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說課稿范文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著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當當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能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2、提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助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通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通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么聲音?)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么聲音,這時老師不作回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形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才猜測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才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后回答)2、你用什么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并制造聲音,然后說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么來的呢?(動,振動,)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游戲活動,感受樂趣。
游戲可以這樣玩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并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
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欲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障礙跑是一項有難度、有實用價值的綜合性技能運動,它是在一定距離內自然快跑中用跨、跳(繞)、鉆等方法越過障礙的項目。此項教材可借助自然環境根據條件在障礙數量上有所增減、可在障礙內容上更換,也可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障礙物的難度,甚至改變過障礙的方法,使每一個幼兒均能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內容,讓幼兒在參與中得到培養、得到發展、得到提高,把“障礙跑”這一有難度的教材變為幼兒喜歡參與的內容。
二、說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幼兒園五年級幼兒。由于幼兒年齡小,興趣遷移較快,注意力極易分散,因此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性和靈活多樣的運動形式調動和保持幼兒的運動興趣。且幼兒對體育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喜歡模仿別人的運動技巧。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設計吸引幼兒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采用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的評價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學習欲望,有效發揮他們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使幼兒們在參與活動中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成功。
三、說設計理念:
1、本節課以情景教學為主線,總體思路力求“新、活”為主,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采用秋天收獲的季節幼兒們幫農民伯伯運水果設計情景。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告訴幼兒運水果的路上有各種障礙物,給幼兒運水果帶來一定的困難,留下一個懸念,充分激起幼兒學習克服困難的心理,緊接著用模仿操來開課,為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做好了鋪墊并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并且能夠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快速的調動情緒,投身到學習之中。
2、在整個學習障礙跑的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幼兒在相互交流和幫助中學會與人接觸和交往,增進同學間的了解,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在變換小組障礙跑的環節中,體驗不同練習的一種成就感。同時運用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對所學的知識有比較牢固的掌握,充分體現體育課堂上以幼兒為本教育。
3、通過幼兒喜歡的競賽形式,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參與、積極練習的`情趣。在分組完成“搬運接力”地游戲時,幼兒的個體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得以展示和體現,競賽中的交往和相互鼓勵,讓幼兒更能夠培養積極進取、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精神。
4、隨著音樂的舒緩節奏,放松身心,讓幼兒在輕松愉悅中結束本課的學習。使本節課前后貫通,融為一體。
四、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采用了示范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范激發幼兒“我要學習”的情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幼兒的練習,使幼兒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最后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每位幼兒的優異表現給予肯定
2、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幼兒嘗試想象跳躍動作,然后小組討論悟出動作要領、最后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將課堂還給幼兒。
五、說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使幼兒在規定距離內地自然跑中用跨、跳、鉆、繞等不同地方法通過障礙物。
2、參與目標:積極參加障礙設計以及障礙跑,對練習感興趣。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加強同學間的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
六、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跨、跳(繞)、鉆等技術
難點:動作連貫、自然
七、說教學流程
(一)課堂常規
1、生整隊,集合成四列橫隊
2、體育小常規練習:立正,稍息
3、向右看齊
4、準備活動,200米,有針對性的關節活動。
[設計意圖]: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為完成本節課的任務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二)創設情景
1、師提問:秋天到了,農民伯伯的果園里長滿了各種果子,你們今天能跟老師一起去幫幫他們收果子嗎?
2、生:能
3、師:好,但是去果園的路上有些障礙物可能要阻礙我們運果子,你們有信心越過這些障礙成功搬運果子嗎?
4、生大聲答:能
5、師:太棒了,那我們一起先來練練過這些障礙的本領
[設計意圖]:古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意給幼兒留下一個懸念,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學習欲望,及要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三)學練越過各種障礙
1.在去果園的路上出現了一處“小水溝”,怎么辦?
幼兒討論,用“跨”的方法跨過去,師:那下面我們一起練練跨。
(1)分散自由練一練,體驗跨的方法。
(2)幼兒分組用“跨”的方法過前面的“小水溝”。
(3)可互相比一比,誰跨的更遠,更好。
師帶頭給表現好的幼兒擊掌鼓勵。
2.師:去的路上出現一塊“石頭”或“半截矮墻”擋住了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一起來想一想,怎么過去?
