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音樂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音樂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伴隨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與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了解京劇中的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聯系.
2、教學內容
(1)京劇中的四個行當,以及主要的伴奏樂器。
(2)學唱歌曲<<唱臉譜>>。
(3)音樂活動:全班表演<<唱臉譜>>。
3、教學準備: 臉譜、打擊樂器、電子琴、四個行當圖、錄音機、磁帶、課件等。
4、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以及簡單伴奏樂器的使用。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演唱氣氛,以及京劇中不同臉譜的含義。
(3) 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欣賞、了解、演唱京劇的興趣。
(4)通過全班討論,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
5、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臉譜>>。
(2) 難點: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學生對學習戲曲音樂興趣的激發。
二、說教法
1、實踐性教學方法 :通過樂器、舞蹈、演唱表演,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體驗性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可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3、語言性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問答式談話法以及小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學法
學會合作:<<唱臉譜>>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么嗎?
生:是熊貓.
師:那國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師:那國粹呢?
生:是戲曲....是京劇....
師: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請大家在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1:這段音樂里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
問題2:里面的人物又分別屬于什么行當?
3、播放京劇,學生找到答案,回答問題。
板書: 國粹是京劇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京胡、月琴、大鑼、小鑼、鐃、鈸等。
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
(同時展現樂器與四大行當代表人物的圖象)
4、學唱戲歌<<唱臉譜>>
(1) 師: 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臉譜來表現,不同的臉譜又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臉譜>>
(2)播放<<唱臉譜>>,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個行當,唱了哪些人物,通過不同人物的臉譜聯想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難唱的地方.
板書:竇爾敦--藍色--忠厚 關公---紅色---忠勇 曹操---白臉---奸詐 張飛---黑臉---勇猛 典韋--黃色--任俠
最難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稱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請學生模仿京劇的唱腔小聲跟唱.
(4)、教師教唱全曲.
(5)、在教師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時注意歌曲的節奏.
(6)、教學生用拍手的方式為歌曲打節奏,然后建立班級臨時小樂隊,再請樂隊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教師教簡單的五個京劇動作,請五位同學戴上臉譜(藍、紅、黃、白、黑臉)分別表演。
5、音樂活動: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學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學分別表演各自的角色,小樂隊加上教師的京胡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學演唱B部分。
師: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劇的氣氛,你對京劇的感受怎樣啊?
生:美極啦!妙極啦!簡直OK,頂呱呱......
五、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這首具有濃郁京劇風格的歌曲,我也收獲很多,剛剛聽了同學們的感受,我很高興,希望你們像剛才說的一樣多接觸并多學習戲曲音樂,讓我們的戲曲音樂發揚光大,讓老外對我們的國家永遠豎起大拇指.
六 、課后作業
請每個同學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可以畫在紙上,衣服上,雞蛋殼上,石頭上,等等,下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在全班展現.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理念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器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課旨在通過薩克斯管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我自選教材《薩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選入門小曲《搖籃曲》,作為學生演奏學習的曲目。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體結構,旋律優美簡單,全曲只有G、A、B三個音符,學生容易掌握。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薩克斯管及歷史。
(2)、能力目標: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并演奏樂曲《搖籃曲》。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樂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輕松而美的聲音。
三、說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是學習管樂較佳時期,身體發育等已經具備學習條件,只是薩克斯管看似復雜,一般學生望而興嘆,認為挺難學,其實越復雜的樂器,越易上手。我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及學生實際設計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最佳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多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具體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發現法,
(2)器樂講解示范法,
(3)實踐練習法,
(4)模仿、接龍,
(5)欣賞體驗等。
2、學法
(1)、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大膽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競爭,充分表現展示自我。
(2)、注意與他人和教師溝通合作。
(3)、注意養成良好的器樂學習習慣,慢練是學習最好的方法。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正確的演奏。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3分鐘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發學生對薩克斯管的興趣及求知欲。
(二)新課教學
1. `認識了解薩克斯管(5分鐘左右)
1)、薩克斯管的簡介(阿道夫-薩克斯的頭像掛圖)
2)、薩克斯管的種類及音域(五種薩克斯管的掛圖)
3)、薩克斯管的構造(bE薩克斯管示范)
(薩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體、下段管體、喇叭口、連動桿、彎勃、笛頭、掛帶。笛頭又分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鐘左右)(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吐奏與連奏等)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教師本人規范而科學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引導解決本堂課的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講清演奏要領,又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3. 學習吹奏《搖籃曲》(1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實踐練習的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龍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樂曲的演奏。注意樂曲三拍子的律動,及連奏,盡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盡可能的用美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練習時可以分組合作探究與他人和教師溝通。
