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介紹
得強迫癥與本人的性格及生活經歷有關。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癥狀加劇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如親人亡故、父母離異、家庭矛盾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都可成為誘發強迫癥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點在疾病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據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多數青年患者非常愛干凈,他們個性順從、辦事認真;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遇事過于謹慎、優柔寡斷,對自己要求過分嚴格,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那么強迫癥怎么治療呢?除了大家熟悉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外,強迫癥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對治療強迫癥也很有效果。
“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采用國際六大權威檢測,準確掃描定位受損的腦細胞,導入生物基因,激活中樞相關神經系統,調節中樞神經各種遞質的動態平衡。“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具有安全、無痛、不復發、無毒副作用等優勢,臨床治愈率達98.6%,是治療抑郁、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精神障礙、躁狂癥等精神疾病的首選,成功治愈患者已達數萬例。
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采用國際以EFG-2腦神經遞質檢測儀為主的多項權威檢測設備,準確檢測出受損的腦細胞,綜合調理、激活細胞、雙向調節、提高免疫等優勢,能夠直接通過血腦屏障作用于大腦,激活并營養大腦中樞神經核,調節神經突出處活性基因的介質平衡,阻斷失調基因的介質在神經中傳遞,促進神經遞質多巴胺的轉換,增加蛋白質的合成,恢復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達到有效治療之目的,此舉倍受醫學界的推崇和患者的信賴。
順迫療法治強迫癥
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的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是心理治療中最棘手且難獲療效的神經癥狀。這類病人存在明知不必要又無法控制的行為,如反復洗手、數數等。無論給此種心理障礙者講道理讓他去自省,或是用厭惡療法控制其行為,仍有潛伏的能量得不到疏導。
我們在矯治強迫癥過程中總結出“順迫法”。其做法就是順著患者的特定心理欲望,給以超量、強迫性的滿足,促使患者對本人由特定欲望導致的不安產生厭惡,逐步淡化。
這種療法在生活中是有基礎的。如貧困年代,在一個食不裹腹、衣不遮體的貧困家庭中,作為女主人的母親,看到自己子女對別人家過年吃的豬肉、豆腐實在饞得不行,可又無能為力時,她可能這樣做:把家里僅有的幾升豆子全部做成豆腐腦,讓孩子不加鹽醋,盡情飽食一頓,這樣一來孩子便終生再不饞豆腐了,但這樣做并不符合膳食平衡原則,舉這個例子只是說明一個道理罷了。
我們運用“順迫療法”治療強迫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共治療10多例,強迫癥狀大多得到了有效矯治。
例如,有一女青年,32歲,上高中時,由于學習用功,身體消耗比較大,這時一個男生追求她,搞得她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想集中精力考學;另一方面青春期朦朧的異性吸引又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由此生病了:時時處處老想自己得了癌癥,時間長達8年多,雖經醫院多次檢查證實無病,又經厭惡脫敏治療也不能奏效。針對她總是擺不脫反復想、懷疑癌的念頭,我給她安排了順迫想象三個療程,每療程3天,第一療程每天想4個小時,第二療程每天想5個小時,第三個療程每天至少想6個小時,對療程規定的時間還可以延長若干小時,主要目的是滿足患者的欲望。一是想象本人得了癌癥;二是想象癌癥幾十種類型、各種癌癥的病理特點及持續時間;三是反思自己早該被癌癥奪去性命了,怎么不吃藥不打針至今還好好地活著;四是歸結出這樣一個認識:自己患的“癌癥”不危及生命,不予理睬,聽之任之。結果第二個療程,她跑來說,有點不愿想了,煩了。第四個療程下來,她說:“現在,我一想自己的癥狀就很煩。”自此,她的強迫懷疑癥基本消失。
再如,有個24歲的男青年總擔心手洗不凈,有不潔物粘在手上。通過厭惡療法矯治效果不顯。后來,我們干脆讓他把手一直在溫水中泡,直到泡得手上起了一層皮,一見水,手就疼。經過半月時間,他的癥狀隨之減輕。
還有一個強迫癥患者到高處就有想往下跳的強迫感,我們干脆找了個不太高的土丘,下邊鋪了些麥秸,讓他反復跳,不想跳也得跳,直到精疲力竭,隨后,癥狀基本消失。
餐前拍美食照是強迫癥
面對美食,很多年輕人有拿出手機拍照然后上傳到網上的習慣,或是想炫耀,或是想與網友分享。特別是有了微博和微信,更加助長了餐前拍美食的風氣。然后有心理學家指出,餐前拍美食可能是患有強迫癥的表現。
記者查詢發現,一位微博名為“倫敦同城會”的網友發布的一篇名為“吃飯前拍照曬出美食恐患病”的博文,在網絡上迅速躥紅。文中稱:“權威的精神科醫師和女性醫院心理科主任Dr Valerie Taylor認為,喜歡在網上炫食物的人可能有病。”數據顯示,該微博轉發量已達20000多次,評論達2000多條,不少吃貨表示“中槍”。
而在蕪湖,也有不少年輕“吃貨”確實有飯前拍照的習慣。市民潘小姐告訴記者,她平時喜歡飯前拍照,覺得曬美食很開心。“吃飯前,要是有顏色搭配好看的,看上去有食欲的食物,就會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拍照曬到網上去。”潘小姐說。她認為把美食曬到網上是為了讓大家看到自己的開心,分享一下喜悅,也有種被“羨慕嫉妒恨”的得瑟感。市民嵇女士也告訴記者,和朋友去飯店聚餐時,一般都會在就餐前拍上幾張,然后馬上曬到網上寫上幾句話。她說:“現在都流行這個,什么好的東西都喜歡拍照傳圖片,曬美食是很正常的行為,再說了也就是一兩分鐘的事,沒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一位姓李的女士告訴記者,她不太喜歡這種行為,“吃飯本來是件開心事,尤其是上菜的時候很想馬上品嘗,但是總有人必須要先拍照再吃,搞得大家都失去了食欲和興致。”另外,一位姓譚的先生認為飯前拍照好幼稚,有點自戀的味道。“身邊的女性朋友好多都喜歡飯前拍照,吃飯的時候總是等她們拍完了再吃,我其實早就餓了。”潘先生抱怨道。
對于這個引發熱議的話題,記者采訪了弋磯山醫院心理科的王瑞權醫生。王醫生告訴記者,這種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行為,一般不歸為潛在的心理疾病。王醫生說:“現在是個科技發達、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大家在使用網絡的同時也緊隨時代的潮流,所以飯前拍照曬美食作為一種新興行為,是青年一代分享喜悅、追求時尚的潮流。”王醫生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個人愛好,在不影響個人工作和他人生活的情況下,不能定性為心理疾病。但是王醫生也告訴記者,這種喜歡一旦變成迷戀,那就需要注意了。“喜歡拍是自由,但是到了非拍不可或者不拍就不吃飯的情況時,就容易導致強迫癥,長期下去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因此拍照曬美食還是適度為好。”
潔癖通常是一種內心的焦慮
喜歡干凈、經常清潔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如果干凈過分,就是潔癖了。潔癖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交往,它還使人出現心理焦慮等癥狀。患上潔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聽到別人說的經驗;二是自己對某種事情的擔心害怕。
事例1:吃水果要泡3個小時
王輝小時因吃沒有洗過的水果,拉肚子了。爸爸告訴他果皮有很多的細菌,如果不洗干凈就會得病。從那以后,王輝無論是吃水果還是蔬菜,都要泡3個小時以上才放心。
事例2:洗10次澡我才安心
18歲那年張紅被性騷擾了,從那以后她每次洗澡都要洗10次。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不干凈,無論什么時候她只要想起了這種事情,就會洗澡。
事例3:外面的世界有細菌
張小姐擔心外面有很多細菌,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脫掉掛在門口,從來不會把衣服拿到臥室、客廳,希望把自己的家和外界隔離。