生舉手過“石頭”的方法可以跳,師:(表揚)太棒了,誰還能比他更棒,生:還可以用“繞”。師生齊鼓掌。
(1)分組分散練一練“跳”及“繞”
(2)依次用“跳”或“繞”過一過“石頭”。
3.師:前面有個山洞 怎么過?生:“鉆山洞”師:一起去試試
(1)自由組合“鉆山洞”。
(2)分組練一練,“鉆山洞”。
4.分組用“跨、跳(繞)、鉆”方法越過各個障礙。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只有融入了參與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生動的語言、激動的語調來描述情境;激昂的音樂渲染氣氛把幼兒帶入到那種特定的環境中,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探究;在學習中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最后成功越過各種障礙
(四)游戲:搬運接力(運果子)
1、師:通過剛剛同學們的練習,老師已經看到我們的同學們作好了幫農民伯伯運果子的準備,下面我們就準備運果子了
2、講解“搬運接力”的游戲規則與游戲方法
3、分組聽口令進行比賽
4、一次后總結得失,再進行第二次比賽
[設計意圖]:通過競賽的方式,科學評價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自由放松
1、教師創設情景引出活動內容:
2、引導幼兒小結評價;
3、歸納評價。以發現優點為主。
[設計意圖]:讓幼兒自由放松,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同時又達到放松的目的
八、說預期效果
通過教學使90%以上的幼兒知道障礙跑的鍛煉價值和方法。
通過教學使80%~90%以上的幼兒能在規定距離內用跨、跳、鉆、繞等不同地方法順利通過一定難度的障礙物。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對于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并通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二、說目標:
1.感受音樂優美抒情的情緒,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和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2.在結伴造型和舞蹈中進行感情交流,體驗合作表演游戲的樂趣。
三、說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傾聽、感受音樂,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和造型表現出來,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根據音樂結伴創編身體動作。
四、說教學準備:
樂曲CD、茉莉花圖片、扇子等。
五、施教過程中的體會和發現:
如何讓幼兒將《茉莉花》是這首江蘇民歌,旋律音調清麗、婉轉、柔美、細膩的風格用肢體語言體現出來呢?因此,在第一次的活動,我采用了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的方式,請幼兒品茗茉莉花茶著手引出茉莉花從而激發幼兒欣賞與理解樂曲的興趣。但活動下來,發現品茶這一舉動反而吸引著幼兒對茉莉花茶的制作興趣,很難將幼兒的興趣往樂曲上轉移,活動自然無法順利進行。
接著,第二次活動時采用故事導入方式,發現故事不夠動聽幼兒不感興趣,顯得有些無聊,直到音樂出現了,幼兒才提起神來。幼兒對這首音樂都還是比較熟悉的,第一遍欣賞時大部分幼兒都會輕輕地跟著唱,大部分幼兒都知道這首歌曲的名稱,所以我就直接提問:如果你是茉莉花,聽了這音樂,你會是一朵怎么樣的茉莉花?幼兒馬上用雙手做鮮花狀,發現一名幼兒是雙手未開的鮮花狀說:我這是茉莉花花蕾,還沒開呢!接著又有幼兒將手指微縮,說她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幼兒在不需要教師過多語言的提示就賦予了茉莉花生命和情感,這讓我很驚喜。
