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時間:2020-11-27 17:57:07 工資待遇 我要投稿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近日,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據悉,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多部門共同發布。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最大的變化為:深圳取代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第一名居然是深圳,這叫京滬永遠情何以堪!藍皮書數據顯示,2014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臺地區,廣大中西部地區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之列。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莫過于深圳取代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這是由于香港過于看重貿易、金融、航運、旅游、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而對不少規模較小、新興但極有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從長遠看缺乏新型產業業態的支撐和引領。此外,2014年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榜單中,北京位列第三,香港、上海、北京三城市最具競爭力。

      可持續競爭力前十名中 環渤海地區僅占1席

      報告分析認為,2014年,最具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前十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廈門。其中,東南地區占7席,港澳地區占2席,環渤海地區僅占1席。

      另外,東北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大連列第11位,中部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武漢列第15位,西南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成都列第18位,西北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西安列第27位。區域表現依次是:港澳、東南、環渤海地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區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香港綜合經濟實力首次被深圳趕超 但可持續競爭優勢強

      今年報告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趕超,雖然如此,但相對于內地城市,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優勢仍十分明顯,在知識城市、和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項競爭力方面,香港的等級排名均較為靠前。

      通過對報告的綜合比較可以發現,杭州、南京、廈門等三個未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的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上卻具有很大優勢。與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分布較為相似,可持續競爭力十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表明在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上述三大城市群將繼續擔當中國轉型發展的.火車頭。

      從個體城市來看,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十堰市成為近三年來可持續競爭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20強城市中,大連在過去三年中提升了11個位次,而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在近三年來則一直穩居前7位,在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優勢比較明顯。

      高鐵時代到來或使“馬太效應”加劇

      該報告課題組成員李超博士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鐵時代到來后,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區域協同發展問題,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城市競爭力的“馬太效應”。

      因此,報告最后建議:順應大國城市化的客觀規律、滿足大國轉型的迫切需要、開拓大國開放的全新格局,實施五大發展戰略。

      一是對中國經濟空間做出重大調整,從四分區轉為二分區。即將中國經濟空間格局由“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分區調整為“自主發展-政策扶持”二分區。二是對中國城市體系做出重大調整,推進“一團五線”發展格局。三是自主發展區重點實施“東中一體,群網帶面”戰略。四是政策扶持區重點實施“五線帶面,開放互聯”戰略。五是線外實施“以點帶面,適度平衡”戰略。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