事例4:世界上最臟的就是錢
小楊是一名大學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覺得錢很臟,“我手中的錢可能被很多人拿過,他們做什么工作的都有,而且錢又不能洗。”小楊說。但凡和錢有接觸時,他都會戴上手套或用紙隔著拿錢。
教育過度會引發潔癖情結
看到以上這些事例,相信很多人表示不解的同時又會替他們惋惜,覺得這樣很累,也影響日常的生活。那么這些潔癖習慣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遼寧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何茹指出,患上潔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聽到別人說的經驗;二是自己對某種事情的擔心害怕。
比如,患者認為由于沒有注意清潔而患上某些疾病,從此以后就經常洗手;有人認為性生活也許會染上艾滋病,從此就對此十分戒備;還有人是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患上潔癖的,他們用一種具體的方式來去除內心的焦慮……
另外,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度,比如給孩子一個過分的清潔教育引導等,也會引發孩子潔癖行為的產生。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王旭梅說:“很多潔癖患者并非天生如此,成長經歷中,家長或老師對他們的健康清潔教育過度,引發他們把這些想得非常嚴重。而過度的清潔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可謂根深蒂固,長大后就會對這種東西過分地在意了。”
喜歡干凈 不一定就是潔癖
何茹說,有些人洗手,每次都洗到胳膊肘,用香皂洗2次,但是不到兩三分鐘就洗完了,這完全不耽誤正常的生活,所以這也不是潔癖。
有些做服務性行業的人,例如護士每天接觸的人很多,平時經常會觸摸眼睛、嘴、身體等器官,像這樣的人經常洗手就不算潔癖,因為是常識性的生活習慣,這是對自我的一個保護。如果是單純的愛干凈,在不影響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不能稱之為潔癖。
何茹表示:當潔癖影響你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角色時,比如說為了清潔可以不吃不喝,連碗都不敢碰,被子也不敢接觸,連班都上不了了,那這就是一種心理疾病,就是潔癖了。
緩解焦慮 分析產生的情景
潔癖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是非常痛苦,如何緩解這種癥狀,是他們最想擺脫卻又最難以實現的目標。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潔癖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既然潔癖患者大多是由于心理焦慮產生的,那么緩解他們焦慮情緒應該是治療該疾病的突破口。
何茹指出,要幫助患者分析潔癖行為產生的情境、原因,找出他到底對什么事情過分擔心、憂慮。同時,也要知道他們遇到什么事情時,會讓癥狀表現突出。當患者重新認知這些事情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緩解他們心中的焦慮和不安。
針對此疾病,何茹表示,患者大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心理治療,并且根據個人的情況、癥狀不同,治療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強迫癥好的治療方法
強迫癥是現在社會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很多患者由于找不到恰當的治療方法,導致強迫癥癥狀愈發嚴重。甚至引發家庭和社會悲劇。本文為您介紹目前最好的強迫癥治療方法。
一、強迫癥的最佳治療方法之一:森田心理治療法
森田療法是世界上知名的心理治療強迫癥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揪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
二、心理咨詢師告訴您如何理解強迫癥治療要點:"順其自然"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回、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么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么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復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么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癥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于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癥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三、強迫癥治療過程中的雜念控制技巧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臟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里我們暫且把他稱做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么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么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么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為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于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里,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會那么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四、深刻理解“順其自然”是治療強迫癥成功的的關鍵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么怎么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么你說我們要怎么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五、如何攻克強迫癥治療難點
強迫癥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疾病,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癥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癥,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并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于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來說明“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這里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癥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
1、 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癥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
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后從強迫癥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復地想該怎么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復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復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后,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
