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高鐵影響城市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15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會上表示,社會經濟方面其他領域的發展對城市以及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值得注意。他表示,高鐵布局網絡發生變化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的格局、城市的競爭格局的變化。
李揚指出,《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特別談及高鐵,提出高鐵的推廣、延伸會改變人們的距離,改變城市間的距離,改變經濟活動配置的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在主題報告中指出,今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和以前相比有一些變化:一是從今年起分項競爭力報告不放在綜合競爭力的報告里面.分項競爭力報告會放在其他小報告中陸續發布;二是在確中國保城市競爭力報告的公益性、公正性、客觀性、獨立性的前提下,研究中心會和地方省、市進行合作。吉林省成為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首個合作對象。中國社科院除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外,還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的吉林報告。
今年報告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趕超,雖然如此,但相對于內地城市,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優勢仍十分明顯,在知識城市、和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項競爭力方面,香港的等級排名均較為靠前。
通過對報告的綜合比較可以發現,杭州、南京、廈門等三個未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的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上卻具有很大優勢。與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分布較為相似,可持續競爭力十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表明在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上述三大城市群將繼續擔當中國轉型發展的火車頭。
從個體城市來看,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十堰市成為近三年來可持續競爭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20強城市中,大連在過去三年中提升了11個位次,而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在近三年來則一直穩居前7位,在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優勢比較明顯。
高鐵時代到來或使“馬太效應”加劇
該報告課題組成員李超博士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鐵時代到來后,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區域協同發展問題,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城市競爭力的“馬太效應”。
因此,報告最后建議:順應大國城市化的客觀規律、滿足大國轉型的迫切需要、開拓大國開放的全新格局,實施五大發展戰略。
一是對中國經濟空間做出重大調整,從四分區轉為二分區。即將中國經濟空間格局由“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分區調整為“自主發展-政策扶持”二分區。二是對中國城市體系做出重大調整,推進“一團五線”發展格局。三是自主發展區重點實施“東中一體,群網帶面”戰略。四是政策扶持區重點實施“五線帶面,開放互聯”戰略。五是線外實施“以點帶面,適度平衡”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