4. 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并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課程進行到這里,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將得到更好的體現。這時可以進行生生評價、自我評價、教師將給與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表現特突出的,教師將贈與爵士名盤給與獎勵。
(三)拓展延伸
欣賞爵士薩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雞公雞》,介紹薩克斯管演奏風格(古典與爵士),并介紹我國薩克斯管演奏現狀及國際水平,激起學生努力學習并為我國管樂事業做出貢獻。
(四)結課
同學們在《回家》的樂曲中走出教室。
五、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器樂教學課,就從薩克斯管那金燦燦的外型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他們滿懷探究之情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設計背景:在我校,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一件初學樂器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不存在困難,并且在我校管樂學習氛圍很好,學校有一百多人的管樂團,因此完成此節課的教學是可能的。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第15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臉譜》。我的說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教學效果、說我個人的作為音樂教師的基本功。
本節課教材對學生了解和認識國粹京劇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著重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京劇的特點和獨特魅力,特別是對京劇藝術進行深入的探索與感知。使同學們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并參加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八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京劇藝術對他們來說很新奇,八年級還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京劇興趣產生與否,決定了他們對音樂審美的態度。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感受、體驗京劇的行當、臉譜、服飾、唱腔、情緒,能初步分辨京劇的行當、角色、文武場等音樂文化識。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京劇行當、唱腔、情緒的判斷力,增強對京劇藝術的理解能力,感受、體驗京劇的美。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戲歌《唱臉譜》,能夠伴隨鑼鼓經走臺步及亮相。
3、情感目標:能對京劇藝術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相關的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并能用一定的京劇韻味來演唱歌曲《唱臉譜》。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審美實踐活動中初步感受京劇的特點,培養學生對京劇的興趣。
【教法】我運用了講授、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使之貫徹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音樂的意境。
【學法】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的學法
對于音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音樂氛圍,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獲得新的感受。在本節課上我一直以激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為主線,喚起每個學生的心靈共鳴,使他們盡情地暢游在戲曲藝術的海洋中。
為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我采用了動感時尚的表演京劇節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上課伊始,就對本課充滿了好奇。激發了學習熱情。精彩的教師示范,引發學生共鳴。
設計意圖:創造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感。
【環節二 視聽感知,走近京劇】
精彩京劇選段視頻欣賞,引出京劇的行當。徹底征服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完成對京劇行當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在合作體驗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流暢的完成從興趣到知識的過渡。
教學意圖:學生經過視、聽、演加強對京劇藝術知識的理解。
【環節三 勇于實踐,提升審美】
1、整體聽賞歌曲《唱臉譜》,用學過的知識來感受歌曲。
2、欣賞美麗的臉譜圖案,并引導出臉譜圖案的含義。
3、完整演唱歌曲,難點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戲迷”環節,實踐中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意圖:在實踐學習中,進一步體驗京劇的樂趣和美妙。
【環節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完美的課堂應該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投入,通過幾個有特點的戲歌實例向學生表明,美妙的京劇離我們并不遙遠的,在流行音樂中完美結合,產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積極的探索,夢想總會實現。
【環節五:教師寄語——小結】
京劇讓我們音樂更加絢爛;音樂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麗多姿;音樂為我們插上尋找夢想的翅膀,讓我們在音樂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喜歡、熱愛音樂,用音樂美化我們的人生!這也是我這樣設計這節課的目的。
【板書】我的板書展示出了這節課的知識要點——京劇的相關知識及教學流程。
【效果】我認為我的這節課能夠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京劇的特點及獨特魅力,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戲曲的美,是一種享受。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使同學們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并參加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也因為我個人的教學和藝術功底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七年級音樂課的一首作品。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復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鄉間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三)教學重點: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煉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情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于我們所教的學生,都是鄉鎮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說過程:
(一)情景導入 引情激趣
1。教師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聽后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并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二)整體感知 引導掌握
1。教師范唱《青春舞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學唱歌曲
(1)隨老師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師唱旋律,學生唱詞。
(4)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拍的韻律感)
