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美術說課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1分鐘)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中國的民間美術”作為開場。播放視頻《中國民間美術》,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民間美術有直接的感受。
請各組根據課前預習,從預先放置的盒子中,集體討論后選出屬于民間美術作品。小組討論后結合書本知識,推薦一位評委上臺講評。
(三)講授新課
1.設置問題,引領學生欣賞
講解民間美術的定義,并提問:民間美術有哪些特點?民間美術大體有哪些種類?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學生回答問題后,對答案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后提問: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鄉有些什么民間美術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講解
選取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作為素材,介紹相關藝術作品的產生背景、發展歷史和目前的發展狀況。同時解析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義。
(1)年畫(12分鐘)
我國歷史名城蘇州,物產豐富,文化茂盛,手工藝美冠天下,名家備出,曾有過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年畫深受其影響,追溯起來千年歷史。明代時,出現了木刻年畫,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塢一帶作坊達50多家,盛極一時。作品不但遠播海內外,還對日本“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時,山塘街一帶毀于戰火,年畫鋪紛紛遷至唐伯虎居桃花塢一帶,遂以桃花塢年畫命名之,[師邊介紹桃花塢年畫,邊放桃花塢年畫從古至今的社址變遷片斷],隨著國外石印年畫向我國的傾銷,桃花塢年畫深受威脅,歷經坎坷,幾起幾落,解放后,桃花塢年畫重獲新生,成立了年畫社,新社址在蘇州觀前街宮巷藝石齋內。桃花塢年畫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制作方法獨樹
(4)玩具(2分鐘)
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著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愿,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制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請學生生回憶兒時的玩具,并介紹以前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為什么?
(5)編織(1分鐘)
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像]
五、板書設計
比較人文畫作品和剪紙作品的區別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1、開場白:
各位好!今天我來說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不缺單位,另一個是因為我參加了全市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教學比武研討會,回來后我就寫了一個總結報告向學校教導處匯了報,在這里我準備把外面學習的經驗和收獲結合相關內容把我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說出來,請領導、評委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2、說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是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供高中學生選用,共有《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共計9本書,我校選發的教材是《美術鑒賞》,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鑒賞》上篇第二單元第七課《新的實驗》,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課。它既是第二單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教學目標:
① 引導學生了解20世紀中后期出現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態,并了解他們新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特點。
② 通過認知——討論探究——再認知的欣賞過程,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 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逐步樹立寬廣包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創新精神。
4、說教學重點、難點:
先說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中期以來的藝術家的多種藝術“新實驗”(現代實驗性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
再說難點:大膽發表自己對“新實驗”的感受和見解,通過討論探究獲得對新藝術的.再認知。
5、說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準備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學法。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學法:討論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學法分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傳統教學的角色來了一個互換,教師始終是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設計者,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承載者、探索者、實踐者、創造者,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和教學的意義所在。
6、說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采用多媒體設備和相關的ppt課件,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鑒賞》教材,教材,參考圖片和相關網頁。
學生準備: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鑒賞》教材、筆記本等。
7、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及目標定位
一、課題導入 用多媒體出示波洛克“滴淌畫”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發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畫方式與你以前所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書課題:《新的實驗》
從波洛克作“滴淌畫”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畫家的“新實驗”的與眾不同。
二、觀察、感受、探究 第一節:學生自讀全文,自賞每一幅圖片。 第一節: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圖文,對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家的“新實驗”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節:學生圍繞如下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總結發言。
1、你對現代藝術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與交流”里的一些評論嗎?
