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高中歷史說課稿

    時間:2025-05-21 09:58:01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高中歷史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歷史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高中歷史說課稿4篇

    高中歷史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儒家思想從春秋時期孔子創立,戰國孟子、荀子發展,西漢漢武帝時期成為正統,宋明時期成為官方哲學,明清出現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且歷年高考也多有涉及,因此本科十分重要。

      二.說目標

      1.教學目標:

      A.通過復習儒家思想的演變過程,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B.通過問題探究,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及歸納、概括和辯證看問題的能力;

      C.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教學重難點:

      ①儒家思想各階段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②通過問題探究,政史結合得出結論。

      三.說學生:

      高三學生已經對必修一、二、三及選修都已學過,還有一些電視劇的.演播,學生還是比較了解的。

      四.說教法: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五.說教學過程:

      I.導入:先通過二個題來回顧知識;

      II.全程分析儒家思想(3.4.5.6.7),得出結論;

      III.儒家思想的綜合評價(8.9.10),得出結論;

      IV.如何正確對待儒家思想(11.12),得出結論。

      V.預示高考,布置作業(問答題)

    高中歷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聯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的內容,本課有四個子目,分別是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邊疆壓力與財政危機、王安石變法、南宋的偏安。學好本課,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兩宋時期的政治與軍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說學情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通過三年的歷史學習,高一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習的方法,但是他們對于歷史的了解還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歷史之間的聯系與實質,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和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宋史》等相關文獻和表格資料,了解宋初專制主義集權加強的背景,客觀地分析出加強集權的措施給當時北宋帶來的作用,同時掌握北宋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

      2、通過史料分析等方式,將王安石變法的措施放置在當時的時空條件下加以分析,客觀地評價這些措施的作用,并且分析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3、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能夠感悟到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岳飛精忠報國的民族氣魄,同時也能辯證地看到專制集權的作用,體會改革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北宋集權的措施;王安石變法。

      【難點】

      北宋集權措施的影響;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我將采用問答法、情景創設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謎語導入法。

      我會在多媒體展示與王安石有關的關鍵詞:“唐宋八大家、臨川先生、改革家、《梅花》”,在學生明確是王安石后,我將進行設問:王安石生活的北宋在政治和軍事上是怎樣的狀況?他進行的變法又為什么會失敗?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出示謎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進入課堂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

      首先,我會展示五代十國政權更替的時間軸并請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北宋采取集權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明確其原因是吸取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教訓。其次我將展示《宋史》的史料節選,請學生根據史料總結出中央加強對地方管理的措施。緊接著,我將展示表格,請學生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加強皇權的措施。在此之后,我將用講授法,講解重文輕武的措施。最后,我將請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用5分鐘時間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北宋集權措施的影響有哪些?學生討論時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在討論結束后我會請學生起來回答,并對他們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和完善,明確這些措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另一方面影響了行政效率。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史料,增強史料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邊疆壓力與財政危機

      我會出示北宋、遼、西夏對峙圖,請學生結合圖片說一說北宋周圍有哪些民族政權?在學生明確遼、西夏后,我將出示《宋書》的史料節選,分別請學生歸納出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政治關系和軍事沖突。在此之后,我將出示北宋軍隊人數和軍費增長的表格,請學生從表格中歸納出當時北宋冗兵冗費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提高學生圖片分析能力。

      (三)王安石變法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我會提問:面對統治危機,北宋統治者進行了哪些改革?學生結合教材明確有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慶歷新政的內容比較簡單,我會通過介紹讓學生明確慶歷新政是范仲淹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結果是失敗的。之后,我將請學生閱讀教材思考:王安石變法涉及到哪幾個方面?變法的原則和目的又是什么?在學生明確富國強兵等答案后,我將播放紀錄片《中國通史》中關于王安石變法的節選,請學生觀看紀錄片,總結出王安石在富國和強兵中采取的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最后,我將講解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一方面用人不當,另一方面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能夠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融入歷史情景,烘托課堂氛圍。

      (四)南宋的偏安

      在這一部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金、南宋、西夏對峙圖,請學生結合圖片歸納出南宋和金之間的政治關系和軍事沖突,在學生歸納完畢后,我將出示岳飛的《滿江紅》,請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一說和岳飛有關的故事,感悟岳飛的愛國情懷。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古詩,體現歷史學科綜合性,培訓學生人文素養。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為了檢驗我本課的教學效果,我會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

