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輔導老師.同行們,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節說課稿,請大家給與指導.謝謝!
課題是《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選自高中美術鑒賞中的外國美術鑒賞第二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么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著希臘文明的傳統。古希臘雕塑是西方藝術的直接源頭、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課時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很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古希臘的雕塑及建筑。
(2)總結古希臘雕塑和建筑發達的原因。
2、能力目標:
能獨立運用美術語言來評價和欣賞雕塑作品。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勇于探索藝術美的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希臘雕刻發達的原因以及其藝術特征。人物雕刻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難點:學生對古希臘的社會風尚和審美取向了解較少,需要通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幫助他們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去實施教學程序,而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比賽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對藝術美的欣賞欲望。
五、高考鏈接:
《擲鐵餅者》,米隆(古希臘)
注:《擲鐵餅者》曾經高考中出現,要求答出作者、國家,并用簡筆的形式畫出擲鐵餅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通過視頻一(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斷)和視頻二(劉翔110米欄奪冠)引出課題。利用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神話的介紹,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通過視
頻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比賽狀態,為下面教學程序的實施作鋪墊。
2、預習交流
本課時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開展教學,要求a、b兩組學生參預的比賽項目有“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雅典衛城”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老師向學生介紹比賽內容、規則等。
3、分組合作:
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小組內討論、代表發言、相互評論、總結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賞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筑藝術。
4、重、難點突破:
兩組分別討論完成“維納斯”和“拉奧孔”、“雅典衛城”三個比賽項目以后,各選一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與參與下總結出希臘神話是雕塑藝術的土壤。
欣賞《維納斯》,了解她的藝術美,特別是殘缺美的含義。 通過表演擲鐵餅、畫簡筆畫和欣賞《擲鐵餅者》,總結出古希臘人
崇尚運動以及追求和諧與理想美的統一。
老師適當的進行古希臘人社會風尚和社會制度的介紹,小組成員合作總結出雕刻發達的原因、藝術特征,以及人像雕刻的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5、通過達標測評加深印象:
(1)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是最美的,無論人像還是神像往往以(裸體)的形式來表現,加上古希臘人崇尚的以(和諧)為美的美學觀念,使古希臘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體,(沉著高貴)的氣質,(崇高與優美)的風格。
(2)古希臘美術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為什么?
(3)拼圖比賽
6、教學新目標的形成:
古典藝術的另一發源地在哪兒?
將學生帶入下節課內容的思考。
7、作業布置:
思考與探究題:
聯系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和社會制度進一步探究古希臘人像雕塑發達的原因。
七、板書設計:
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雕塑《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建筑:《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
八、教學感悟與反思
1、分組探究利于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
2、能培養學生合作參與意識。
3、學生搶答、總結有利于加深對雕塑作品印象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鑒賞教學的開篇,對后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征,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重點:培養學生送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鑒賞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三)難點: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鑒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四)內容結構: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鑒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么是美術鑒賞,第三部分為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鑒賞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為主,所以我采用了講授法、對于相關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學法:
記錄、觀察、理解、記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之后,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心產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鑒賞問題。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張萱的《搗練圖》米勒的《拾穗》達利的《內戰的預感》康定斯基的《即興之31》
提出問題:a、你喜歡哪幅或者哪幾幅作品,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厭惡或不解的作品嗎?為什么?c你能說說其中有關作品的表現有哪些獨到之處嗎?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觀察展示的作品,踴躍的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大家對美術作品的這些疑問或者觀點,都涉及到了美術鑒賞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作品是怎樣分類的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是什么?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2、什么是美術鑒賞?