3、P50—52頁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歡哪一件作品?說出你的理由。 第二節: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交流 感受的同時,探究現代實驗性藝術的特點:
1、強調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意識,從而否定了藝術創作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張藝術的本質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謂的原創性;
3、嘗試以現成品和自然物來代替藝術品的制作過程,從而取消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
4、企圖打破藝術博物館體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張藝術向自然靠攏,以此來對抗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社會對藝術的占有和消費。
第三節:老師引導學生將P50-52的每幅作品按現代實驗藝術的特點分類,可列出分類表。 第三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現代實驗藝術作品的重新評價,再認知。
三、拓展探究 學生欣賞現代興起的一些新美術形式:沙畫和地畫 讓學生通過欣賞進一步了解現代新實驗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風格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四、總結 正如德國藝術家博伊斯所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里,藝術是一個不斷擴張的概念,它與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斷地模糊”。的確,在當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為藝術。果真如此嗎?也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真金”并不多。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外國古代、近代雕塑的藝術成就。
2、培養學生對雕塑藝術的審美和欣賞能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3、提高學生對藝術品的語言表達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介紹古代希臘、羅馬雕塑的藝術特點和近代羅丹雕塑。
2、我們對雕塑藝術的看法。
教學難點:
如何欣賞分析雕塑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復習上節課內容,請C同學提問。
(一)、提問,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有同學知道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臘、羅馬、兩河流域等。
教師:古文明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藝術,引入課題。
(二)、介紹古希臘、羅馬雕塑藝術。
學生:A同學介紹古代希臘雕塑藝術的特點。
多媒體:介紹希臘雕塑圖片欣賞。
教師:補充介紹希臘雕塑藝術。
強調希臘神話雕塑的情節性、表現力。
2、希臘雕塑裸體特點。
3、希臘雕塑創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學生:B同學介紹羅馬雕塑藝術的特點。
教師:補充介紹羅馬雕塑藝術。
羅馬雕塑的繼承性。
羅馬雕塑生動的個性特點。
多媒體:介紹羅馬雕塑藝術圖片。
小結:希臘雕塑和羅馬雕塑比較:
學生:談談感受
(三)、文藝復興雕塑《大衛》欣賞。
(四)、介紹近代外國雕塑藝術。
1、圖片欣賞:《伏爾泰坐像》、《馬賽曲》
2、教師:羅丹介紹
多媒體:羅丹作品欣賞,重點是〈加萊義民〉
學生:談談感受
介紹布郎庫西、摩爾等雕塑家作品。
學生:談談對西方現代抽象雕塑的認識。
(五)、D同學談談秦始皇兵馬俑與希臘、羅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學提問。
下節課安排:
一部分同學動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學寫生活動。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托物寄情》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選修模塊《美術鑒賞》第三單元第三課,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主要內容是涉及美術與自我的關系,即藝術家個人經歷造成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術作品中體現的。主要包括“言”志與“抒”情,通過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理解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高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對于中國畫托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我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知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并且能夠理解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并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藝術家的個人情感。
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出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價值。
五、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說教學準備
采用PPT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朗誦描寫植物的詩詞,進而總結出古人運用繪畫的方式傳情達意,揭示課題《托物寄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狀態,并進入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會直接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四君子”?為什么稱它們為“君子”?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并且講解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氣節的呈現,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展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作品給你什么感覺?表現了畫家什么情感?學生回答后,我會予以肯定并總結出作品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性格。緊接著我會展示《墨梅圖》上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并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傳達的情感,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畫家還傳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在此時結合作品的筆墨特點我會拋出問題:畫家為什么要畫成“墨梅”?請學生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王冕是借用傳統的表現方法,但在這里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要人夸好顏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托物寄情并不僅限于具有固定情感象征意義的植物,還有畫家筆下特定的情感,為此我將展示徐渭《墨葡萄圖》提出問題:結合題款思考徐渭傳達了什么情感?怎么傳達的?在學生回答后我會講解徐渭的生平經歷并總結出徐渭透過作品,表現了徐渭狂放灑脫、憤世嫉俗的性格,表現了一個落魄悵然的文人形象。
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環節三:總結解釋
通過作品的賞析,學生已經熟知了托物寄情在植物上的表現,進而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中國傳統繪畫通過對植物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表達更深層次的自我。
這樣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后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最后,我設置了“欣賞評價”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墨蘭圖》《墨竹圖》《菊花小鳥》等作品,并且設置小組討論:作品傳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師生總結,共同感受。
通過對多個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畫托物寄情的表現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托物寄情的認識,我布置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術門類中的運用。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為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課程名稱:《美在民間永不朽中國民間美術》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個大問題層層遞進。而引言給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以下四個問題做了鋪墊。通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征。并由舉例來分析民間美術藝術語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與象征性。全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標題是“如何界定民間美術?”通過說明民間美術概念的基本含義和特性,引出民間美術中地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