      2、作業:請學生以表格的形式歸納出兩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概況,下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表格作業,能使學生系統地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承著簡潔明了的原則,設計如下:

    高中歷史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與其前后知識之間有直接的因果聯系。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實施的。它使美國擺脫了危機,并且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對二戰后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學好它,有助于學生較好地理解二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因而本課內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啟下作用。

      2、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教師提供有關統計數據,利用影視作品或圖片生動再現當時情景,同時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

      2、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展開互動式討論,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角色扮演,體驗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培養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羅斯福應對危機的學習,培養學生以人為本,關注現實,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通過對羅斯福新政內容和影響的講述,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和內部調整。幫助學生懂得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如何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

      二、學情分析

      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是施教的出發點。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學生開始具有相對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學習方法和習慣還待養成。因此,我認為應該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特點。

      (依據:到底是什么樣的新政不僅使美國度過危機而且對后來影響深遠?這個問題是學生必須要分析并掌握的重點知識。)

      難點: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據: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起怎樣的作用?這個問題是學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難點問題。)

      四、說教法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由于本課理論性較強,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尤其對于世界史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采取“設置情景———激發興趣———師生交流———落實重點———啟發誘導———合作探究——引導分析———突破難點———學以致用”過程,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互動貫穿其中。

      五、說學法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其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和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經濟危機破壞性和羅斯福新政的資料、新聞圖片,電影片段等資料,并制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興趣自愿結合成幾個小組廣泛查閱、收集有關經濟危機資料,了解有關羅斯福應對危機的措施,模擬羅斯福的智囊團,為新政出謀劃策。

      七、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1、播放2分鐘的《大國崛起》片段(反映大危機對美國的破壞)

      2、(幻燈打出)設疑:1929—1933年的大危機對美國造成什么嚴重危害?(學生通過錄像片段,歸納出危機是全面的:金融、工業、農業、社會矛盾、失業問題等)影像設疑、溫故知新:

      本環節采用直觀錄像、復習舊課的方法導入,不僅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而且讓學生明確新政的時代背景,從而為學習新政的內容作鋪墊。

      對于“羅斯福新政”的背景,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搜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課件出示:

      1、設疑:

      經濟危機期間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公民,你會投誰的票?能說明一下你的理由嗎?

      2、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學生說說所了解的羅斯福,從中發現他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身殘志堅愛國救民樂觀自信改革創新。

      (2)羅斯福擊敗胡佛就任第32任總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創設情境,感受歷史

      再現歷史場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各抒己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論和政策已經過時。羅斯福當選總統,推行新政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設計問題,探究討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羅斯福強烈的'自我意識和頑強的毅力。

      1、探究活動

      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分組討論,共同探究:分成金融、工業、農業、社會福利四個方面說一說。(提示:出謀劃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領域的狀況和問題,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說明你提出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2、學生討論后,教師課件展示表格,要求學生逐條分析其作用。在分析各條措施時,教師要補充一些典型事例,使措施具體化,而不是簡單的文字敘述。

      打出示范空白圖表:(幻燈打出)

      領域措施作用

      金融

      工業

      農業

      福利

      以誘達思、講授新課

      學生結合金融、農業、工業、社會福利方面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導出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在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中的作用。

      本環節的設計可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理解、歸納的學習能力,學習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探究問題一:

      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學生思考回答)思考探究,落實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誘導學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讓學生得出結論。

      探究問題二:

      1、介紹當時的人們看待新政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呢?指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2、分組討論: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學生回答后,歸納總結。(指導閱讀材料)深入分析,突破難點:

      本內容是本節的難點。讓學生通過原始材料進行主動探究,自覺得出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避免了教師空洞的說教,又引用羅斯福的內心獨白,較有說服力。

      新政影響設疑:

      新政的實施會產生什么影響?

