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高中音樂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 對大綱、教材與教學目標的分析與把握
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重在啟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本課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重點是通過學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
(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
要達到這些目標,單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須貫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須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組織學習,構建比較全面扎實的知識結構。
二、教法設計概要
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是音樂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而音樂是聽覺藝術,因此,要堅持以聆聽為主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鑒賞活動中不但要聽辨音樂的變化,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了解音樂表現的方法手段,培養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體驗。為此,本課教學將結合運用調查法、啟發法、分析法、比較法、合作法等授課的基本方法。
三、學法設計概要
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在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時,運用體驗、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在對音樂形像與音樂情感的體驗中充分展開想象,建立一定的音樂思維空間。
2.在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面,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和單一的講解。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做到會提出問題、能分析問題、善解決問題,增強與他人間的協作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過程。
四、教學過程概要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環環相扣的教學模式進行。
1.課題引入:
⑴.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并選出內容表達正確選項:
a、又名《熱情奏鳴曲》
b、該曲表達的是一種含蓄、優美的情感。
C、以歌頌為主題,曲調莊重舒緩,輝煌燦爛。
d、此曲如莎士比亞的名篇《暴風雨》一樣,也是表現人與大自然搏斗的大無謂精神的。 ⑵請同學選出《第23鋼琴奏鳴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頓
C、貝多芬
d、巴赫
[設計意圖]:通過聽辨音樂和選擇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并引出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2.講授新課:
⑴講新課之前,先請幾位同學把我們上節課要求大家針對以下問題收集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a、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b、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
c、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音樂主題;
d、試舉例,說說貝多芬創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組代表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課外收集相關資料,不僅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而且可以培養自主研究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學習音樂、喜愛音樂,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奠定基礎。
⑵剛才在“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這個問題里面,我們說他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等等。那么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把什么是奏鳴曲、奏鳴曲式、交響曲這三個問題,集體探討一下并掌握概念。
[設計意圖]:采用共同學習、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單一的知識灌輸和講解。
⑶完整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回答該作品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偉大思想?
[設計意圖]:有了以上的音樂知識做基礎,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鑒賞,聽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聲音色的變化,在表達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形式及情感的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學唱《歡樂頌》主題,體驗合唱情緒與表達的感情。說說它對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啟迪?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合唱情緒,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及內涵,啟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合唱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⑹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學唱的同時,感受4拍子的節奏特點,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并嘗試指揮合唱《歡樂頌》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實踐活動,達到遷移知識,延續創新的目的。
3.拓展與研究
對比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響曲》、《小步舞曲》、《命運交響曲》片段。說說有何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片段,認識古典主義音樂的共同特征及三位作曲家的個性特征。
4.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并對“樂圣”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獲。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挫折與困難,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挫折、困難?或許你已經從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當中,得到了一些啟示??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挑戰。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百鳥朝鳳》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樂全一冊藝術與欣賞第三單元第二十三課,這是一節欣賞課,通過賞析作品,體味民族音樂的藝術美麗,了解嗩吶這一民族樂器的特征和風格,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并培養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能力等。
學生在學唱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探究音樂。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音樂知識,感受音樂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并能夠自由表達所思所想。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著重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通過學習《百鳥朝鳳》,培養保護自然、喜愛自然的感情,以及對于民族音樂的了解和喜愛。
2、通過聆聽、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體會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意境。
3、能夠清晰分辨出音樂中嗩吶模仿的不同種類的鳥的叫聲;能夠清晰分辨出各樂段的主題旋律。了解嗩吶的樂器風格和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賞析音樂,感受音樂形象,聽辯和區分各樂段的主題旋律。難點是了解民族樂器嗩吶,體會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1、教法:自主探究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2、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視聽結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感知樂曲——探究樂曲——鞏固提升——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采用音頻導入和師生提問的方式,播放各種鳥類叫聲的音頻并引導學生想像鳥類的形象,并討論音樂中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來進行藝術創作的樂器,順勢引入今天的課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知樂曲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播放一遍樂曲《百鳥朝鳳》,并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的情緒是歡快跳躍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隨后我會為學生們簡介作品《百鳥朝鳳》的相關知識和嗩吶的樂器背景知識,輔助學生熟悉樂曲。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請同學們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要弘揚民族音樂、強調音樂實踐,這在我們的探究學習中也需要有著重體現。
這一環節,我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學生通過“整體感受—分段賞析—完整體驗”的步驟學習,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各段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嗩吶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識要點。其中,對于各樂段的主題風格和表現形式,通過聆聽學生就比較容易能夠總結出,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討論和概括即可。但對于第二樂段中嗩吶的炫技演奏技法,是這節課的分析要點,在這里我會選擇啟發問答、講授法、互動討論法的方法來進行引導。隨后我還會請同學們模仿第二樂段中不同鳥類的叫聲,來感受嗩吶的聲音特點和風格。最后再通過完整聆聽,帶領同學們對作品形成一個完整的感知過程,并請同學們來談一談這首歌曲所傳達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過一步一步的教學推進,學生能夠發現這首歌曲表達了對自然的歌頌和贊美,并從所感所悟中培養對于民族音樂、民族器樂的熱愛。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的把握和體會,我會請同學們聆聽鋼琴版本的《百鳥朝鳳》,并自由討論一下,兩種演奏風格有什么樣的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學們又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不同版本作品的聆聽和對比,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同時提高音樂欣賞、表現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引入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和關注。同時,將自己對于《百鳥朝鳳》的所思所想總結成小短文,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請同學們在歡樂的樂曲中結束本節課的課程。
七、說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于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采用教唱法,以唱為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采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導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采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為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導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導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導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導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而與暴風雪搏斗的英雄事跡,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并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么?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念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為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范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并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并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粘貼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于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通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采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唱!并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小學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后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后,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信息,并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主線”的思想,并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說課稿05-15
高中音樂說課稿:非洲歌舞音樂04-23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03-19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05-17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11-18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06-20
高中音樂說課稿(通用)06-09
高中音樂說課稿(實用)06-10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01-09
[精]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