接下來就讓幼兒再次傾聽音樂用身體自由表現音樂。這時讓我困惑的事又發生了:在表現過程中,幼兒動作單調,看到一位幼兒的動作稍微有些變化,教師引導他們及時觀察或者通過教師進行模仿時,就成了大家的示范動作,幼兒沒有進一步去創新動作。教師這一舉動反而局限了孩子的思維,如何才能把握好示范和模仿提示這個度,這讓我很困擾。由于前面故事導入環節占用時間過長,想這個基礎上總結幼兒的動作表現再進一步發展結伴造型時,幼兒顯得有些不耐煩。但幼兒還是根據音樂利用合作的方式做出花束層次、高低的變化的造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有個別幼兒會來回走動變化組別,一時這個幼兒組成一個造型,一時又跑另外一個幼兒身后做出另外一個造型。為了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生長在花盆里的茉莉花,我借用了呼啦圈這教具來充當茉莉花的花盆,讓孩子在表演過程中有意識地表現茉莉花的靜態形式。又一個問題冒出來了:音樂沒有起伏很明顯的旋律,幼兒的動作表現方面還是顯得單調。
于是又進行了第三次執教。在這次活動中,我拋開了故事環節,在活動開始部分,直接出示圖片讓幼兒認識茉莉花,告訴幼兒在四百多年前就有人用音樂來贊美茉莉花,到我們現代的時候音樂家就給這首樂曲配上了優美的詞句。這個環節用了3分鐘。
第二部分就請大家一起欣賞歌曲《茉莉花》,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跟著歌曲輕輕哼唱。接著就請幼兒談談這樂曲帶給你什么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一朵茉莉花,聽著音樂,你會是一朵怎么樣的茉莉花。幼兒各抒己見:我聽了這音樂后很舒服,我會是一朵開心的茉莉花。我聽了這音樂后心情很愉快,我會是一朵正在慢慢開放的.茉莉花。我聽了這歌曲后想睡上一覺,我會是一個小茉莉花蕾……!這個環節用了5分鐘。
第三部分:請幼兒用身體表現音樂。“好,那就請你們聽著歌曲把開心的茉莉花、慢慢開放的茉莉花、在睡夢中的小花蕾用你們的身體表現出來吧!孩子們在歌曲中盡情的抒發著歌曲給他們帶來的感覺。
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在這個環節結束以后。我又請幼兒回憶,圖片上的茉莉花每個枝頭上是不是只有一朵茉莉花?孩子們的觀察還是比較仔細,馬上回答說:“不是,有些一個枝頭上有三四朵的,有的是五朵花,有的是兩三多開了的茉莉花還挨著幾個沒開的小花蕾……”——那這樣的茉莉花型用我們的身體又怎么去表現呢?教師開始引導幼兒結伴造型。幼兒開始發表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互相幫忙,我們幾個人的花湊在一起不就是了嗎?——那枝頭上除了花還有什么呀?幼兒很快就想到分配角色,有些幼兒攤開手掌扮演葉子。——嗯,這個主意不錯,我們一起來試試看看吧!請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由組合造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用語言提示幼兒要注意花束的層次、方位、高低變化的過程:有的枝頭上一下子開了三朵茉莉花;有的枝頭上開了兩朵茉莉花,那兩朵茉莉花旁邊還躲著兩個小花蕾;有的枝頭上只開了一朵茉莉花,白白的花下襯著幾片嫩綠的葉子好看極了!風吹來,一片、兩片花瓣掉了下來,風繼續吹,更多的花瓣落了下來。花開花謝,你看,枝頭上又有新的小花蕾,又開出了又香又白的茉莉花。這里用了10分鐘。
為了使幼兒的動作表現能更豐富,在第四部分里,我采用了扇子,引導孩子運用扇子來進一步創編舞蹈動作。在這個環節我主要從三方面考慮:扇子容易準備、容易攜帶收納、扇子的張合正好可以讓幼兒更貼切的感受茉莉花開放過程。首先請幼兒拿著扇子跟著音樂的節奏一張一合或者慢慢打開來表現音樂的4/4拍子。接著請幼兒自己想想,扇子在手上還可以怎么表現?教師拿著扇子示范表演一段。——你們能不能也用扇子和你們的身體一起來表演茉莉花呢?幼兒很聰明:扇子打開可以當花瓣,我們的身體是樹枝!——茉莉花有幾片花瓣啊?幼兒馬上又應道:我知道了,我們幾個人一起打開扇子接起來就變成一朵茉莉花了!緊接著老師有提示幼兒茉莉花有大有小呢。幼兒馬上又邀請更多的小朋友打開扇子圍接成一個大圓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哇,好大的一朵茉莉花呀,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試試吧!