      ①新政的實質②直接影響。

      ③間接影響④深遠影響引導分析掌握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暢所欲言,最后總結,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探究問題三:

      羅斯福新政對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課堂延伸學以致用

      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用這節課學到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一種關心社會,學以致用的意識。

      小結

      歸納利用板書串講本節課的知識點,再次明確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和影響作用。(打出板書)承上啟下,埋下伏筆:

      串講式的小結能夠把本課內容濃縮,再現學習思路和重難點。

      反饋

      練習精選例題反饋練習,掌握方法。

      課后

      探究課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更多有關羅斯福的資料,對羅斯福進一步了解和評價?你認為他有哪些品質對自己最有啟發?課外延伸,啟發思考

    高中歷史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1、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版歷史必修二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第一節內容。本節課在本專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專題五世界逐步變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以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進一步深化上一專題知識內涵,下啟羅斯福在什么背景下實行新政,從而突現美國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特殊地位。本節課在舊教材和新教材中均有著重要的地位,歷年高考都會在這里出題,尤其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史實學習對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可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

      2、本節課課標內容: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背景。

      3、在本節課的施教中,我緊依課標、緊扣新課程改革要領,注重高一學生實際,充分把握人民版專題史教學的特點,想達到以下教學目的:

      ①知識與技能:主要讓學生了解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繁榮的原因;認識經濟大危機爆發的歷史必然性和深刻影響;了解胡佛政府反危機措施,分析其“自由放任”政策失敗的必然性。

      ②過程與方法:注重創設情境,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通過閱讀教材和閱讀課件中情境材料,歸納原因、特點、影響等史實,培養學生概括觀察、表達能力等。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對資產主義制度固有矛盾及造成的無法克服危機的認識;通過對美國20世紀20年代高度“繁榮”和1929年迅猛的經濟危機的學習,樹立居安思危的意識;從學生中以史鑒今,逐漸梳理出科技、環境、政策等因素對經濟運行保障作用,為我們國家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啟示。

      4、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重點: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背后的隱患;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②難點: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根源和影響。

      二、 說教法

      1、本課的總體結構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重點分析原因,然后歸納特點,認識危機的嚴重害;第二部分對比方式讓學生感知胡佛自由放任不適應形勢,從而推出自由放任政策必然失敗;第三部分通過閱讀概括危機對美國的嚴重危害,涉及經濟、政治和全面社會危機,營造一種嚴峻的形勢,引出美國人渴望“救星”出現,學生感悟“時勢造英雄”。

      2、本節課我從高一學生特點的實際出發,主要圍繞提高學習興趣、有效進行知識儲備,培養一定的閱讀概括、表達能力,學會運用歷史思維解決一些問題。教學中主要采用:①情境教學法---提供背景材料,創造歷史氛圍,讓學生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下學習。②閱讀法---主要是閱讀教材和課件中的圖文資料。③探究式教學法---涉及合作探究,培養合作精神;還有自主探究,鍛煉學生做自主鉆研能力。④歸納法---積極總結,并在理清知識點的基礎上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3、本節課主要運用多媒體手段,對課本知識進行細化、整合,外加一些影像資料渲染氛圍。既可以拓展視野,又可以為高考知識點積累奠基。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性高,易調動其主動性;但高一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缺乏系統和深刻認識,往往停留在“是什么”,對于“為什么”、“怎么樣”、“實質”,“根源”等歷史問題深入分析上欠缺。

      2、學法指導:學生應有初步的預習,基本知道是什么;在老師的學案指導下,應進一步梳理線索,建立體系;再者學會獨立思考和積極參與探究,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火花,深化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網觀看一些經濟危機方面的影片加深印象;最后及時做一些習題,查漏補缺。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師:1928年,胡佛在競選總統的`演說中自信的告訴美國人民“如果我當選,我會讓每個家庭的鍋里有一只雞”。然而不久他竟然獲得了“饑餓總統”的“美名”。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1929年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大危機。

      師:這場危機雖然是突如其來,但它是歷史的偶然嗎?

      生:不是,歷史的必然。

      師:為什么美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會發生如此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有何特點,又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么影響,下面請大家與我一起來感受這場大危機吧!