所以強迫癥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愿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癥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癥狀,這也是為什么強迫癥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
其實強迫癥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復地想問題的癥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么痛苦嗎?所以要想治療強迫就不要將癥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癥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癥狀看得那么重要,癥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癥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2、強迫的泛化
強迫癥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后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一個接著一個地強迫,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癥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的。而在患上強迫癥后,由于癥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心理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表現。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復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
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 比如某人他最開始只是反復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由于這個強迫的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于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于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于是他又反復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后,他在出門后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于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么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么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么意義,而是癥狀在泛化,這樣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癥狀找到了一個理由。
六、最新治療強迫癥中失眠癥狀的方法
失眠,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普遍問題。強迫癥治療專家告訴您: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兩種: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由于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則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已成為失眠患者的主力軍。
由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于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了解或采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么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么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失眠。處于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這里我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
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盡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興奮,而一興奮你又怎么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么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
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進入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后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當然進入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
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么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系,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于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
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后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
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么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如果還是無法克服強迫癥帶來的煩惱,請訪問咨詢平臺。專業的強迫癥治療專家為您進行系統分析和指導。
強迫計數
遇到臺階就開始沒完沒了地數,身邊偶爾會有這樣的人吧?數數,這種看似平常的舉動其實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在強迫癥這種精神疾病的癥狀中就有這么一種--強迫計數。它是指見到臺階、路上石子等某些可以計數的具體對象就開始不受控制地數數,如果不數就會焦躁不安的情況。
強迫癥是一種神經癥性障礙,它以反復出現強迫性觀念和強迫性動作為特征,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有研究顯示,在精神科就診患者中患有強迫癥的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大概占到0.05%的比例。強迫計數作為強迫癥的癥狀之一,有時表現得很嚴重,有時又會減輕,其決定因素是患者的心境。當患者心情不好、勞累時就會較為嚴重;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時,數數的癥狀就會隨之減輕。
當然,患有強迫癥的患者不止表現為不停地數數,還有不停地洗手、洗蘋果、洗衣服,即使已經洗了好幾個小時還是停不下來;有些人會時常無緣無故地擔心自己患上嚴重的疾病,反復到醫院檢查確認無礙后還是不相信;還有的,對曾經發生過的不太好的事情總是翻來覆去地回憶、思考、擔心;或者明明確認好多次的事情還是不放心,還要再重新回去檢查。
總之,強迫癥的表現多種多樣,如果有沒完沒了地數數、洗滌、想些沒必要想的事情的情況就證明可能已經患上了強迫癥,要及時找醫生確診治療。
【強迫癥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介紹】相關文章:
《我們都有強迫癥》介紹06-28
《別為強迫癥抓狂》介紹06-07
生物鈦金屬微種植支抗技術護理論文07-11
生物基因工程論文參考文獻匯總10-26
生物技術專業介紹及就業方向分析09-15
《基因分離定律》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9-14
強迫癥作文03-02
強迫癥患者作文12-24
基因技術干預人類生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10-17
淺談生物制藥技術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