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行業概念:
1.1.1行業概念
教育行業是指以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為目的,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活動內容的事業。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網絡教育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專業人才的需要,社會上還出現了專門化的企業人才培訓以及考研、留學培訓等。教育行業人員依據一定的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地進行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質、健全人格,并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的發展、追求和創造合理存在價值的人。
在我國,教育行業一般分為以下三種類別:
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是指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學歷教育。它的任務通常由實施普通教育的學校(稱為普教性學校)承擔,普通教育學校又可分為普通基礎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均實行全日制教學。
普通基礎教育分為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其中包括對殘疾兒童、少年、青年的特殊教育和非常生的工讀教育;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等專業教育、職業高中教育、技工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職也屬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學歷教育,是與招收在職職工邊工作、邊學習的函授、夜大、職工大學等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相對而言的。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指通過業余、脫產或半脫產的途徑對成年人進行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如崗位職務培訓、進修和參加函授、電視大學、自學考試等進行的學歷教育等。諾爾斯指出:成人教育至少有三個涵義。第一,它是成人學習的過程。第二,是由一些機構為實現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標而組織的一套活動。第三,它是社會實踐的第一領域。
成人教育的類別有:
(1)補償教育:它曾經是成人教育的主導方向和基本類別。其目的是為那些因各種原因失去受教育機會或未完成正規的基礎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這類教育帶有明顯的補償性質。
(2)繼續教育:它應成為當今成人教育的主流。繼續教育系指為那些已完成正規的學歷教育的人繼續提供以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
(3)成人職業教育:它是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或提高成人就業或從業的能力。成人職業教育分兩類:一類是社會性的成人職業教育,即由各類各級社會性的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的機構提供的教育。這類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擴大成人就業的機會。二類是企事業內的職業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在職人員的職業能力。企事業內的職業教育以開發企事業內的人力資源、提高企事業生存和競爭的能力為根本的目的。作為一種人力投資被企事業納入自己的經營管理范疇,是經營管理工作的一個環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工商企業行為,超出了教育的范疇,是具有雙重性質的職業教育。
(4)社會文化生活教育:它是一種覆蓋面最廣的成人教育。它以滿足社會成員個人的教育需求為目的,組織、提供各種非正規的、非學歷的教育活動,是最具個性色彩、最自由的、非功利主義的成人教育,也是提高國民精神文化素質的最佳組織形式。
1.1.2行業特點
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發展普遍吃力的背景下,我國教育行業卻仍呈逆市上揚的發展態勢。這個歷史悠久的大行業下的各類小行業(尤其是培訓類)利潤頗豐,被公認作“朝陽產業”和最具“錢景”的市場之一。教育行業既帶有歷史遺傳的色彩,又反映時代變遷的影響。綜合相關資料,可將我國目前教育(培訓)行業的特點歸結為以下五點:
1、大需求,低投入
統計數據顯示,教育支出在我國已經超過其他生活費用成為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預計未來5到10年內,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潛在規模達3000億元人民幣,并且將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長。由于進入的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較低,加之就業壓力、傳統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脫節、資格認證制度的實施、辦學政策的放寬等等因素的影響,為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機會。
教育行業還具有低投入的特點,這是對于教育行業的投資者而言。由于教育是國家重視的行業,享有一定的國家補貼,加上培訓行業“多進少出”的特點,使教育成為企業家眼中的“黃金投資”。
2、重成功,強技能
面對就業競爭的壓力,消費者對教育培訓行業最大的需求是,學習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復合技能,以取得職場競爭優勢并獲得持續成功。根據消費者的這一心理,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把“重成功,強技能”做為課程開發的重點和市場拓展的賣點。
3、抓品牌,促連鎖
正因為人們的需求和教育培訓行業的上述特點,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積極進入這一行業,競爭亦越來越激烈,但能夠持續發展的教育培訓機構,是那些真正樹立品牌、真正做到誠信、真正為廣大學習者服務的機構,同時,要想做強做大,形成易復制的運營模式,就成了進行連鎖經營的重中之重。當前,培訓機構品牌化和連鎖化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
4、重投資,強合作
當前,世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表現為: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特別是信息和通信、教育與培訓、研究與發展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教育培訓被公認為最有價值的投資項目,為全球的戰略投資家所推崇,即使在當前,國際風險投資機構仍然加大了在我國教育培訓領域的投資力度。據統計,2008年,在教育培訓行業獲得投資的細分市場中,語言培訓所獲得的投資額最高,融資總額為1.17億美元,占教育培訓市場融資總額的32.9%。其次分別為中小學課外輔導培訓、IT職業教育、教育營銷、企業培訓等。其中,IT培訓、英語培訓和少兒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培訓行業的三大支柱。
同時,隨著新東方于2006年9月7日成為我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培訓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此前企業在教育培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價格、二是師資,但在雄厚的國際資本面前,這兩點都顯得不堪一擊,只有通過上市、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等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面前永遠成為領跑者。
5、潛力大,競爭大從目前的發展狀況看,中國的教育培訓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教育培訓機構已有近萬家,但資金規模超過10億元的屈指可數,教育培訓業還是一座尚待開發的“富礦”。同時,目前全國品牌化的教育機構像新東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環球雅思等教育培訓機構占據著龐大的市場,成為英語、課外輔導、職業教育等行業的“領頭羊”,這自然給其他中小型企業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壓力。
另外,作為教育行業的原始主打,教師職業還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職業形象的準公共性。教師雖然不像政治家、演藝人員那樣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相當多的時候暴露于學生、家長、社區的注視之下,因此必須善于塑造并維護自己的積極形象。
其二,職業環境的相對封閉性。
其三,工作績效的模糊性。
其四,職業待遇的福利性。教師的勞動成果不能以經濟指標衡量,教師的勞動待遇也帶有相當的福利性,所謂福利性。一指教師的待遇相對不高,一指教師的待遇相對穩定。
其五,師生關系的隱蔽不平等性。雖然從法律角度來講,師生是平等的權利義務主體;從教育的理想追求來看,師生也應該成為平等的對話者。然而在實際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尤其是教師在體力、智力、學識、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優勢,師生關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這種不平等性可能是許多人所不敢承認、不愿承認的,但它又是極其隱蔽而頑固地存在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