包裝產業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的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藥品的新劑型層出不窮,而與之相配套的藥品包裝材料跟進速度還比較慢,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1.12 行業特點

    醫藥行業的基本特點與分析

    1.醫藥行業屬于防守型行業

    從本質上講,醫藥行業是與生命科學緊密相關的產業,因此,它不存在成熟期,是一個永遠成長和發展的行業。在世界范圍內,醫藥行業的發展速度一般高于其它行業,而且較少受經濟危機影響,在世界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從一個國家范圍來看,由于醫藥產品具有較高的需求收入彈性(據測算,醫療保健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為137%,即收入每提高100元,醫療消費水平要增長137元),因此,國家經濟良好時,個人收入增長將拉動個人藥品需求增加;但在相反情況下,由于藥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低,因此藥品需求并不會有大幅度減少,這在國家經濟不景氣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國際經驗表明,由于醫藥行業受宏觀基本面的影響較小,在國家經濟處于不景氣周期時,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一般要優于其他行業。

    從產品市場角度來看,醫藥行業有以下特征:

    (1)產品特異性強。有道是“對癥下藥”,大多數藥品用途專一,事關健康和生命,絲毫不可混淆,藥品種類繁多、各不相同,對藥品市場的分析必須十分細致。

    (2)需求彈性小,供應彈性大。健康人一般不會因藥品價格下降而多吃藥,病人一般也不會因藥品價格上漲而拒絕消費,尤其是在公費醫療和保險必將普及的情況下,消費者一般不太注意藥品的價格變化,但是藥品價格對其供應的影響卻很大,一般情況下調節著供應量使之與其需求相適應。

    (3)獨特的購買行為。對于絕大部分藥品來說,其購買決定不是由消費者作出,而是由醫療機構作出的,其經銷渠道不同于一般商品,一般消費者也不熟悉其所消費的藥品。

    2.高技術性

    中藥產業是高科技產業。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現代科學和手段已經并將廣泛的應用于中藥行業。如在藥物劑型方面,透皮控釋制劑、新復方制劑、釋藥器具和制劑設備新工藝的專利文獻大量涌現,新劑型大大提高了藥效;在藥物開發方面,化學制藥仍占主導地位,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藥品的研制、開發和生產將是90年代制藥業的重點;在醫療器械方面,該行業作為跨學科的綜合性高技術產業,與計算機科學、圖象處理、精密儀器、放射科學和人體科學等密切相關。

    從產業投資的角度來看,醫藥行業有如下特征:

    (1)高新技術吸納能力強。生命和健康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戰勝疾病、維護生命和健康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第一目標。人類社會不同時期的最新技術往往首先在軍事和醫藥領域獲得應用,而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重大技術成果,如放射技術、電磁技術、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等,無不如此。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生物工程科學和技術,也率先在醫藥領域獲得應用并已成為未來醫藥行業超前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因此,醫藥行業是科技含量最高的行業。

    (2)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高。由于醫藥行業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和健康,人類對療效更好、更安全、更方便的新藥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而且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在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愿意花費更多的錢。因此,一旦一項先進醫藥技術得以開發,則意味著新的市場需求,因而比較容易實現其產業化。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的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比率較高,這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了醫藥科技的發展。

    3.高投入、高風險性

    (1)高投入性

    醫藥行業的高投入性在新藥上要比普藥表現得更為明顯。一般,普藥具有生產工序簡單、投入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需求量大的特點。而新藥的開發和生產則需要大量投入,而且生產工序復雜,研制期長。通常開發一種新藥平均需要耗資2.5億美元,有的高達10億美元,從篩選到投入臨床需要10年的時間。國外一些著名制藥企業非常重視新藥產品的開發,不惜花巨資研制新藥,以提高產品的下場競爭力。他們的科技投入一般都能達到其產品銷售總額的15%以上,瑞士羅氏公司則高達236%,醫藥器械公司的科技投入份額也在12%以上。科技投入和科技進步已經成為醫藥經濟發展的“核動力”。

    (2)高風險性

    醫藥企業經營業績懸殊,且易波動。由于藥品特異性強,市場空間主要受其性能決定,技術含量高、性能好的藥品往往有極廣闊的市場和優厚的價格,開發出這類藥品的企業能夠取得高額利潤,相反對于性能一般的藥品即使價格下降也不會增加市場規模,一旦供應量增加就意味著企業效益的快速滑坡。由于一種藥品的暢銷周期一般只有3—5年,而許多醫藥企業依賴于一、兩種產品,其風險可想而知,即使是國際上一些大公司;其業績也經常發生大幅波動。

