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通用)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滸傳讀后感1
01、有果必有因、靖康恥早有端倪
水滸傳開篇先寫了兩個人物的恩怨——高俅和王進。這兩人,一個基本貫穿全書始終,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兩個人的恩怨,基本奠定了水滸的基調。
先說高俅,書中說此人“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是個被自家父親告上法院的人物,投靠他人也是人嫌鬼棄的。就是這樣一個“浮浪子弟”,只因踢得一腳好球,機緣巧合進了端王府,等到端王成為天子,便狗模人樣地成為殿帥府太尉。從龍發跡何其簡單。
再說王進,書中篇幅只占半回便再無下文,從這半回的篇目大抵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人物:侍母極孝、武藝高強、謙遜有禮。中國古代選材有個標準叫:求忠臣于孝子門前。然而王進這位忠臣孝子,只因父親得罪過高俅,不得已只能和母親遠走延安府避難。
逆子驅逐孝子、奸臣迫害忠臣,可以說水滸第一回就已經揭開了水泊梁山上的風云際會。話又說回來,高俅是奸臣,迫害忠良,宜該萬古留罵名。但提拔這個萬古留罵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就能身免?日后金軍南下,宋徽宗妻女被凌辱、自己和兒子如同狗一般地侍奉金人,這結局,早在高俅驅逐王進之時已然埋下。
02、巧舌如簧、伶俐人反多誤事
王進遠走他鄉途經史家莊,也就帶出了水滸第一條好漢——九紋龍史進。史進與史家莊外少華山三位頭領不打不相識,并且常有禮物往來。快到中秋,史進派人去少華山送禮。派的什么人呢?特意挑選了一個“口舌利便”的人,這人還有個外號“賽伯當”。
按道理說,伶俐人做伶俐事,也是正常。可偏偏這個“賽伯當”上了山之后貪口多喝了幾杯,下山又多喝了幾杯。送信回途醉倒在林間,懷中書信被人偷了。這被偷的信中有少華山的三位頭領應允中秋來史家莊赴宴的回復。“賽伯當”如果能如實相告史進,取消酒宴,只要不人贓俱獲,官府也無可奈何史家莊。
可惜這“賽伯當”卻是能言善辯的機靈鬼,回去非但沒有實情相告,反而仗著隨機應變蒙混過關了。等到官府前來拿贓,史進一刀宰了“賽伯當”之后,也將史家莊付之一炬。可憐史家莊幾代心血,毀在史進這里。
小聰明誤大事,“賽伯當”也是害人害己。
03、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被低估的神機軍師
水滸中有兩位軍師,一位“智多星”吳用,一位“神機軍師”朱武。吳用用計多毒,被用計的哪怕是自家兄弟也會家破人亡,而朱武不然。
少華山想借道史家莊去搶糧,二頭領跳澗虎陳達被史進輕松拿下。三頭領白花蛇楊春要去死拼,被朱武制止。朱武兵行險著,與陳達前往史家莊自首,要求與陳達同年同月同日死。那史進年少力勇,又是少年豪氣,那經得起朱武這樣相逼,二話不說直接將陳達放了。
朱武不費一兵便救回陳達,還贏得了史家莊少莊主的尊敬。這用的計謀,你也不能說簡單。就是算準了史進年輕人好義斗勇,這要是史家莊主事的是史太公,老于世故,朱武敢用此計,如羊入虎口。
都說“少不讀《水滸》”,怕得是少年人讀了《水滸》,一味風風火火闖九州,但其實《水滸》中老謀深算的地方多著呢!