(6)分小組和組合進行歌曲的演唱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都已經趨向于成熟階段,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三)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教師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教授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蘊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鑒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五)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音樂欣賞曲目,第三課時。初中音樂第七冊屬于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一般音樂能力,著重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而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春之聲》,則重點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感受春天美好時光。中國民族音樂,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氣息,是勞動人民的指揮結晶。學生通過學習,將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藝術,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曲作者是馬耀先、李中漢。樂曲采用維吾爾族音樂素材,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歡欣鼓舞的生活情緒。樂曲的感情樂觀豪爽,樂思奔放流暢,具有鮮明的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特點。結構為單三部曲式。
二、說學情:
鑒于上述認識,我認為本課音樂欣賞要降低困難系數,利用學生已有的音樂根據教育學和人類智力發展規律表明:初一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階段,這一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處于形象思維,而音樂欣賞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聆聽音樂,找到切入口,著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①了解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②聆聽、感受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并體驗小提琴齊奏的藝術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創造性地為歌曲、樂曲配伴奏
根據教材編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點以及教學大綱關于初中音樂欣賞課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定為:重點:感受、體驗音樂,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難點:為樂曲編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樂風格,體驗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征。
②能用身邊樂器(手勢、自制樂器)為樂曲配伴奏,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四、說教法:
根據初中音樂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初一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我認為本課音樂基礎知識,欣賞不必要精講細唱。只需從整體上把握,培養學生音樂欣賞感知力,開闊音樂視野,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鑒于這點認識,本課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①愉快教學法;②復習引入教學法;③提問教學法;④試唱教學法;⑤點撥教學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學發法;②復習教學法;③試唱教學法;④點撥教學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進行施教。
說學法:
1、自學法: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本課中,著重培養學生音樂欣賞的習慣,達到自覺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實踐活動。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略)。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學生伴隨音樂走進教室。優美的音樂,動人的畫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鄉--新疆
2、復習導入:列舉常見的新疆民族-復習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暢的旋律,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動感的節奏,展現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特有風采。 師生隨著樂曲邊唱邊做運動,自發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體感知:1)感性欣賞《新疆之春》:讓學生看著畫面,聆聽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
⑵設置疑問:A、樂曲的音樂風格怎么樣(音調、節奏) B、樂曲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C、是采用哪種演奏形式? 根據設置的疑問進行討論,教師整理歸納:這是一首新疆音樂風格的樂曲,演奏樂器是小提琴,伴奏樂器是鋼琴。
(3)作品簡介:教師簡介樂曲有關的背景知識:《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作曲家馬耀先、李中漢,采用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素材,1956年創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樂風格的樂曲,樂曲的感情樂觀豪爽,曲調優美、流暢、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4)視唱練習(音樂主題):引導學生擊拍、視唱練習。(要求:旋律順暢、節奏準確)精講多練,以唱代講,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樂曲主題。
4、理性欣賞,突出重點:復聽音樂,加深對音樂藝術形象和藝術風格的理解,達到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引導、啟發:展開想象的翅膀,跟著音樂一起飛翔。
5、藝術創作,突破難點:分組創作: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小樂隊,利用身邊樂器(身勢、唱歌、跳舞)或自制樂器,為樂曲《新疆之春》編配伴奏,教師指導,適時點撥。
7、教師總結:《新疆之春》帶領我們領略了天山風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樂風格,體驗了祖國民族音樂的魅力。
六、說板書設計:
譜例便于教師指導,學生容易掌握并準確熟唱樂曲主題。
七、說教學效果:
說好的教學效果,關注到:課堂情緒、興趣培養、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創造、合作、表現等)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的課題是《讓世界充滿愛》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人音版初二一單元歌曲,1、《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通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根據教材的內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
(2在學習中,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護啜子。
教學內容:《讓世界充滿愛》
三、教學重點
1、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種表演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積極參與活動
教具: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
教學過程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通過運用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等教具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我通過愛心故事導入創設情景向同學們
(1展示四幅有關愛心的多媒體畫面A非(典事跡B抗洪搶險C美國9.11救災現場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動情解說)然后提問同學們這四幅畫面共同說明了一個怎樣的情感主題?