請幼兒拿著扇子隨歌曲的意境進行合作表演。有的幼兒合著扇子聽著音樂慢慢地從腳下升起,舉過頭頂時,慢慢打開扇子,一朵茉莉花開放了。有的是幾個小朋友圍成一圈慢慢地打開扇子一把一把的接起來變成一朵大茉莉花。最后,在教師的提示下,所有的小朋友圍成了一個大圓,一起把扇子合起來一起把扇子打開,變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這也是活動的最高潮!這里用了10分鐘
孩子們表演得很開心,在活動的結束部分,告訴孩子們《茉莉花》是我國名曲,因為這曲子實在太美,很多音樂家們對這首曲子進行了改編,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用不同的舞蹈去表演。接下來,請孩子們欣賞一段芭蕾舞《茉莉花》選段結束活動。欣賞舞蹈用4分鐘。
六、感悟與反思:
通過多次的修改,我以欣賞、談話的交流平臺,引導幼兒感知、認識、表現。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采用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官通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充分激發幼兒的對音樂動作的興趣和表現欲。但在合作表演部分,孩子的合作意識比較欠缺,結伴造型上表現不夠理想。教師應在這個環節部分的引導還要更深入地思考。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鑒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說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脫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于是把本活動的重點定為: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活動都是圍繞著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著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過游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游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于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突發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
所以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活動中,我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游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松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游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采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采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例如: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打電話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游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說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中的標志聯想故事的情節,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
2、感受故事的趣味激發幼兒的想象,并引發幼兒對生活中標志的關注。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說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用看圖猜謎的活動形式層層引入,根據故事中的`標志聯想故事的情節。當然在過程中謎底不是絕對的,例如眼淚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發孩子的討論。在整個欣賞的過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賞時,從故事開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內容基本不變,后面的一段留一個疑問,“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會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賞故事的興趣,在完整欣賞時了解答案。
說活動過程:
(一)分段欣賞故事
今天讓我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去他的家里看看。(播放課件)這是誰的家?你怎么知道的?
教師回應:原來房子的門上有兔子的標志。(播放課件)他是兔子家的誰呀?
教師回應:
1)他是兔子先生,他戴著紅和黑相間的條紋領帶,真神氣!
2)他還有個好聽的稱呼,因為它是男的,我們叫他先生。
一起來和兔子先生打個招呼:兔子先生好!
播放課件:小朋友們好,今天我要出門去散步,你們想不想一起去呀?
讓我們一起去散步,讓我們一起去散步,看什么樣的草地?
教師回應:綠油油的草地,躺在上面真舒服。
讓我們一起去散步,讓我們一起去散步,感覺陽光怎樣?
教師回應:暖洋洋的陽光,灑在身上真溫暖。
剛走了一會兒,是什么標志?(幼兒觀察講述)
播放課件:噢!這是往前走的標志。
咦!這又有一個什么標志?(幼兒觀察講述)
播放課件:嘿!真是樓梯的標志,孩子們真聰明!如果是樓梯的標志,那么他會去哪呢?
這個標志有點看不懂呀!(幼兒觀察講述)
播放課件:恩!是橋的標志呀!你們真棒!
下面的標志可有點奇怪!是什么意思呢?(幼兒發散想象)
教師回應:兔子先生瞧都沒有瞧。
播放課件:哎呀呀呀,疼死我了,原來是小心斜坡的標志。
哎呀!好疼呀!又有一個標志。(幼兒發散想象)
教師回應:
1)兔子先生摔疼了,小熊醫生取來了醫藥箱為他包扎傷口。
2)看看兔子先生的臉上,原來是眼淚汪汪的標志。
摔疼了是回家去,還是繼續往前走。(幼兒辨別)
如果繼續往前走,你要告訴他什么?(一路順風、小心當心……)
播放課件:是是是,知道啦!
他看都沒有看接下來的標志,是什么意思?(幼兒發散想象)
播放課件:唉呀呀呀!原來是小心坑洞啊!
教師回應:兔子先生瞧都不瞧,,你真是粗心,剛才摔了,現在又掉洞里了。
14、掉到洞里,會碰到誰?(幼兒發散想象)
來到了誰的家?(小老鼠的家)
這是什么標志?(這是船的標志,還有海的標志)
(二)完整欣賞故事
兔子先生真不小心,剛摔了,現在又掉洞里了,掉進洞里會碰到誰呢?
想知道吧,讓我們回頭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教師回應:兔子先生來到了小老鼠的家,哥倆一起高高興興地出海啦!這個嗎?就是哥倆好的標志。
真有意思,兔子先生碰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標志,你們在家里、幼兒園或者馬路上有沒有看到過標志呢?