水滸傳讀后感2
水滸傳這本書寫了北宋年間農民起義開始到起義結束,寫出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寫出了農民的愁苦,導致農民起義的的'都是那些奸臣,正所為“奸臣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北宋,奸臣眾多,官場腐敗。這108位好漢有著不同的情況和原因。一位位前后上了梁山,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武松雖然脾氣暴躁,但是他極惡如仇,愛打抱不平,卻簍遭陷害,最后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魯智深為金老漢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逃到五臺山上去做和尚,最后也上了梁山。
仍有缺憾的是《水滸傳》中完美的英雄很少,黑旋風李逵雖然為人仗義,但是太過嗜殺,為了請一個好漢上山,砍死了一個小孩子;有人因為自己偷雞摸狗,殺了飯館里的雞吃,最后放火燒了小店,《水滸傳》中完美的英雄太少。
《水滸傳》充分描寫了梁山好漢快意恩仇,行走江湖,實在是一本令人矚目的名著。
水滸傳讀后感3
有人問,水滸傳里的英雄里那個最正義?
不少人可能回答:宋江。可是,我認為,最正義的是李逵。因問他敢于去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像宋江,只求在青史上留名,而送去性命,還毀了山寨,所以,我說水滸傳最正義的.人物是李逵,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宋江采用了“偷梁換柱”的手段,為了在青史上留名而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包括友誼和義氣,這樣做,即使在青史上留名,也被人恥笑,還不如不做的好。
水滸傳讀后感4
在《水滸傳》中,人物形象最豐滿,最鮮明的便是林沖了。他身在官場,宦海沉浮使他循規蹈矩,后被陷害發配遠方,最后被逼上梁山,生活經歷是最豐富的一個了。他慈悲為懷,懦弱怕事,但又天性沖動,情感世界也豐富。我認為關于“座位”這個問題是最值得討論的。
他被人陷害發配遠方,因為擔心妻子會受到他人欺負,所以不敢妄意輕為。他一路上被兩個公差所欺負,腳上因走路而磨出了泡,還經常被他們罵走得慢,簡直是受盡了虐待,吃飯時坐在最低下的位置直到魯智深在薛霸的水火棒下救下了他。正當魯智深要打死薛霸,他卻阻止了魯智深。有了魯智深的`介入,林沖重新坐上了最高座——兩個公差對他恭恭敬敬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變化。但到魯智深走后,林沖又自覺地坐在了最下座,對兩個公差惟命是從,稍有不慎便受到折磨。
但事態并沒如此發展下去。不多時,林沖被押到了柴進的莊上,被迫與洪教頭交手,不出二招洪教頭便狼狽地敗下陣來,于是名正言順地坐上了頭等席。這是他第一次不靠他人平憑自己的實力贏得他人的贊美和尊敬。最后他被發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白衣秀士王倫嫉妒。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梁山后,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自己也坐上了山寨馬軍五虎將中第二名的位子。直至死亡,林沖都是畏手畏腳的。他雖有一身武力,但總受人欺負,受人排擠,總是沒能找對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并不看好他。更高的位置是需要用努力爭取的,更要去放手一搏。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人生中找對自己的位置,攀上更高的座位。
水滸傳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的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云樓、智多星智取大名府》
這回講的是吳用在元宵節時,派人潛入北京城,東京蔡太師力主招安。北京城元宵放燈,吳用引人馬進駐城下。時遷在北京翠云樓放火,城中大亂,梁中書從南門奪路而走,救出盧俊義、石秀,捉了李固,賈氏。
吳用可真不愧是智多星啊!人還是有智慧的好啊!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古代有一個縣令很會判案。一天,有兩個人來衙門打官司。原來這兩人是為了一匹絹布。他們都說這絹是自己的。縣令說:“好吧,你們都說是自己的,我看這樣好了,把絹剪了,一分為二,各人一半,行了吧?”于是他就命令手下把絹剪了,一人一半。兩人只好各自拿著絹回家了。縣令對手下的說:“你們分別去看他兩有什么表現。難過的人是絹的主人,高興的'那個就抓起來。”衙役暗中去觀察,果然看見一人很開心,一人很難過。他們就把那個高興的人抓了起來,一審問,絹當真不是他。這就是縣官略施小計,用自己的智慧破了案。
我們要在生活中積累智慧,智慧讓人更美。
水滸傳讀后感6