(2在我總結學生回答后,展示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3播放歌曲《讓》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向他們展示多媒體畫面介紹音樂人----郭峰并簡單的介紹《讓》作品。
(4在學生對《讓》的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在讓學生仔細的欣賞一遍歌曲
歌曲聽完后我提供三種學習新歌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學習習慣選擇學習(A跟鋼琴演唱歌詞B跟鋼琴演唱歌譜C跟鋼琴哼唱旋律)
4、跟鋼琴練習,要求找到自己感覺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
5、請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并提出OX節奏與X---在演唱時應如何把握。
6、再次跟鋼琴練習,要求聲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練唱。
要求:(1)聲音統一氣息通暢(2)節奏準確充滿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讓學生分析討論:四人一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我的適當的提醒)學生很快便知道問題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慢板領唱、合唱柔和、抒情現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問:通過分析你知道音樂情感與人的情感有什么聯系?為什么?
3、在出示多媒體和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愛心感悟和我的總結后便得出答案
A音樂的情感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B音樂形式千姿百態,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永不改變。
七、愛心創作
1、展示多媒體:愛心小天使的愛心創作任務,畫面上有三個愛心寶盒,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任意選擇并點擊其中一個愛心寶盒,愛心寶盒彈開并顯示愛心創作的任務。A請你們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做一個愛心禮物B請你們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寫一首愛心小詩,努力哦!C請你們小組成員在愛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們一定很棒!
2、在音樂聲中學生活動
3、展示各組愛心創作作品,各小組之間進行評價。
最后小結,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結束課堂。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蒙古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弘揚民族音樂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傳承音樂文化過程中增強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意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銀杯》屬于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酒歌。曲調短小、節奏整齊。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音樂歡快、熱情。
二、【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學唱《銀杯》,指導學生運用律動和固定節奏性伴奏等多種手段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并能夠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2、知識與技能:通過學唱《銀杯》和對比欣賞《牧歌》,了解長調、短調的音樂特點,并學會分辨長調與短調;了解民歌,知道一段體結構,會劃分樂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銀杯》體會歌曲的意境,了解蒙古族的音樂文化及獨特的藝術特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了解民歌一段體,區分長調與短調。
難點: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大跳并能用固定節奏型為《銀杯》伴奏,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
四、【學情分析及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根據他們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我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克洛茲教學法和柯達依教學法三大系中的聲勢律動、體態律動和柯爾文手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聆聽、律動、表現中感受音樂的快樂。
五、【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以銀杯為主線、牧歌為隱線,讓學生了解長調、短調,在對比中了解音樂。從橫向、縱向、縱深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橫向是歌曲的結構脈絡;縱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縱深是歌曲的相關文化背景。
六、【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迅速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氣氛活潑。
1、(播放《吉祥三寶》)提問學生:吉祥三寶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老師與學生一起做互動游戲。(學生拍切分節奏xx·,教師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律動設計,調動了學生對聽覺、視覺、動覺的體驗,為下面學習歌曲中的切分音和固定節奏型伴奏做準備。
2、互動游戲
1、互動(一)
剛才我們體會了蒙古人民的熱情,下面我們就到大草原蒙古包里,去感受一下那里熱情的氣氛吧!(板書:《草原牧歌》)
在這里主人會用銀杯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灑,請你先聞一聞,再由衷地贊嘆一下“啊!”讓學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聲的歌唱位置,用真假聲演唱歌唱)。
2、互動(二)
4/4·2121·-|2121·-|2121·-|2121·-|
··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律動··舉杯··········敬酒········飲酒·······舉杯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舉杯、敬酒、飲酒、舉杯,演唱賽勒日賽,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用切分節奏2121·-做伴唱,為下面學習歌曲《銀杯》做準備。
接著播放音樂《銀杯》伴奏,學生邊長唱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在有趣的互動中,學生聆聽旋律,就是本節課的新課《銀杯》
在剛才學生興趣正濃厚時,導入今天的歌曲《銀杯》。
(二)、感知體驗
1聽錄音
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短調歌曲,節奏短小、情緒歡快
通過聆聽《銀杯》錄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2、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3、歌曲分成幾個樂句?