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用一個故事引導孩子了解標志對生活的作用,很能吸引孩子,標志也是用孩子最喜歡的圖畫語言來表示,孩子們在猜猜講講中感受標志語言的魅力,也為孩子觀察生活中的標志打下基礎。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則寫秋天。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通過本課的的學習,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設計理念:
從長遠看,語文教育必須超越實用主義的局限,從精神的拓展,從人的發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領會到語文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因此這節課我以培養學生語感,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為教學重點,舍棄與此無關的教學環節,并以讀來貫穿全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教學目標:
1、 加強預習力度,分層次檢查詞、句、段。
2、 重點學習第二段,分層次朗讀,從讀順到讀出動態美到讀出顏色美。
3、 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重點學習第二段,分層次朗讀,從讀順到讀出動態美到讀出顏色美。
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拓展導入,加強感受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雨的詞語,從而了解相關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
生反饋:傾盤大雨、綿綿細雨、雷雨、暴風雨……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言的學習應該突出層次性,從詞到句到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學透。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檢查三組詞語:
(顏色詞)黃色 紅色金黃色橙紅色 紫紅的淡黃的 雪白的
(疊詞)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動作詞)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爭著 頻頻點頭勾住
此環節設計一是為了掃除閱讀障礙,為讀通讀順做好輔墊;二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好的感悟、運用語言。
1、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贊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2、 有目的通讀全文
導入:多么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里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學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我是想給學生暗示讀書的目的,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而讀,不僅要注意課文語言的形式美,更要注意課文的寫作方法,在這節課中能實實在在的有所收獲。
三、品味語言,重點教學第二段
一方面體現自主,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來學習。另一方面也體現教師的引領作用,讓學生明確自己選的內容確實是很值得大家學習,探究的。
最后師生達生共識,一起學習第二段。
1、 檢查朗讀
請幾個學生指名讀第二段,檢查朗讀。
2、 重點教學第二句話。
板書:五彩繽紛
生說五彩繽紛的意思。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有道理,要真正理解五彩繽紛,可不這么容易,不過答案就藏在第二段的話里面,你能找到嗎?用“__”劃出來。
生反饋。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比較讀:A不同的語言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我們用心去讀讀前半句話,帶給什么感受?
生談(把銀杏葉當作了小扇子,把銀杏葉寫得更美了——指名讀)
B讀讀下面整句話,帶給你的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談,朗讀指導(帶著你的這份感受讀給大家聽)
a扇哪扇哪,你扇得真溫柔,多像媽媽手中的扇子。
b扇哪扇哪,你的這把扇子現在握在了誰的手中?怪不得扇得這么有力(或輕快)。
總結: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相信這回我們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齊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此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3、教學第三句
同樣的寫法,同樣能把樹葉寫美,寫活的句子還有嗎?
生讀——談感受——再讀。
兩句話合起來讀,多種形式的朗讀。
4、教學四、五、六句
秋天還會把五彩繽紛的顏色藏在哪里呢?
生反饋:第四、五、六句話。(指名讀后,教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等,也可學生自己評價或談感受。)再次指導朗讀。
5、理解后回到五彩繽紛
現在你讀懂了五彩繽紛的意思了嗎?生答——出示第二段。
讓我們注意這些顏色詞,注意這些極富情趣,活力的動詞,把第二段讀好。
(此設計,品味語言,由扶到放,達到情感的升華,為下環節的運用語言作好鋪墊)
五、 內化運用語言
出示圖片:落葉,大雁,桂花樹,石榴圖片,讓學生用剛學到的語言,方法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幅畫介紹秋天的美景,生試說后交流。
口語表達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學完課文后,應讓學生把課文學到的語言從消積語言轉化成積極語言。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運用語用,學以致用。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現有語言水平,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并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這節課中視野有所開闊,語言有所發展,情感有所升華。
【幼兒園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說課稿[精選]05-23
幼兒園說課稿06-20
[經典]幼兒園說課稿06-25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06-17
幼兒園說課稿范文10-04
幼兒園說課稿模板02-07
幼兒園說課稿[優選]06-07
幼兒園優秀說課稿06-08
(精)幼兒園說課稿04-17
幼兒園的美術說課稿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