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音樂說課稿匯總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借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學生在自然中呼吸著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著創造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伴隨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二、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采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表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三、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著《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學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共同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戶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小石頭,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么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安靜的存在著,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并請學生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學生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并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學生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說一說。
請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說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了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編節奏——課堂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后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著,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以及羊群。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聲練習(1 2 | 3 2 | 1 — ||并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后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后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提問“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于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屬于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說不知道。借此我會順勢說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并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里也會簡要復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奏整齊,結構規整,多為敘事性歌曲。并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分)。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并學會區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后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現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說出本節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并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著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并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后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并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采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的能力,并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并進行情感升華,(請學生在課后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節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3
我是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的音樂教師黃曉樂,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一堂唱歌課綜合課《采金秋》。
說教材:
本 課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藤籃》中的第三課時《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 鄉村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學生們勾畫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秋天景象。本課時就是以學習這首歌曲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說教學目標:
包括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創編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對歌曲《采金秋》的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豐收的良好情感,從中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說教學重難點:
歌曲中的節奏練習以及大跳音程的學習。
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提問導入法、互動學習法、分組游戲法等等,同時運用現代信息
音樂課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所以在學習歌曲后,我讓學生用各種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上自己創編的節奏,同時分組進行表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秋天的美,從而使學生對歌曲的學習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節奏訓練、歌曲學習、創編表演三個環節組成。
首 先,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同時也度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現在我們即將進入什么季節呢?”這個問題和學生的 生活聯系很緊密,所以學生肯定會回答“秋季”;而后我接著提問:“那你們喜歡秋天嗎?”這時大多數學生應該回答“喜歡”;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說出一系列喜 歡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氣候涼爽”等等;與此同時,我借助學生的回答繼續引導:“秋天是涼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聲音更 美!不信,你們聽:淅瀝瀝瀝瀝瀝淅瀝瀝瀝!”這樣,我就順利引出了這節課的第一條節奏訓練,同時大屏幕上也出示了這條節奏,然后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聲音來朗讀節奏。接著,大屏幕上出現歌詞,我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今年又是大豐收喂!”并且要突出強弱,這樣促使學生對歌詞的旋律 產生興趣;隨即大屏幕出現旋律,學生隨著琴聲演唱這一樂句,在演唱中即時糾正學生在音準或節奏方面的錯誤,從而順利解決了大跳音程這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來,我采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第二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節奏難點,也讓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產生了一 定的興趣。
節 奏訓練結束后,本課進入了第二個環節:歌曲學習。由于前面已經進行了兩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所以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現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譜,我首先采用童聲的`演唱方法給學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時讓學生想象這首歌曲描繪的情景;接著,又讓學生聽一遍教學磁帶中學生演唱的這 首歌曲,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并順勢鼓勵學生:“現在我們也來唱一唱這首歌曲,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們會比他們唱得更好!”接著,由我彈伴奏,并帶著學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此反復幾遍,學生對這首歌曲逐漸熟悉,最后要求學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進入本課的第三環節:創編節奏。學習完歌曲后,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等打擊樂器,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學生領取一部分打擊樂器,要求學 生利用樂器為歌曲創編節奏,同時完整地進行歌唱表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體現,由于有了多種打擊樂器的加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 學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從而更加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這就是我的整個課堂設計思路,不足之處敬請指教!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內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并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后,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后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后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后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愿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里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后。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學生已經學唱好歌曲后,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于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愿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后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的課題是《讓世界充滿愛》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人音版初二一單元歌曲,1、《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通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根據教材的內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
(2在學習中,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護啜子。
教學內容:《讓世界充滿愛》
三、教學重點
1、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種表演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積極參與活動
教具: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
教學過程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通過運用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等教具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我通過愛心故事導入創設情景向同學們
(1展示四幅有關愛心的多媒體畫面A非(典事跡B抗洪搶險C美國9.11救災現場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動情解說)然后提問同學們這四幅畫面共同說明了一個怎樣的情感主題?
(2在我總結學生回答后,展示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3播放歌曲《讓》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向他們展示多媒體畫面介紹音樂人----郭峰并簡單的介紹《讓》作品。
(4在學生對《讓》的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在讓學生仔細的欣賞一遍歌曲
歌曲聽完后我提供三種學習新歌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學習習慣選擇學習(A跟鋼琴演唱歌詞B跟鋼琴演唱歌譜C跟鋼琴哼唱旋律)
4、跟鋼琴練習,要求找到自己感覺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
5、請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并提出OX節奏與X---在演唱時應如何把握。
6、再次跟鋼琴練習,要求聲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練唱。
要求:(1)聲音統一氣息通暢(2)節奏準確充滿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讓學生分析討論:四人一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我的適當的提醒)學生很快便知道問題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慢板領唱、合唱柔和、抒情現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問:通過分析你知道音樂情感與人的情感有什么聯系?為什么?
3、在出示多媒體和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愛心感悟和我的總結后便得出答案
A音樂的情感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B音樂形式千姿百態,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永不改變。
七、愛心創作
1、展示多媒體:愛心小天使的愛心創作任務,畫面上有三個愛心寶盒,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任意選擇并點擊其中一個愛心寶盒,愛心寶盒彈開并顯示愛心創作的任務。A請你們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做一個愛心禮物B請你們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寫一首愛心小詩,努力哦!C請你們小組成員在愛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們一定很棒!
2、在音樂聲中學生活動
3、展示各組愛心創作作品,各小組之間進行評價。
最后小結,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結束課堂。
【初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說課稿04-03
初中音樂說課稿(精選)05-16
初中音樂說課稿(合集)07-15
初中音樂《采花》說課稿03-19
初中音樂說課稿[必備]05-29
[通用]初中音樂說課稿05-17
初中音樂說課稿(優選)09-25
初中音樂說課稿(15篇)06-12
初中音樂《卡門序曲》說課稿01-16
初中音樂說課稿八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