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南亞》教學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南亞》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八周,在家依然是看了很多個關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的東南亞這一課的視頻,在網上看的,自己寫了的教學設計,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制作了關于(東南亞)的ppt。
反思一點,地理學習應該走出教材,走進生活。在東南亞這一章中,我們所要明白的一點是氣候與農業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作為初中生,我們很少有人真正的關系農業,關心經濟作物的種植,比如水稻和小麥種植需要的自然條件,他們的生長期是怎樣的?再比如蘋果,椰子,橡膠,橘子,火龍果在什么地方會生長,雖然這些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但是學生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然而考試是靈活多變的,課本上的案例雖然經典但是過于老套,也不貼近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很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經有的經驗基礎和知識背景來進行教材的講解,創設情境和設計案列。例如東南亞的稻米文化可以我們南方的江南魚米之鄉進行對比。這樣的話既可以使學生確定民族觀和國家觀念。
談一下自己在網上看其他老師的視頻的感受
新時期的教育教師觀念是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和自己學習的主導者,所以課堂是學生的。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是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主任,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個具備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情況做出實時的反映,是課堂氣氛是積極活躍的,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自己感悟問題,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因此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有效的策略。比如課前教師要進行抽查,找到學生的薄弱點,要有針對性,加強備課,找準問題所在。在課堂中,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同時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組內進行交流和合作探究,教師要少講解,讓學生們發現問題所在。課后我們要鼓勵學生課外資料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也鼓勵學生們進行分享,地理一個學科和眾多學科有內在的聯系,了解國家大事,深入社會實踐聯系生活,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合作學習。
對于我個人來說,怎樣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地理知識,學會挖掘地理知識,這與我們作為地理教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要利用多種形式給大家設置懸念,不一樣的圖片,不一樣的視頻,不一樣的案例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民族,用不一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培養熱愛地理的興趣。
【《東南亞》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東南亞風格特點09-07
東南亞裝修風格特點11-02
東南亞風格設計要點07-31
東南亞特產有哪些11-09
東南亞風格裝修設計08-13
東南亞風格特點介紹11-10
淺談東南亞風格家具特點06-26
東南亞風格裝修設計要點10-07
東南亞裝修風格特點介紹06-27
東南亞航線主要港口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