第二部分的標題是“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通過優秀作品欣賞,具體介紹民間美術中剪紙、年畫、刺繡、玩具、雕塑這五類藝術樣式。
第三部分的標題是“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么特征?”通過舉例來分析民間美術藝術語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與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標題是“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通過典型的案例分析,說明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之根。
第五部分是學生思考與討論和學習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并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討論并自我評價,為學生留下一片知識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了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審美的情趣。
(2)能力目標: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標。
(3)情感目標:結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發學生對藝術、生活的熱愛,增加知識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也是完成素質教育的德育目標。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特征?”針對重點我采用多媒體播放圖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組討論的方法來突出重點。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理解民間美術的種類?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和傳統文人畫造型、傳統西化造型有什么區別”。針對這些難點,我主要采用概念分節,把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放在一起作比較,得出難點。這樣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攻克難點,讓學生學會觀察。
二、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展示圖片的形式很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第一感官接觸到實際生活中的民間美術,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的感性認識。
(2)分組討論法:同學們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加深理解,并和老師溝通,也可加深師生感情。
(3)活動探究法:根據《新課程標準》中,馬斯洛心理學提出的:平等對話,創設探究氛圍是非常符合當今教學理念的。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三、學習方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想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就得吸引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采取以下學習方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識更清晰、更深刻。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民間美術圖片資料、課本等。
四、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分以下幾個過程來進行。
(1).創設問題情境,引出新課課題。
通過播放過年回家的動畫視頻及春節廣告等以剪紙和皮影方式呈現的藝術形式,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2)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同學感受到視頻音畫氣息,產生興趣。并播放圖片幻燈片,并激發學習熱情,完成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簡直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雷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_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鳥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制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為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繡: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刺繡的應用范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云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年畫:提問為什么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滿足納福迎祥、萬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類型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3)并播放多媒體板書,板書采用提綱式,簡單明了,讓同學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討
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范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請同學翻開第92頁認真欣賞92—97頁相關民間美術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然后進行搶答。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資料和閱讀相關文字說明,然后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準備搶答問題,學生先自主探究后討論,為體現小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礎。合作探討是新課程標準特別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她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所以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欣賞圖片開始,鼓勵他們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賞民間美術,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廣益。
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采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征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艷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如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么特征?(寓意性、象征性)學生回答。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還加深學生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密切關系。在交流討論中,能體現出合作的意識,對能力弱的組合,教師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5)影像展示。老師播放與民間美術相關的影像資料。并簡要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就民間美術的三種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紙、刺繡、年畫。學生認真欣賞影像資料,并聽取老師的講解。讓課堂的知識聯系實際,開拓學生的視野,并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五、課后總結與反思
課后總結:今天我們主要圍繞著以下四個問題展開學習:
1、如何界定民間美術?
2、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
3、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有什么特征?
4、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
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點,加深理解民間美術的與民俗的依存關系。
布置作業:理解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決課后拓展問題,面對民間美術的逐漸消失的現狀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是開闊視野,自主學習,探索與發現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反思: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有增有減,與時俱進。通過精心講解,合作探究等進行創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但因為教學經驗不足,時間把握不是很準。由于學生差異性大,短時間內很難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這點還需要改進,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高中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說課稿05-17
高中美術說課稿【精】05-11
高中美術說課稿最新01-22
高中美術說課稿[精品]06-14
【精選】高中美術說課稿三篇03-07
高中美術說課稿六篇06-03
精選高中美術說課稿4篇03-28
高中美術說課稿8篇05-22
高中美術說課稿7篇02-27
【精選】高中美術說課稿4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