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才能讓不熟的人幫你的忙
需要人幫忙可是身邊都是不熟的人?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讓不熟的人幫自己的忙呢?下面心理網小編告訴你應該怎么做!
正確估量你們之間的關系
很多人認為自己是沒有社交障礙的,其實它就像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隱疾,發作的時候才能令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總會擔心:“對方會不會拒絕我?”“我這么久沒和他/她聯系,這我怎么開得了口啊!”“他一定把我忘了,覺得我是唬人的。”……
這種反應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心理學甚至還給這種情況專門發明了一個名詞:“騙子綜合征”(imposter syndrome)——當你自身開始產生懷疑心理的時候,你就變得異常脆弱,無法正確地衡量現實情況,有一些人甚至潛意識里還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對他說:“你這個騙子!”
當人們汲汲于自己的目標,充滿干勁與活力,他們也有可能被心底的恐懼所影響,原因在于我們會自動減損自己所作事情的價值。原因在于,人們總是輕視自己擅長的領域的價值。
比如你有了一份優秀的產品,想找一位僅有“一面之緣”大牛來為你背書站臺,然而卻遲遲無法打個電話甚至發一封郵件。克服這種心理,是你們構建有效聯系的第一步。原因在于,人際關系是一個交互(interactive)的過程,來源于雙方的互相定義,當你認為你和他/她真心“不熟”的時候,對方也會自動將你疏遠。
其次,最好也不要“裝熟”。我們不喜歡那些一上來就“投懷送抱”的朋友,特別是當對方“有所圖”的時候。因此,找到你們雙方之間的共同點非常重要。比如:“我們2009年都在X公司實習”;“我們在XX的生日聚會上見過”;“我們是領英的朋友卻從未交談,所以你介意給我幾分鐘的時間嗎?”這類自然大方的開頭能夠替你們打開一個溝通的渠道。即使有求于人,也不要自降身份。
學會提供互惠的條件
哈佛商業評論(Havard BusinessReview)中曾刊載過Jodi Glickman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當你考慮到雙方的利益的時候,對方更有可能給予你回音;反之,若你僅考慮到利用對方的專業技能或者人際關系,那么回音可能會遙遙無期。
拿生活中一個最為普通的例子來說,我們有多少基本不說話的聯系人,幾年之后第一句話就是:“朋友圈第一條點贊!謝謝”,“拜托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當然這些人勇氣可嘉,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成功獲得幫助呢?其中又消耗了多少人際成本呢?
有求于人時,我們應當考慮到:“人家憑什么幫我這個忙呢?”我們總是習慣性忘記如何滿足對方的需求。因此在你開口同一位久未謀面交談的聯系人說話的時候,考慮一下你能夠為對方offer什么樣的好處呢?
此外,記住: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這一點應用到人際經營中也是如此。主動去聯系一位久未交談的朋友確實有些尷尬,也確實需要一些客套的辭令,然而不要讓多余的言語折損你們會話的意義。你提出的要求越具體,對方對你的疑慮才會越少。
這不僅能夠為你自己增加底氣,并且也是通向“求助成功”的捷徑。畢竟,“雙贏”這種事情誰不愛呢?
漸進式地提要求
我們可以先來看個試驗: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走訪一些家庭主婦,要她們一個小招牌放在家里的窗戶上,基本上所有人都愉快的同意了。后來心理學家們再度要求她們放一塊稍大的招牌在庭院里,半數的人同意了。與此同時,隨機走訪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在庭院中放大照片,只有不到20%的人同意。
如此可知,層進式地提要求能夠增強任務成功的可能性——當對方接受了你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極有可能接受你難度更大的要求。還有一句中國話能夠完美概括,那就是:“蹬鼻子上臉。”
也就是說,學會將你的要求進行有效拆分。還是以“找大牛站臺”為例,你可以先提出:“大牛牛,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先試一下我司的產品呢?”如果得到了對方的同意,進行二次請求的時候就可以說:“那您覺得邀您幫忙一起加入推廣可不可以呢?能不能為我們站一次臺呢?”許多人為了避免外界認知的不協調,來自內心的恢復協調的驅動力就會促使他們幫你的忙。說白了,有了小打小鬧的第一次,想要拒絕真刀真槍的第二次,有點難。
欣賞他人的幫助,設定良好預期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提出一種“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也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其實這種效應往往被應用在領導對待下屬的方法之中,比如交辦某一項任務的時候,學會表達:“相信你一定可以辦好。”這種愿景,能夠增加對方成功的概率。
當然,應用在人際交往之中也是如此。學會和對方一起設想你們創造的美好未來,傳遞出一個信息:“即使久未聯系,我也認為你是做這件事情最為合適的人選。”對方很有可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向發展。因為人的感情和觀念會不自然受到對方的影響。“贊美”、“信任”和“期待”會成為你手中的王牌,令對方舍不得讓你失望。
找借口是一種藝術
如果前面所有的條件你都做不到,那么就只能學會“找借口”了。
使用“節日”、“生日”等話題作為切入。如果不巧,兩種情況都沒有遇到,學會查詢對方公司或者工作的現狀,簡單了解一下總體的情況,然后選取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切入。比如:對方公司舉辦了一次成功的活動,推出了非常成功的產品等等都可以作為話題的開始。
如果對方有興趣和你聊一聊,那么你們就有了進一步談話的空間。俗話說的好:“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你帶著夸獎和祝福來到他人的身邊,他們總會愿意送你一些客氣的甜棗。當然如果你發現這是一塊硬石頭,及時調轉方向,找新的人來幫忙才是重中之重。
當然最重要的是記住,無論人家是否幫忙,都應長懷感恩之心。
【怎樣才能讓不熟的人幫你的忙】相關文章:
賣家必看:店鋪高手幫你忙07-02
個人就業4大準則幫你忙07-09
跳槽能否成功?面試技巧來幫你的忙03-29
如何爭取面試機會 簡歷幫你忙10-29
看準創業好項目 八大特征幫你忙10-01
轉行跳槽有門道 職業規劃幫你忙12-11
個人職業規劃怎么寫?4大準則幫你忙03-28
個人職業規劃怎么寫?4大準則幫你忙08-16
創業:不熟不做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