情緒是:熱情的、
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當節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2、教師范唱
分析兩句“賽勒日外咚賽”在情緒上有怎樣的變化?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
3、體態律動
學唱歌詞,情緒處理
a引導學生用描述故事開頭的感覺唱好第一句;
師: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的開頭描述語言一樣,相對來講比較平靜,但是要能吸引人。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覺再來唱唱。
b通過律動“舉杯”—“接杯”—“喝酒”的動作來學唱歌曲第2、3、4句歌詞。
師: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師: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時候,要把杯子舉過頭頂,因此我們一起邊唱邊把杯子舉過頭頂。
c用“興奮”的感覺唱好第三句歌詞;
師:唱“朋友們”這句時,客人要接過杯子放在胸前;唱“歡聚一堂,敬請干一杯”時,要求學生向旁邊的朋友們相互碰杯并把酒喝完。用喝完把杯子翻轉過來的動作解決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3、體態律動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歡快、熱情、豪爽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意境
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同學相互間倒酒、敬酒、一杯見底、一干而凈)
(三)、自主探究
1、用歌唱的位置按節奏朗讀歌詞,感受蒙語的發音,同時解決節奏問題
2、分析情緒的變化
A: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娓娓道來,相對來講比較平靜,
·B: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c第三句用“興奮”的感覺唱;朋友飲酒一杯見底、一干而凈的好爽
朋友們,聚一堂,敬請干一杯
d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演唱歌曲
(1)教唱曲譜
教師演唱曲譜,學生跟唱,并運用科爾文手勢,解決歌曲中的大跳。
②從聲音情緒上解決大跳音程的演唱。
······(師引導學生用“情緒熱情地、高漲地、高興地”的感覺演唱大跳音準)
(2)跟鋼琴反復學唱歌曲·
從小聲的跟唱、模唱到大聲演唱
(3)請同學們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特別的熱情豪爽?因為有了裝飾音,旋律更加優美、富有韻味。
如:前倚音:美酒,更能體現蒙古人民的熱情,下滑音:一杯,感覺方法看到了蒙古人民喝酒時一飲而盡、一杯見底的豪放。
解決了歌曲中的難點裝飾音,讓學生在模唱中體會到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韻味,就可以自信、大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
4、多聲部伴奏
為了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結合課前互動,我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根據新課標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要求,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
伴唱:·0000|0000|0000|0000|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聲勢: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
律動:舉杯····敬酒··· 飲酒····舉杯
··· 拍腿交叉|拍手捻指|
措施:1、學生演唱歌曲,唱到“賽勒日外咚賽”時,加入固定節奏性伴奏,還可以逐步加上聲勢。方法有:先是老師為學生伴奏師生合作、逐步過渡到小組合作、生生合作,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設計意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以音樂為載體,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使學生從聽覺、視覺、動覺進行感知,演繹歌曲,體會歌曲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從而豐富了學生的體驗,。這就是我的課堂極簡中的豐富。
(四)、展示合作·多種形式的演唱
有了前幾個環節豐富的鋪墊,加上學生從始至終都在參與體驗,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現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展示:運用多種演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預設效果:學生可能會運用領唱、齊唱、對唱,再加入固定節奏型伴唱和打擊身體、拍手、律動等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展示,使學生體會情緒由薄到厚的音響效果。可能會把歌曲演繹的豐富而有靈動。
(五)、拓展延伸
1、對比欣賞長調歌曲《牧歌》
分析兩首音樂的異同
相同點:蒙古族民歌,一段體結構,由兩個樂句組成的
不同點:
節奏、速度、情緒
·2、長調與短調
觀看《快樂大本營》中蒙古族長調與短調視頻,討論總結出長調與短調的特點:
長調:節奏自由·旋律優美·····抒情·悠久綿長
短調:節奏整齊·旋律起伏較大·熱情的·緊湊熱烈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視頻,讓學生總結出長調、短調的特點,體驗到音樂的相關文化,開啟“多維度”思考和體驗的音樂思維能力。
(六)、檢測評價
1、聽辨長調、短調
聆聽《遼闊的草原》、視唱《嘎達梅林》,寫出他們分別屬于長調還是短調;
2、課后延伸·教材p31課后作業
用彩筆在《嘎達梅林》的樂譜上標出樂句,說說這是由幾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
3、總結: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具有流傳性。