基本內容:先從對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審美認知中,說明鑒賞并不神秘,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后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來介紹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闡明什么是美術鑒賞及其對象、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征等。
通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所以美術鑒賞是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綜合的審美活動。
美術作品的直觀和相關知識是美術鑒賞的基礎,這就要求鑒賞者必須首先具備美術的基本知識,識別美術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表現方法,然后才能進行實質的鑒賞活動。
那么美術作品有哪些類型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教師活動:(1)、分別展示天安門的圖片、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
(2)、提出問題:a、看到天安門我們聯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歷史的、情感的) b、《搗練圖》和《拾穗者》兩幅作品有什么區別?(提示:畫種、服裝、國家、貧富、) c、《奔馬》《太白行吟圖》《根扎南國》都是中國畫嗎?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有關理論和觀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探究問題,回答提問。
(設計理由:1、在欣賞圖片中,逐步訓練學生區分不同美術形式的能力,2、培養學生勤勞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總體而言,美術作品都被歸為空間藝術的范疇,在這下面,美術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為:繪畫、雕塑、建筑、設計、書法、攝影。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致的劃分。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征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為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為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為主的“抽象藝術”。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致的劃分。
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征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為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為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為主的“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1)根據以上分類,分別展示課本相關圖片,
提出問題:A、各個圖片分別代表哪種藝術門類?(老師給予引導。)
B、你還發現你生活中還有那些美術作品,它們屬于以上那種藝術門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
4、美術鑒賞的'意義
以上我們學習了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作品的分類,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美術鑒賞呢?主要是美術作為上層建筑,是社會存在的產物,具有三個方面的社會功能,即:
認識功能:通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為、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通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以培養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斷上的積極的觀念與熱情,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生命、銳意進取。
審美功能:培養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師活動:(1)展示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馬蒂斯的《舞蹈》(2)、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文,總結以上的三個概念(3)提問說明以上三個概念的主要內容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思考并回答問題
總結:人的審美能力是與其知識和道德相聯系的直覺能力,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人的審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達到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在世界上“詩意的棲居”
5、總結回顧: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美術美術鑒賞的概念、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以及美術鑒賞的意義等,使我們從宏觀上認識了美術以及美術鑒賞的基本知識,為我們今后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6、板書設計:
一、什么是美術鑒賞 ?
就是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繪畫、雕塑、建筑、設計、書法、攝影
三、美術鑒賞的意義?
認識功能:通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為、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通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小學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系,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征進行初步研究,并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了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畫。
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于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臉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關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
二、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余觀看影片,并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后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并能說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志。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擊“開始”,進入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征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征”,進入《臉型特征》,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么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
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完成臉型特征的講解后,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后,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么接下來又該畫什么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
①鼠標進入發際區域,出現“發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
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
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
(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
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
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只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系)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么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墻,在墻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里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著在墻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么?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么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里可能還沒有底,哪么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
(四)步驟演示
屏幕出現一張白紙.
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么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么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于什么臉?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于“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復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什么是說課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為了提高美術教師的業務素質,在教學研究活動中,增添了一個新的課題——說課。什么是說課?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在上課前向領導或者同行們闡述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具體地說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和對教材的處理,包括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采用,學法上的指導等方面的觀點。說課是教師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動美術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二、說課說什么
