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托福口語考試如何評分以及對發音及流利度考察標準

    發布時間:2017-05-15 編輯:1025

      托福口語的成績要想提高,看似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托福口語的備考讓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在備考托福口語之前,大家首先要了解托福口語的評分標準,然后有針對性的做加強。現在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托福口語是如何評分的以及對發音及流利度考察標準。

      一、托福口語考試如何評分

      托福口語考試分兩部分評分,第一部分為內容分,每題滿分4分,把內容講清楚就行了,考官會暫時忽略你的語法和語音等錯誤,偶爾停頓也不要緊,只要不影響考官理解就行,這一部分共24分。

      第二部分為語法、語音、流利度,每小部分2分,共6分。(流利度的考察標準一會會講到)語法6次錯誤扣一分,14次錯誤全扣。語音為6次發錯(指不標準的美音)扣一分,14次錯誤全扣。流利度為1.5秒的停頓記一次,也是6次扣一分,14次全扣。

      內容分共24分,其他語言分為6分,哪個重要,童鞋們可要好好考慮呀。

      其實托福的口語并不能反應出一個人的日常口語水平,他們只不過測試你能不能在北美的校園里上課,所以測試的都是學術性的東西,評分之重在于內容和邏輯性。當然,在內容和邏輯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之下,提高一下發音和流利度還是很有必要的。口語有四道題是有模板的,一定要把模板練熟,這樣講起話來有邏輯性,其實做一些書上的好的模考題就行了,主要是聽力和練熟模板。

      其次我們要清楚怎么衡量一個人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1.語法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2.語音、的語調是否正確,口齒是否清楚;

      3.語言的準確性和得體性;

      4.話語組織是否合理;

      5.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

      這些是衡量英語會話能力的主要標準,針對這些標準,要提高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就要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方法恰當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對發音及流利程度考察標準

      既然是口語考試,當然要考核考生的發音。然而,在托福考試中,考生講話的時候,帶一點口音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外語使用者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自己特定的口音——在《新托福考試官方指南》附帶的CD光盤中,可以找到若干個口語考試的錄音Sample,大抵聽上一遍之后就會發現那些得了滿分的考生,都各自有各自的特殊口音,他們的發音都不夠標準、不夠地道,然而這個事實并未影響他們獲得滿分;這是因為托福考試并不要求考生發音“標準、地道”,即便是4分(滿分)評分標準中也只要求“ highly intelligible”。

      音節讀得不準和讀錯是兩回事兒。比如把“China”讀成“揣拿”、把“twitter”讀成“推特”或“推特爾”這是讀得不夠準,帶有“Chinglish”的口音,但是把“China”讀成“吹呢”或者把“twitter”讀成“維特爾”就是徹底讀錯了。

      在托福考試中,讀得不準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至于夸張到每個音節都讀得不準。但是讀錯就致命了,因為把單詞讀錯,會造成考官很可能誤解考生話語的含義,而如果讀錯的單詞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考官就可能徹底無法考生話語的含義。

      重音把握錯誤是更為嚴重、也更為常見的現象。“specific” 這個詞,很多中國學生都讀成/?spes?f?k/,首先是第一個音節的/?/錯讀為/e/,而更為嚴重的是把原本在第二個音節的重音給挪到第一個音節上去了。很多單詞都有若干個不同詞性的衍生詞,由于音節數量發生了變化,于是重音所在也往往會發生變化(有時還伴隨著某些音節中的元音發生變化)!

      請看economy、economics、economist、economical這幾個單詞,它們的重音分別都在哪里呢?

      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外國人說中文的時候提到“竇娥冤”……她要是把這個詞讀成“dòu é yuán”,我們基本上還是聽得懂的,甚至談不上需要什么猜測(這相當于我們中國人講英語有“口音”);

      她要是把這個詞讀成“kòu é yuān”,我們也不一定是完全聽不懂,因為根據后面的“é yuān”,八九不離十我們還是可以猜得出來她想說的是什么,并且甚至可能寬宏大量地想“唉,這個字我小時候也讀錯過……”但是如若她說的竟然是“ kòu è yuán” ——任憑我們如何“智能”也很難一下子弄明白她說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平日里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學一個單詞,就最好查查詞典,把每個單詞的讀音都搞清楚,包括那些曲折變化和衍生詞的讀音、以及多音節單詞的重音究竟在哪里(英文單詞的重音所在就與中文漢字讀音中的聲調一樣重要)。大多人覺得這個很麻煩,所以不做。結果沒過多久,就發展到只有視覺記憶而全無聽覺記憶的詞匯量積累到根本無法重建的地步,而其后一生都要因此吃虧。

      為了使自己有足夠正確的、不至于讓別人完全無法讀懂的語音,自我訓練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跟讀。

      另外一個使語流難以理解的因素,也是更重要、更普遍的因素,是不合理的意群劃分。

      在自然語流之中,人們使用長短不一的停頓來劃分意群。在講外語的時候,意群劃分不合理,在不恰當之處出現停頓,甚至是很長的停頓(往往是因為突然想不起來該說的詞是什么或者怎 么說了),往往會造成不可修復的(至少是難以修復)的缺陷——對方不僅要耗費很大的力氣,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大多數人都不怎么樣的“短期記憶力”)才能夠完全理解那斷斷續續的語流。

      很多人在自我訓練過程中不太在意意群劃分和停頓位置的原因可能在于:

      在母語習得過程中,意群的劃分、語流中的停頓,這些都是不知不覺學會的——靠大量的語言運用(當然還有模仿)“自然而然”習得的;因此人們從未覺得有什么必要在學外語的時候要在這方面進行刻意訓練。但正因為我們沒機會靠環境“潛移默化”地搞定這事兒,所以只好通過“刻意的自我訓練”來彌補。所以,在練習跟讀(乃至于后來的朗讀)的時候,一定要多花一些額外的時間精力關注錄音中的意群劃分與語流中的停頓。

      在托福口語評分標準中,如果考生錄音的語流中出現了“noticeable lapse”的話,其他方面無論多好,都可能會因此難以獲得滿分(4分)、最多能得到的成績是3分。而語流中出現所謂的“noticeable lapse” 的根源就在于考生平時不注重語流中的停頓,在不該停頓的時候亂停頓,而在該停頓的時候又不停頓——誤以為說的快就是流利。

      說得快與說得流利不是一回事兒。

      事實上,我們總是勸解學生有意識地放慢語速。而這樣一個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建議,能夠帶來的效果卻是驚人的:

      因為說得慢一點,所以就不會“來不及思考”,于是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良好地組織內容”(滿分評分標準中的“ good control of basic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s appropriate”、 “well developed and coherent”,以及“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are clear”);

      另外一方面,由于說得慢一點(實際上只是“感覺慢”而非真正慢),所以,很容易做到吐字清晰,即滿分評分標準中的“ clear speech”,“highly intelligible”)。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