在《銀杯》音樂中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非洲音樂》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音樂鑒賞教中《亞非音樂神韻》中的內容。本課介紹了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等。在一課時的時間里,我將內容作以整合,我重點介紹非洲音樂的基本風格與獨特的節奏運用。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我特制訂如下三維目標:
1、學生通過演唱非洲歌曲,欣賞非洲鼓樂、非洲歌舞等,把握非洲音樂的獨特風格。
2、通過教師演唱、啟發、學生節奏練習、探究合作等過程與方法,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3、學生通過對非洲音樂的學習了解非洲的人文精神氣質,從而激起理解多元文化、探究世界音樂的興趣。
根據如上闡述,我制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本課重點是:模仿非洲鼓樂的節奏,進行表演與聲部合作,培養音樂實踐能力。
本課難點是:感受非洲音樂的'特點,理解非洲音樂中節奏的特點。
二、說學情、教法、學法
學生經過小學的音樂學習已經具備了基礎的音樂理解力與感受力。他們正直青春期,這個年齡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社會道德、倫理等觀念逐漸形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感需求強烈而不穩定,音樂鑒賞課恰恰是一種獨特的審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響會豐富學生內心對美的理解,而音樂作品深層次的內涵與思想性也會隨著音樂體驗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
三、教法分析:教師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導學生關注音樂要素。
學法分析: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演唱等方法,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我采用的是情境導入法。出示非洲撒哈拉沙漠落日余暉的幻燈片,播放由歌手朱明瑛演唱的非洲歌曲。同時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這首歌是哪個地區的歌曲?歌曲伴奏中都用到了哪些打擊樂器?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引出課題:《非洲音樂》。
(二)簡介非洲的風土人情與音樂文化。學生討論、分享課前準備的有關非洲文化的資料。教師歸納:非洲的音樂文化特點以及非洲鼓、馬林巴等打擊樂器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欣賞非洲鼓樂與學生學習節奏表演。首先,我播放非洲鼓樂,學生感受鼓樂節奏靈活與多聲部交錯的特點。然后我將學生分簡單分組,每一組進行一個聲部的節奏練習,學生用擊掌與跺腳表現節奏,強調不同位置出現的重音。然后我會逐漸引導學生進行多聲部的節奏合作,合作整齊正確之后,我會請每個聲部幾名同學出來圍成一個圈,我來掌握總體速度,學生們一邊走一邊表現節奏,臺上與臺下的同學一起表現各自聲部的節奏,感受非洲人民圍繞火堆歡樂舞蹈的情境,體驗參與音樂課堂歡樂的氣氛。
(四)學唱《非洲贊歌》。出示歌片,教師范唱,學生模仿,提示學生音高要準確,用聲音表現出非洲人民熱情與富有動感的演唱風格。接下來每個節奏聲部組的同學統一創作一個簡單循環,適合為非洲贊歌伴奏的節奏型,利用板凳、鉛筆等身邊的物體合奏,完整演唱《非洲贊歌》,感受非洲音樂歌唱、伴奏與肢體表現與一體的音樂特色。激發學生繼續探究非洲音樂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我將用凝練的語言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引導學生關注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甚至流行音樂的影響。最后我將引導學生課下繼續探究非洲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課,第一單元以“青春的旋律”為主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青春”的意義,于歡樂、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潑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詞具有教育意義,教育同學們要珍惜青春,不要虛度年華,同時結合節奏和舞蹈的創編,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潑、富有朝氣的特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培養了協作精神。所以 ,本節課在本單元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成長起了積極作用。
(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2、能力目標:學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
能夠根據歌曲的風格,結合一些舞蹈來表現,加深對歌曲情緒的感受。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陰。
(三) 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2、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煉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過渡法:我不會為學歌曲而直接打開課本,而是通過引導、欣賞使得學生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今天所要學的內容。
2、視聽結合法: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啟發下體驗和感知歌曲的風格特點。
3、競賽教學法:根據初中生表現欲望強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學中進行表演比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學法
1、學生自覺參與歌曲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例如:在學唱《青春舞曲》時,學生隨樂自學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善于合作。例如:本課設計一些節奏練習和舞蹈表演,學生一定很感興趣,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團隊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4分鐘)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擁有著各具特色、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歌舞。【多媒體播放《達坂城的姑娘》】
