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范文(通用6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么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那要怎么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這春風和煦的季節,在這快樂祥和時刻,海州區教研活動共同體在這里舉行啟動儀式,這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舉措,也是豐富學校辦學內涵,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作為共同體的一員,首先應該感謝區局領導給予我們的關心與支持,更深知肩上的責任與壓力,一種嶄新的教育使命感一定會在大家的心中涌動,同時也引發更多的思考。我們決心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視,準確把握,充分認識教研共同體的效能
教研共同體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益探索。教研共同體是區屬學校的“聯合式”的教研,目的在于融合各校之間的教研優勢,搭建校際間的共同發展、齊頭并進的教研平臺。用“教研共同體”的形式來帶動管理教學研討質量。通過共同體建立,實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達到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研共同體:共同愿望是基礎,交流溝通是保證。這項改革既有行政化的統領又有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撐,更有共同體學校個性的彰顯。既尊重共同體內不同學校的歷史傳統和發展特色,又能充分汲取兄弟學校的優點與長處。我們將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用數字化的管理,秉承非遺文化傳統,向著幸福教育的目標前行,最終實現智慧化的教育。
二、勇于承擔,積極探索,全面推進“教研共同體”的實施
首先應該明確任務責任,教研共同體的實施是項系統工程,需要整合各個學校的力量。我們將盡快完善組織,制訂計劃,妥善安排好各項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全面實施網絡化教研。
其次是開放胸襟,實現互補共贏。實施教研共同體行動,需要各學校跳出自身發展的小圈子,以博大的胸懷,廣闊的視野,聰穎的智慧,強烈的責任感去思考教育發展的新課題,尋找發展的新視角,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活動方式,不斷完善研討主題。把立足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全面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作為共同體內的一所學校,我們十分感謝區教研室對學校的信任,也感謝兄弟學校的支持。我們將倍加珍惜這種機會,我們會將自己好的做法和經驗與共同體內的學校進行交流和分享,同時也會把反思的教訓與兄弟學校共勉。我們將與共同體內其它學校一起不斷探索實踐。充分發掘自身的特色資源,互幫互助、攜起手來做好教研共同體學校各項工作,為最終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全面實施教育均衡化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兄弟學校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懷著共同的教育理想,齊聚一堂見證 xx 教研共同體的啟動,我謹代表 xx 全體師生,向儀式的順利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向為共同體籌備付出心血的各位領導、同仁致以誠摯感謝!
教育不是 “閉門造車” 的`孤獨探索,而是 “抱團取暖” 的協同前行。過去幾年,我校在教育教學中始終面臨 “優質資源分散、教研視野局限、特色成果難推廣” 的困境:比如數學組研發的 “分層教學案例”,因缺乏跨校驗證難以優化;語文組開展的 “整本書閱讀” 活動,因缺少外部借鑒始終停留在基礎階段。而今天教研共同體的成立,恰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 “互通有無” 的大門 —— 在這里,我們能共享各學校的優質教案、特色課程;能聯合開展跨校課題研究,破解教學中的共性難題;更能讓教師在交流碰撞中拓寬思路,讓學生在資源共享中受益。
作為共同體的一員,我校將以 “三個主動” 踐行責任。一是主動開放優質資源,我們將梳理近三年的校本課程、優秀教學案例、課題研究成果,上傳至共同體資源平臺,供各兄弟學校參考使用;二是主動參與協同教研,每月安排不少于 3 名骨干教師參與共同體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積極承擔共同體分配的教研任務;三是主動搭建交流橋梁,每學期承辦 1-2 次共同體主題教研活動,邀請各兄弟學校的教師走進我校課堂,共同探討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轉型” 等熱點話題。
各位同仁,教研共同體是 “成長的共同體、責任的共同體、未來的共同體”。未來,我們愿與各兄弟學校一道,以 “開放、包容、協作、共贏” 的理念,把共同體打造成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 “引擎”,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讓教師專業成長加速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
謝謝大家!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在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xx 正式啟動,這不僅是區域教育發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專業成長的 “福音”。作為 xx 的代表,我深知,教師的成長高度,決定著學生的發展廣度,而教研共同體,正是教師成長的 “孵化器” 與 “加油站”。
回顧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歷程,我們始終重視教研,但單校教研的 “天花板” 日益明顯:青年教師渴望學習先進的'課堂管理方法,卻缺乏系統的指導;骨干教師希望突破教學瓶頸,卻找不到跨界交流的平臺。去年,我校英語教師李老師參加市級優質課評比,因未能及時了解其他學校的 “情境教學” 創新模式,最終遺憾止步半決賽。而教研共同體的成立,為教師成長提供了 “新路徑”—— 在這里,青年教師能拜兄弟學校的名師為師,快速提升教學技能;骨干教師能與同行共同開展課題研究,突破專業瓶頸;全體教師能在跨校教研中接觸前沿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思維。
為推動教師深度參與共同體建設,我校將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制定 “教師參與共同體成長計劃”,為每位教師明確參與共同體活動的目標與任務,比如要求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參與 4 次跨校聽課、完成 2 篇教研反思,骨干教師每學年牽頭或參與 1 項共同體課題;二是建立 “教研成果轉化機制”,將教師在共同體中學習到的先進經驗、方法,在本校開展試點應用,如將兄弟學校的 “項目式學習” 模式引入我校科學課堂,并及時反饋應用效果;三是設立 “共同體教研激勵基金”,對在共同體教研中表現突出、成果顯著的教師,給予表彰與獎勵,激發教師參與熱情。
教育的真諦,在于用一群人的成長,點亮另一群人的未來。未來,我校將以教研共同體為依托,讓教師在協同中成長,讓課堂在創新中提質,為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謝謝大家!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兄弟學校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xx 的啟動,不僅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盛事,更是區域內萬千學生的 “幸事”。我代表 xx,向共同體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向關注學生成長的各位同仁致以崇高敬意!
