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標準工時中寬放時間的計算
寬放時間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時間之外必須的停頓及休息的時間。包括操作者個人事情引起的延遲,疲勞或無法避免的作業延遲等時間。對于沒有規定發生時間、發生頻率、所需時間的不規則要素作業,并不在正常時間范圍之內,而屬于寬放時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標準工時中寬放時間的計算,歡迎大家參考!
1、構成:
⑴. 人為寬放:私事寬放;疲勞寬放
⑵. 非人為寬放:作業寬放;集體寬放
⑶. 特殊寬放:學習寬放、機械干涉寬放、獎勵寬放、工廠寬放、其他寬放
2、寬放種類
①、個人私事寬放(生理寬放)
私事寬放并非影響正常操作時間之因素,而是要維護員工工作舒適所需要的時間。包括解決私事,滿足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時間等。若工廠的作業環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基本一致,對個人或作業不單獨設定,全廠統一安排。若上下午工廠有統一規定的休息時間,則標準時間中不再考慮。在不良的環境下如高溫、吵雜、粉塵、惡臭的環境下,其所需的寬放時間率就要高點。
②、疲勞寬放
它跟私事寬放有密切關系,為寬放時間中最復雜、最重要且也最受爭議的一種。而在疲勞寬放中,主要有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二大類, 生理疲勞已漸漸由改進操作方法或者設備之途徑來加以改善,例如自動化設備,而心理疲勞則衡量及減少比較困難。為了消除疲勞,必須給予寬放時間。它是由作業環境,作業條件的不同而產生的體力上,精神上疲勞引起。帶來疲勞的各種原因如下:
a)作業環境:溫度、照明、廢氣、噪音、空氣、濕度
b)作業條件:作業強度、作業場所、作業的體能要求、作業的精密度
注:一般情況下,取疲勞寬放率為男:4%,女:5%。
一般而言,可以透過下列幾種方式來減低疲勞
●適當的工作環境(如照明、濕度、溫度、噪音)的提供,以避免生理與心理上的疲勞。
制程的自動化以使肌肉運動的疲勞減少到最大極限。
●適人適事,依據不同人的性格來安排工作,使其工作時能符合其個人的性格和興趣,以降低心理疲勞。
●實施中間休息制度,使員工在工作休息時間可以恢復體力,減少疲勞,或則做私自寬放之用。
3、 遲延寬放
它是對于作業中不規則要素發生時的.補償時間。有時它是作業中難免的,但是并不包括于正規作業中。可避免的延遲指的是作業員工意志控制或故意造成的延遲,不應列入寬放的范疇,而不可避免的延遲為作業員工意志所不能控制的。可以分為三類:
●操作寬放時間:在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制程或操作上的特性,而發生之不可避免的時間差,比如工作站之間由于有工作順序,后工作站必須在前工作站完成才能加工,如果有延遲,就必須等待,這屬操作寬放時間。
●偶發寬放時間:指會發生但不一定在任何時間所發生所需之寬放時間,分為二類,一類是現場偶發寬放時間,如工作前之清潔、機器之清潔潤滑等。另一類是管理寬放時間,是因管理制度或因管理所需引起的寬放,如協助同仁、接受領班指導和作業指導等。
●機器干擾或人工干擾:機器干擾指的是一個人操作多臺機器時,機器等待員工來加料的時間,而人工干擾則指工人等待機器加工所空閑的時間。
4、集體寬放
整組進行集體作業時,對于熟練程度的差異和工位編排所產生的損失等的補償。
5、特殊寬放
除了上述寬放,其余必要的寬放總稱為特殊寬放。包括學習寬放、機械干涉寬放、獎勵寬放、工廠寬放以及其他寬放。企業根據標準時間的使用目的不同,判斷是否包括特殊寬放。
總之,對上述寬放時間,一般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起來取正常時間的一定百分率作為寬放率。
寬放的計算方法
1、外乘法
即在單位凈時間內,要給與多少的寬放時間。
寬放率= 寬放時間/凈工作時間*100%
2、內乘法
寬放時間占總工作時間的比率,即在一完整的工作時間內(包括工作與寬放時間),要給與多少比例的寬放率。
寬放率=寬放時間/(凈時間+寬放時間)
例子:
現有一工業工程師,對每一天工作觀察情形得到如下的情況:
每日上班時間: 480分鐘
工具的借出與退還: 10分鐘
機器的清掃與加油: 10分鐘
領導指示: 10分鐘
上洗手間: 10分鐘
聊天: 15分鐘
思考如何加工: 15分鐘
中間休息時間: 60分鐘
計算外乘法和內乘法的寬放率。
解:在一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為480分鐘里,真正的凈工作時間為:
480-(10+10+10+10+15+15+60)=350分鐘
而寬放時間為10+10+10+10+60=100分鐘
聊天和思考如何加工為一種延遲,不能算在寬放時間內,則內外乘法的寬放率計算為:
外乘法寬放率=寬放時間/凈工作時間=100/350=28.57%
內乘法寬放率= 寬放時間/(凈工作時間+寬放時間)=100/(100+350)=22.22%
假設正常專業時間為16.5分鐘,那么
采用外寬放率計算標準時間為 16.5*(1+28.57%)=21.21
采用內寬放率計算標準時間為 16.5/(1-22.22%)=21.21
可見采用哪種寬放率,標準時間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