《水滸傳》是元代施耐庵的作品。它是中國最早的白話小說,也是中國最早的農民起義和戰爭小說。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為基礎。它以其高度的表現力和生動豐富的語言講述了許多迷人的故事。它塑造了許多可愛而獨特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中主要出現的英雄有: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豹頭林沖、行者武松等。
我最喜歡的人是武松,武松是一個傳奇的英雄形象,“景陽岡打虎”它已經成為一個民間故事。他武功高強,膽識淵博,氣質堅強,憤世嫉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人,就像邪惡的力量一樣。
武松開始有很強的封建倫理觀念,義氣報恩的思想很嚴重。在任都頭期間,他報答了知縣“知遇之恩‘’,全心全意為他工作。后來,由于王婆在其中制造麻煩,她與西門慶合伙欺騙了潘金蓮。后來,她透露,王婆叫潘金蓮毒害吳大郎。大郎被殺,吳松抱怨不準,于是憤怒地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并自首了。
他的行為說明她性格堅強,一個人做事,不打擾別人。后來被分配到孟州后,他為了報答施恩的善良,也為施恩打抱不公,于是醉打蔣門神,惹了麻煩。后來被蔣門神兄弟張督導的`小恩小惠迷惑了,被冤枉關進了牢房。在分配恩州的路上,他差點被殺。后來,吳松的血濺到了張家鴛鴦樓。
現在我國提倡一方有困難,各方支持。我記得幾天前廣東發生了洪水。水有門那么高。因為水太深,救生員救人時只能游泳前進。行動非常困難,但我們的救生員勇敢無畏,就像武松一樣。
武松品質優良,要培養勇敢無畏的精神。
水滸傳讀后感7
北宋以來,民間明星流傳著很多“好漢”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記錄在《大宋宣和遺事》這樣的講史畫本里,有的有說書人、戲曲演員帶在演繹,有的就在田間地頭口口相傳。施耐庵憑著高超的藝術技巧把這些故事串聯在一起,寫成一本書,使他們更加生動、曲折、完整、豐富。這本書就是《水滸傳》。
《水滸傳》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武松,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記得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結著酒興,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里,然后用左手緊緊揪住大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大虎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
景陽岡這一打虎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武松是《水滸傳》中的杰出人物,武松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于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水滸傳》描寫了太多梁山好漢,他們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不平,性格鮮明,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實在是一本經典名著,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水滸傳讀后感8
《水滸傳》這部文學名著,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多少年來,仍為無數的讀者們所津津樂道。
近日重讀《水滸傳》,深為梁山泊揚長避短的用人之道所感。水泊梁山108條好漢,可謂是群英薈萃,人才濟濟,不但個個剛猛,豪氣沖天,而且是各有各的能耐,諸如花榮的箭無虛發,張清的飛石打人,戴宗的日行千里,武松、魯達的力大無比、嫉惡如仇,時遷的身輕如燕(我疑心這廝有輕功),李俊、張橫、張順、阮氏三雄的水上功夫,都好生了得。沖鋒陷陣有關勝、李逵的大刀闊斧,探事做眼有燕青、石秀的機巧靈活,出謀劃策有吳用、公孫勝、朱武技高一籌的神機妙算,就連管賬(蔣敬)、醫馬(皇甫端)、建筑房舍(李云)、縫制鎧甲(侯健)、鑄造兵器(凌振)、安排筵宴(宋清)、醫士(安道全)、刻印(金大堅)等等這些行業的高手們也都云集于水泊梁山上。一時間宋江團隊之所以能“教官兵奈何不得”,竊以為主要是因為與他們善于使用各種人才有極大的關系。
感慨之余,也令我突發奇想,假使晁天王晁蓋“犧牲”后,梁山泊“選舉”由作戰勇敢的李逵“主持全面工作”,讓林沖、魯達下水,張橫、張順上岸,令時遷景陽岡上打虎,武松盜取雁翎甲,調侯健刻印,金大堅縫衣這樣一擺布,我想早也亂成一鍋粥了,更別說梁山好漢們如何能各顯神通,九居山寨,威懾帝都(東京府)了,就連最起碼的生存恐怕也是個問題了。
讀者諸君,也許有人會說,你真能胡侃,人家宋江宋公明哥哥,才是后晁蓋時代,水泊梁山眾望所歸的山寨之主,而且他的用人之道也是一流的,他怎么會反其道而行之呢?