教育的核心是 “以生為本”,而教研的最終目標,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過去,我校在學生培養中常面臨 “個性化需求難滿足、特色發展缺資源” 的問題:比如有學生對 “人工智能” 興趣濃厚,我校卻因缺乏專業師資和課程資源,無法開展系統教學;有學生擅長 “傳統文化創作”,卻因沒有跨校展示平臺,才華難以被看見。而教研共同體的成立,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 “新思路”—— 通過整合各學校的特色課程,能為學生搭建 “跨校選課” 平臺;通過組織跨校社團活動,能讓學生在交流中拓展視野;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能讓不同學校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
作為共同體成員,我校將始終以 “學生需求” 為導向開展工作。一方面,我們將深入調研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梳理出 “人工智能”“非遺傳承”“科技創新” 等 10 個學生關注度高的領域,聯合共同體學校開發系列特色課程,供區域內學生自主選擇;另一方面,每學期組織 1-2 次 “跨校學生成長論壇”,邀請各學校的優秀學生分享學習經驗、成長故事,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激勵;同時,積極參與共同體組織的 “跨校研學活動”“學科競賽”,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提升能力的平臺。
各位同仁,學生的成長沒有邊界,教育的探索也不應有邊界。未來,我們愿與各兄弟學校一道,以教研共同體為紐帶,把 “以生為本” 的理念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共同體的滋養下,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少年!
謝謝大家!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兄弟學校的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共同見證 xx 的啟動,這標志著我們將開啟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的教育新征程。我代表 xx,向各位領導、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共同體的成立致以衷心祝賀!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 “教育名片”,這些特色資源若能串聯起來,將形成推動區域教育發展的' “強大合力”。我校深耕 [特色領域,如 “傳統文化教育”“科技創客教育”] 多年,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我們開發了《校園剪紙藝術》《經典詩詞吟唱》等 6 門校本課程,組建了 “非遺傳承人進校園” 團隊;在科技創客教育方面,我們建成了 200 平方米的創客空間,配備 3D 打印機、機器人套裝等設備,近三年學生在省級科技競賽中獲獎 20 余項。但我們也深知,單校的特色資源影響力有限 —— 我校的傳統文化課程,因缺乏其他學校的實踐反饋難以優化;創客空間的設備,也因使用率不足造成資源浪費。
而教研共同體的成立,為特色資源 “活起來、用起來、優起來” 提供了契機。作為成員校,我校將全力推動特色資源共享:一是開放特色課程資源,將《校園剪紙藝術》等校本課程的教案、課件、視頻上傳至共同體平臺,同時安排非遺傳承人、創客教師為共同體學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二是共享特色場地資源,每周向共同體學校開放創客空間、傳統文化活動室,接受兄弟學校的學生預約體驗;三是聯合打造特色項目,計劃與 [兄弟學校名稱] 共同開發 “傳統文化 + 科技” 融合課程,比如用 3D 打印技術復刻傳統文物,讓傳統文化以更創新的形式走進課堂。
各位同仁,特色資源是學校的 “寶貴財富”,而共享則能讓這份財富產生 “倍增效應”。未來,我們愿與各兄弟學校攜手,讓每所學校的特色都能在共同體中綻放光彩,讓區域教育呈現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的生動局面!
謝謝大家!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 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兄弟學校的教育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xx 正式啟動,這為我們破解教育教學中的 “共性難題” 提供了 “聯合攻關” 的平臺。我代表 xx,向儀式的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向致力于教育科研的各位同仁致以誠摯敬意!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 “硬骨頭”:比如 “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實現教學質量提升”“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何解決農村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些問題單靠一所學校的力量,很難找到系統、有效的解決方案。我校去年開展的 “農村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課題研究,因樣本量不足、研究方法單一,最終成果難以推廣。而教研共同體的成立,讓 “聯合課題研究” 成為可能 —— 在這里,我們能整合多所學校的研究力量,擴大樣本范圍;能共享不同學校的研究方法,拓寬研究思路;更能讓研究成果在多校實踐中驗證、優化,真正服務于教學。
作為共同體的一員,我校將以 “課題研究” 為抓手,深度參與共同體建設。一是主動發起聯合課題,針對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優化” 這一共性問題,聯合 3-5 所兄弟學校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制定計劃,力爭一年內形成可推廣的作業設計方案;二是積極參與現有課題,組織我校骨干教師加入共同體已立項的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評價體系構建”“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 等課題,貢獻我校的實踐經驗;三是推動成果落地應用,將共同體課題研究的成果,在我校各年級、各學科開展試點,及時收集反饋意見,為成果優化提供實踐依據。
各位同仁,課題研究是教育發展的 “指南針”,而教研共同體則是課題研究的 “助推器”。未來,我們愿與各兄弟學校一道,以課題研究為紐帶,破解教學難題,創新教育方法,讓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提升教育質量的 “動力”,為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謝謝大家!
【教研共同體啟動儀式學校代表發言稿】相關文章:
啟動儀式策劃方案05-16
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講話03-25
大學生讀書活動啟動儀式策劃案03-20
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的講話10-04
南陵舉行“2008年質量月活動”啟動儀式09-25
幼兒園共同體教研活動總結(精選11篇)12-23
啟動儀式講話稿10-15
植樹節啟動儀式發言稿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