      2、教學步驟

      本部分主要通過初步感知,創設情境和深刻領悟,合作探究,課堂延伸,學以致用,學生自主評價等六大部分完成教學任務,落實教學目標。

      ①初步感知:通過3分鐘左右的視頻材料讓學生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起因及當時的混亂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從心理上拉近學生與這場危機的距離。

      ②創設情境,深刻領悟:在教學中主要采用文字、圖片材料給學生創造一種情境,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由被動轉變到主動。然后在每個情境材料的后而設置針對性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和獨立思考,最后在交流中歸納,在點評中求精,在總結中梳理,在練習中運用,從而得出一些學史感悟,明白一些道理。

      情境創設一:美國小女孩艾迪與媽媽的一段對話,主要信息是無煤生火——爸爸失業——工廠煤太多——媽媽撿菜葉生活等,最后一句,艾迪又冷又餓,回想起幾年前的幸福生活時,顯得無比的……

      情境創設二:老板是百萬富翁,就是不愿給爸爸漲工資,媽媽說到了房子、汽車先賣掉應急生活,因為這些都是通過分期付款而獲得的,還提到許多美國人都在股票市場投機賺了不少錢。

      合作探究問題:經濟危機為什么會發生?

      學生交流后,回答:貧富差距過大,股票投機過渡,過渡信貸消費,資本家盲目生產等。

      師:這會引發什么矛盾。(生產與消費之間矛盾或者市場供需矛盾)

      師:生產的相對過剩是引發危機的直接原因。但為什么資本主義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呢?

      師:分析原因內在聯系和資本家為何盲目生產,引導學生思考并歸納。

      生: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

      情境創設三:萬惡的股票災難,黑色的星期四。

      問題設計:經濟危機發生的標志及主要表現是什么?從中能觀察出什么特點:

      生:閱讀P110第一、二、三自然段。

      生:標志——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股票狂跌

      表現:銀行倒閉,金融混亂,工廠倒閉,工人失業;農產品價格下跌。

      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大。

      師:展示一些危機方面的圖片并解說和點評。

      問題設計:為什么這場美國爆發的危機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聯系專題五第四節走向整體世界)

      情境創設四:流浪者更多,領救濟糧;工人農民示的威游行;“法西斯萬歲”;政府血腥鎮壓。

      合作探究二:這場危機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閱讀課件中的圖文資料和P111最后一自然段。

      師:板書影響并點評。

      情境創設五:一天爸爸說政府要給我們工作和救濟,一家人充滿希望和期待,但幾個月過后仍無變化,于是,許多人對“胡佛政府”產生厭惡。

      問題設計:胡佛政府反危機的舉措是什么,這些政策有何效果?

      師:板書 二、標水車薪

      生:自由放任,陷入困境。

      師:引導閱讀P112頁第一自然段認識“繁榮背后”的隱患和自由放任的內涵。

      師:引導學生閱讀P113頁第一自然段。“胡佛袋”、“胡佛車”、“饑餓總統”。

      師: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在30年代收效甚微,致使危機更加嚴重。

      師:板書 三、病入膏肓的經濟

      生:閱讀P113最后一段概括危害的表現。

      (本環節共解決三大問題的時間分配:危機——25分鐘;胡佛政策—6分鐘;危害——4分鐘)

      本環節達到梳理線條,理解概念,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增強感悟的教學目的。

      ③課堂延伸

      為什么自由放任政策在20世紀20年代促進經濟發展,而到30年代卻加劇危機發生?從這場危機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面對危機。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④課堂小結(略)

      ⑤學以致用

      主要是通過六道典型選擇題和一道課后作業題,檢測對知識點掌握和知識運用情況,給教師提供一定的反思思路。

      ⑥信息反饋,學生自主評價

      (學生填寫老師制好的表格)

      3、板書設計

      “自由放任”的美國

      一、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1、爆發原因

      2、表現(金融;工業;農業;其他)

      3、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大

      4、影響

      二、杯水車薪

      1、20世紀20年代“繁榮”的原因,背后隱患

      2、胡佛政策①自由放任②局部干預

      3、結果:失敗

      三、病入膏肓的經濟:(六點表現)

    【高中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經典)高中歷史說課稿05-28

    高中歷史說課稿03-29

    高中歷史說課稿范文11-14

    高中歷史說課稿(經典15篇)10-18

    高中歷史說課稿【經典15篇】05-29

    【精華】高中歷史說課稿4篇04-05

    【熱門】高中歷史說課稿4篇02-27

    高中歷史說課稿(通用20篇)10-08

    有關高中歷史說課稿3篇03-11

    高中歷史說課稿15篇[精華]07-23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