是啊!所以我們在《水滸傳》里看到的情景是:凡是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都能得到宋江、吳用的重用,即使對于某些“歪才”,也是想方設法地為我所用。試想,倘若當初梁山泊,將只會偷雞摸狗、爬墻攀柱的“鼓上蚤”時遷拒之門外,焉能有后來的他盜取雁翎甲,而賺得金槍手徐寧上山“教使鉤鐮槍”,大破連環馬,打敗雙鞭呼延灼,又談何容易呢?
但是在現實中,是不是往往會有這樣的事情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就在你我所在的.公司或團隊里,有沒有將一些并無領導能力的門衛、廚師、司機等等工作人員,被上級主管部門直接提拔到了領導崗位上,讓其負責全面工作,這些人在看大門、做飯、開車等等工作上或許是很有一套的,但是當他們成為了某些單位的一把手后,就顯得力不從心,才能不夠,甚至于鬧出了諸多的笑話,令人啼笑皆非,一時間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笑料。而我們來看宋江就不是這樣的了,宋清雖然是他的親弟弟,但是武藝平平,因此并沒有被提拔到重要的領導崗位上,而是被安排搞了“后勤”。
綜上所述,這并不是因為宋江、吳用等人,有多么地精通用人之道,也不是他們有多少“人才學”、“管理學”方面的知識,而現實中,在用人問題上所存在的種種不盡人意處,恐怕還是因為有著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緣故吧。否則,在識人用人方面上,現代人無論如何也絕不會遜色于古人的吧。
水滸傳讀后感9
《水滸裝》,這是一本眾人皆知的書了,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今年寒假,我重溫了一遍。這本書主要講了108位鐵錚錚的好漢因受到小人陷害,陸續被逼上梁山起義,后歸順朝廷。幫助朝廷平山賊,斬方臘、東征西討,位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卻遭遇奸臣高俅所害,沒有戰死的好漢也都被害死了。但是他們的英勇事跡卻被人們永遠歌頌與傳揚。
正可謂“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每讀一遍好書,內心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讀完這本書,我的腦里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是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后,面對高俅之子的調戲,欺凌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
而“義”呢,也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為國家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之中,我認為最能體現“義”的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了。他雖然生性魯莽,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也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部分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打三罵,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他卻有著“富貴不能淫,貧困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其實也不光是剛才提到的那些人,不管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能表現出“忠”和“義”的人。
俗話說:“小孩兒不讓讀水滸,讀了學打架。”可我并不是這么認為的,這部書更多的是放映了當代的平民生活狀態,并告訴人們忠義的精神,大家若是細細的品讀水滸傳,也一定會深深的陷入進去,有自己獨特的體會的。
水滸傳讀后感10
暑假里,我幾乎每天都要看一集《水滸傳》,今天我看了一集名叫“宋江吃夜香”,可能很多跟我同齡的小朋友都不知道什么叫“夜香”,原來“夜香”就是便。劇里的宋江是因為酒后題詩,被官府抓后,嚴刑考問,無奈裝瘋吃夜香。
在水滸傳各類英雄好漢中,我最喜歡宋江,因為他仗義疏財,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于助,人稱“及時雨”。這部劇每集都很精彩,一共有80多集,我寧可放棄看動畫片想在暑假把它看完。
但是水滸傳的結局很慘死的.死,散的散。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年年都會上山紀念他們。
我們家都要學習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好人。
水滸傳讀后感11