    醫藥行業的高風險性也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

    A、一種新藥一旦臨床中或上市后發現其有嚴重的副作用或藥效提升有限,將很快被市場取消或淘汰;由此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救的。

    B、專利新藥的壟斷具有局限性和暫時性的特點。由于藥品種類的廣泛性,因此,一個企業無論如何盡其所能也只能壟斷某個專利新藥市場,但不可能壟斷整個醫藥市場、甚至某一類藥品市場。并且由于專利具有時效性,這種壟斷是暫時的,一旦專利保護期限解凍,競爭優勢將迅速下降。隨著制藥技術的不斷升級,藥品市場也不斷更新換代、推陳出新,任何一種新藥在市場上都隨時存在救藥效更佳、功能相似、價格相近的新藥取代的風險。

    4.高收益性

    醫藥行業的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特點決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一種新藥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盡管前期投入巨大,但產生的收益也是巨額的。

    據統計,一個成功的新藥年銷售額可以多達10—40億美元;世界排名前10位的醫藥企業利潤率都在30%左右;專利產品在專利有效期內由于能壟斷該產品市場,因此,在受益期內能獲得巨額壟斷利潤。

    5.市場進入壁壘高

    由于醫藥商品與人類的健康和安全緊密相關,因此,世界各國無一例外地對藥品的生產、管理、銷售、進口等均采取嚴格的法律加以規范和管理。未經等級規范論證的藥品和企業很難進入藥品市場。同時,制藥行業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技術資本密集型特征也加大了新企業進入的難度。在我國的醫藥產業政策中,也對市場進入作出了若干規定,對某些醫藥的生產和經營設立了特許制度,如毒性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品前體、放射性藥品、計劃生育藥品由國家統一定點、特許生產,并由國家特許定點依法經營;同時還規定,外資暫不能參與國內藥品批發、零售業經營。

    6.集中程度高

    從世界范圍來看,醫藥行業是集中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首先是醫藥企業管理極其嚴格,任何新藥問世以前,必須經過長期、復雜的臨床試驗,被淘汰的可能性極大,因而新藥的研制費用極高,國外研制一種新藥一般要花費 2—10億美元,這是一般企業無法承擔的,只有少數制藥巨頭才有能力組織醫藥的研究和開發,并因此在同行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和獲取壟斷利潤。當前,葛蘭素、默克、輝瑞等制藥巨頭在世界醫藥市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行業兼并勢頭很猛,目前排名世界前10位的公司占到市場總量的1/3以上。

    7.成長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行業年均增長17.7%,已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醫藥市場之一。2000年,我國醫藥生產、銷售、出口和效益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醫藥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據醫藥快報統計,全年醫藥生產總產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完成2332億元,同比增長20%;醫藥工業銷售收入1750億元,同比增長18.4%;醫藥商業銷售收入1135億元,同比增長19.4%;據海關數據統計,全年醫藥商品進出口總額64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從以上可看出,我國醫藥經濟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而在醫藥產業之中,又以中藥效益和成長性最好。

    從醫藥需求前景來看,目前,我國人均用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隨著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老齡化比例的加大、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醫療體制改革及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我國醫藥行業將持續高速增長。“十五"期間,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重點是:著重于內涵發展,著眼于技術創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質量;投資的重點在于促進結構升級,總體上不追求數量的擴增;重點發展中藥、生物工程藥物和優勢化學原料藥。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及國家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的推行,醫藥行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按照這一規劃目標,預計“十五"期間,我國藥品需求年均遞增速度可達到12%左右。

    從全球范圍看,據美國IMS戰略小組預測,今后10年,全球藥品銷售額將保持每年7%的增長,預計到2002年全球藥品市場將達4000-4060億美元,而到2010年,則將高達6800-7200億美元。隨著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天然藥品、生物藥品和非處方藥將三分天下,形成21世紀藥業的三大新興市場。

    因此,中醫中藥行業必然吸引大量投資資金,成為21世紀企業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

    《醫藥行業求職寶典》

    《醫藥行業求職寶典Word下載》

    《醫藥行業求職寶典PDF下載》

    Copyright©2006-2024應屆畢業生網yjbys.com版權所有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