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說教材。說教材主要從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教材的編排體系上說對教材的理解。主要從以下三點去說: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什么,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以及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理由是什么。
(2)說本節課教材在本課書或全冊教材的地位及其與前后教材的聯系。
(3)怎樣處理教材。處理教材要看下面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①教材內容的觀點包括教材的例子與形勢發展比較帶有滯后性怎樣進行處理。
②為了使教學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對教材內容在教學程序上怎樣進行調整。說教材,實質上是分析教材,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教師說課的重點內容。
(二)說教法。說教法就是說這一節課將采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說明采用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在一堂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一種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說教法時,首先說出這一節課選擇哪一種方法為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說出在哪些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上將采用哪些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說學法是說教給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即學法指導。如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觀察、寫生、技法訓練等方法。在一堂課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習規律全都教給學生掌握,說課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說出其中一至兩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說教學手段。說教學手段就是說這一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將采用哪些教學手段。例如教哪些內容需要掛圖或實物展示、哪些內容用投影、掛范畫等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運用,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要恰當地有機地使用,電化教學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說教學手段要根據學校教學設備條件的實際。
(五)說訓練。說練習就是說這一節課設計了哪些東西在課堂和課外讓學生進行寫生或臨摹練習。重點說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說訓練時要簡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東西都一一作介紹,應擇其要者而述之。
(六)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說教學過程就是說這一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說課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說明應如何導入新課,傳授新知識,如何進行能力培養和進行德育滲透等有關內容。最后說一說板書設計。說教學過程是說課最重要的內容,它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因此,說課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研究,說好教學過程。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我今天的說課的題目是《從傳統到現代》,我主要從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設計,五說板書設計來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從傳統到現代》是湘版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二單元第六課。本課通過賞析一些美術作品使學生學會解讀現代主義美術作品,準確把握現代主義美術的特征以及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2、了解中國美術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經歷的主要過程;
3、了解中國藝術家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主要思路與觀念。
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是如何突破傳統,走向創新的。
本課的難點是:美術"現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說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法:
故事激趣法:在開始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啟發談話法:整個課堂運用談話法,在與平等對話過程中,力圖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設情境法:用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 提問教學法:采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觀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意識的宗旨,我將采取以下幾種學法進行學習: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活躍思維,引導學生在觀察作品時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膽的猜測,避免用一些所謂藝術史上的定論來否定學生的觀點,讓學生做適當的論證,通過比較的方法辨析不同類別的美術作品。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交流,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經驗,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并導入課題
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歐洲3個美術流派,并由安格爾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劉海粟使用人體模特寫生的事件,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出進行美術革命的的要求,進而導出課題《從傳統到現代》
第二環節:新授
在這個環節里我分為五步驟:
步驟一:
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以啟發談話法與學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感,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由此得出現代中國山水畫既保留了傳統山水的一些創作技巧,又進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從作品與環境的整體關系去權衡,具有更宏觀的現代意識。
步驟二:
講述日寇侵華時中國人民悲慘的生活,并伴隨著音樂展示愛國畫家蔣兆和的《流民圖》將學生帶到當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對人民流離失所的生活產生一定的體驗。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讓學生討論《流民圖》與文人畫中的人物畫有何不同。教師擔任協助、引導的角色,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比較式鑒賞,提高美術素養,得出現代中國人物畫將傳統中國畫的材料和技法與西方繪畫的造型方法相結合,將以前文人畫不加以表現的真實社會生活納入到繪畫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藝術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現方法,走的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驟三:
在這一步驟主要講解藝術家們將由國外引進的素描和油畫吸收,并將之本土化,用來表現中國的主題。具體以作品《田橫五百士》、《血衣》、《父親》為例賞析,通過講述田橫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了解作品所體現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講述我國的土地革命,以提問教學法加深對《血衣》理解,以觀察體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父親》的印象。
步驟四:
通過幻燈片展示多幅傳統年畫與現代年畫,比較之間的不同,以提問教學法和觀察體驗法進行師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納入了年畫的表現范圍,表現內容也不再是門神福祿壽,更多的洋溢著生活氣息,藝術形式上也有所創新。
步驟五:
與學生交談他們喜愛的漫畫作品,集中學生注意力,導出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和《西游漫記》,由學生發揮想象,講述作品中描繪的小故事,鍛煉其表達能力,總結作品產生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
新課程理念非常注重學生自己學習評價,因此采用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知識,使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優差點。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與圖片相配合的方式,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加強了學生對作品的記憶。
本次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進行指導,謝謝!
【高中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說課稿05-17
高中美術說課稿最新01-22
高中美術說課稿[精品]06-14
高中美術說課稿【精】05-11
高中美術說課稿三篇07-03
高中美術說課稿7篇02-27
精選高中美術說課稿4篇03-28
精選高中美術說課稿3篇03-20
高中美術說課稿3篇04-05
高中美術說課稿(精選22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