向同學們提出:
1、 剛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 它是哪個民族的?
(生:《達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課件:欣賞并簡介新疆風土人情】我們本節課要學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課件《青春舞曲》】
(二) 隨樂學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鐘)
1、 聽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提問:請學生說說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各有什么特點?它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旋律——優美 節奏——明快 情緒——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當聽第一遍時,請學生打開課本,邊聽邊跟隨音響唱樂譜,并跟著歌曲的拍子拍手,體會節拍感覺;當聽第二遍時,請學生找出主要節奏型,邊唱邊拍出節奏型;(可多叫幾位同學表演)【課件:主要節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當播放第三遍音樂時,學生隨樂哼唱。
3、學生用正確的演唱情緒完整連唱,教師指揮。要求唱出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活力的情緒。(唱完后,教師評點)
4、學生分組分段演唱,唱后互評,教師總評。
(三)作者介紹(4分鐘)
王洛賓: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193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他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后,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后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他一生創作歌劇七部,搜集、整理、創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冊,他的作品多以情歌為主。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并且榮獲國家頒發的“金唱片特別創作獎”;《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蓋頭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瑪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銀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國內外廣為流傳,已成為中華音樂寶庫中的經典之作。為表彰他為20世紀中華音樂傳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4年7月授予他“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然后多媒體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
(四)隨樂舞蹈(20分鐘)
新疆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只要你踏上這遼闊的土地,就會被那悠揚的歌聲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們知道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嗎?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請幾位同學跟教師一起學做基本動作。(帶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
2、請同學們分組準備表演,然后自我評價哪組表現最好。
3、對學生的表演給予肯定、表揚。然后請學生朗誦歌詞,說說給了他們什么樣的人生啟迪呢?(學生讀完后各抒已見)
4、這首歌的歌詞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現實告訴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復返,有些事理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鳥兒一樣,飛去后即不再回來,所以我們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時光。
(五)回味小結(1分鐘)
今天我們學習了《青春舞曲》這首歌曲,對祖國美麗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喜愛我們的民歌,只有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文化,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優美歡快的歌舞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讓我們感悟到:花無再開日,人無再少年。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陰稍縱即逝。讓我們把握青春,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吧!
四、教學效果
本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音樂學科特點,從欣賞、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體學生得到充分體驗,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初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說課稿04-03
初中音樂說課稿(精選)05-16
初中音樂說課稿(合集)07-15
初中音樂說課稿(優選)09-25
初中音樂《采花》說課稿03-19
初中音樂說課稿[必備]05-29
[通用]初中音樂說課稿05-17
初中音樂說課稿(精選13篇)12-18
初中音樂《卡門序曲》說課稿01-16
初中音樂說課稿八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