在這個暑假中,老師推薦我們看《水滸傳》、《小王子》、《城南舊事》、《名人傳》等一系列書籍。其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一本書就是《水滸傳》了。
《水滸傳》這本書是由著名作家施耐庵寫的,書中寫了梁山108位好漢對抗朝廷,然后又被奸人所害,最后隱入山林的故事。我認為,梁山好漢最后被逼到如此地步,一定是高俅與蔡太師陷害的。
在108位梁山好漢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天傷星行者武松,因為他十分的勇猛,三拳兩腳就打死了一只猛虎,成為了打虎英雄。他還是一個很進義氣的好漢,因為他得知哥哥武大郎被壞人毒死后,不顧自身安危,為自己的哥哥報了仇。但他知道自己犯了王法,便自己去縣衙自首,刑部認為武松是個好漢子,便把他的罪行改輕,發配到孟州充軍,最后和魯智深成為兄弟。
《水滸傳》向讀者們展現了108位英雄的嫉惡如仇、隊暴安良、伸張正義,讓我不禁感嘆梁山好漢的不凡氣概和寧死不屈的`精神。
《水滸傳》中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例如:不可以出賣任何幫助過你的人,當別人遇到困難就要竭盡全力幫助他,還有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做一件事,肯定能成功。
水滸傳讀后感12
“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讀書就像是吃飯,餐餐缺一不可。“好勒!‘吃飯’時間到了。”我又像一頭饑餓的餓狼一樣埋頭就鉆到了書海中。這次,我來到《水滸傳》中去轉了一圈又圈。
剛轉進去,我感覺這里的人物綽號真有先見之明:及時雨宋江,把及時雨不送到田野灌溉莊稼,而是送到江里,有何用呢?賽諸葛的智多星吳用,“無用”就是沒有用,方法還拿來干什么呢?這不正是告訴我們這次起義一定會以失敗告終嗎?可這能影響書中108位鐵錚錚英雄人物的形象嗎?NO!NO!NO!完全不受影響,這官逼民反,是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了,英雄就應該挺身而出。
再轉進去,這么多英雄中有那么一個英雄人物在我的.腦海中豎起來,大起來了——這就是豹子頭林沖。他原來是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相當于現在部隊中的“營長”,官已經不少了,手下八十萬大軍,再加上自己武藝超群,真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呀!可是卻被高俅這奸臣的陷害,帶著寶刀誤入白虎堂,結果被刺配滄州道。真是事事不順呀。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大聲喊冤,才不想被發配滄州呢?可林沖也只好認了,可是高俅并沒有就此罷手,半路繼續折磨林沖,最終要把林沖殺死在半路,命喪荒野。
幸好有魯智深一路保護,大鬧野豬林,讓撿回林沖一條命。林沖還想回去,可是回到山神廟,卻眼見太尉派人火燒草料場,想再次嫁禍給林沖,林沖真得是走投無路,不得不連夜上梁山去。真是官逼民反,不得不上梁山呀。因此,在那個年代,這個英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殺了人;或是像林沖這樣被逼無路可退的……在當時皇帝眼里他們都是“叼民”,可在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英雄,風風火火鬧九州。
這一轉,我就兜不出來了,水滸英雄個個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如果是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有這樣那樣的令人激憤的現象,我們是否也應該像水滸英雄一樣“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肯定不是,有法律呢。而這些梁山英雄身上所具有的共性即“義”,這與我們今天所倡導的見義勇為的風尚是一致的。現代社會,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仍然應該見義勇為,傳承中華美德。
水滸傳讀后感13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又如約而至地捧起一本好書——《水滸傳》,在這本書中我共交了108個梁山好漢,個個武功高強,有情有義,讓人好生佩服。
看著記著,我深深地被“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的'魯智深吸引著。我走進一看,原來是魯智深知道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受到鄭屠侵擾時,他給了這對父女一些錢,覺得少,又向其他人借了一些錢也給了這對父女,記他們悄悄逃走。然后,魯智深就拿出自己的豪情仗義,三拳就打死了鎮關西。為這對父女報了仇,對為民除了害,真是大快人心呀。
魯智深不僅見義勇為,而且性格粗獷豪放。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魯智深吧。看看,他來了。只見魯智深制服潑皮后,便跟他們喝酒玩耍。正玩起勁,忽聽門外烏鴉吵得很。原來是溲皮們說拿梯子上去端了鳥巢。而魯智深走到柳樹前,雙手抱樹連根拔起楊柳,贏得一陣贊嘆聲,個個拍手叫好。
這樣的故事讓我百看不厭,深深地沉醉其中:英雄,真是英雄。《水滸傳》把我帶入了一個忠義的英雄世界,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水滸傳讀后感14
我很愛看書,所以每到寒暑假我都可以肆意的看書,《水滸傳》在暑假里讀了好好幾遍,施耐庵筆下一百零八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但是每個人都是義薄云天。我太喜歡這些人物了,一個暑假我居然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外號,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
《水滸傳》的故事主要寫的是北宋年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上梁山,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替民做主,與官府斗,最后被招安后,擊敗三寇一國后為奸臣所害,不由得讓我人嘆息,每每讀到最后這些章節時,我又說不出的難受。宋江心底是想投靠國家并為國所用,也是為了他的兄弟們能有個好歸宿,但是他沒有明白與朝廷結怨太深,奸臣當道,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宋江綽號“及時雨”,字公明,兄弟們都稱他為宋公明哥哥,他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吳用綽號“智多星”,是梁山的`智商擔當,攻打祝家莊,晁蓋八人智取生辰綱,都是他的計策;盧俊義綽號“玉麒麟”,他能文能武,棍棒武藝天下無雙;武松綽號“行者”,我感覺武松這個綽號在所有好漢中最普通的,這個“行者”無法體現出武松打虎的那種英雄氣概,武松也是《水滸傳》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主角,力大無窮,重情重義;魯智深綽號“花和尚”,最大的愛好是喝酒,愛打抱不平,性格豪爽,跟武松是最好的兄弟,力大無窮,能倒拔垂楊柳;李逵綽號“黑旋風”,性格魯莽而可愛,為人孝順講義氣,是宋江最好的兄弟。像他們這樣有本事講義氣的好漢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可惜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好下場。
縱觀整個中國歷朝歷代,王朝末期大都是無能皇帝在位,奸臣當道。施耐庵的《水滸傳》講述的就是社會底層的人對上層社會的不滿而起兵造反,歌頌這種反抗精神和斗爭失敗的內在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也是歷朝歷代開明君主都知道的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敢于對這種封建壓迫說“不”。
水滸傳讀后感15
優秀的章回體小說--《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施耐庵。
《水滸傳》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眾多好漢的故事。梁山好漢共108將,絕大多數是被腐敗的官府所逼上梁山。
在眾多好漢中,我最佩服浪子燕青,他機智過人,富有膽識,在盧俊義受了梁山泊軍師吳用的誘騙,準備出走之際,他也能發現其中的破綻,預知計謀。燕青更是忠義過人,在盧俊義被捕時期,他一心為盧俊義效力并多次救他性命。這種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
梁山泊攻打方臘,我認為非常不值得。梁山泊與方臘是旗鼓相當的兩方強勢,若聯合攻打皇朝,定能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梁山泊攻打方臘基本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幸存者多被奸臣加害,英雄好漢自此寥寥無幾,實在可惜。
梁山好漢讓我想起了同桌。同桌在班里是小有名氣的.忠義之人,周邊朋友云集。托他作事,沒有做不到的。一次一名同學因病缺課,同桌每天下課為他補習,經過一番努力之后,這名同學的成績反而比原來更好了。而我的另一名同學經常在朋友之間謀取利益,甚者,怕朋友的災難秧及自身而疏遠自己與他的關系,身邊朋友自然寥寥無幾。
今后,我要向同桌和梁山好漢學習,一定做到忠義!希望另一名同學能改正過來。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水滸傳讀后感初中03-30
讀《水滸傳》有感:讀水滸傳有感05-04
水滸傳句子07-27
水滸傳書心得12-25
水滸傳心得11-08
水滸傳讀后感10-29
水滸傳讀后感經典11-19
水滸傳讀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