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快樂

    時間:2020-10-31 10:29:3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快樂

      在你的理解中,是什么讓我們快樂?我們過往的認知是正確的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快樂,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快樂

      

      天然的快樂和人為制造的快樂沒有區別

      天然的快樂是指,我們得到了一直以來渴求的東西。

      而人為制造的快樂則是在得不到我們渴求的東西時,自己制造出來的東西。

      我們喜歡天然的東西,厭惡假花、假臉和假胸,所以我們認為,人為制造的快樂是次品。

      但實際上,人為制造的快樂是真實而持久的,它和因為得到了我們渴求的東西而感受到的快樂一樣。

      50年前,科研人員針對患有健忘癥的病人進行了一場名為“自由選擇”的實驗。

      出于字數限制,我們只能描述實驗的一個環節。如果你想詳細了解實驗,一定要看完整視頻。

      部分實驗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把莫奈的畫拿到醫院去,讓病人們按照喜愛程度排序,并告訴他們,過幾天他們會獲贈其中的一幅。

      半個小時后,研究人員重新回到病房,讓他們重新選擇他們最喜歡的一幅畫,而這次健忘癥患者居然選擇了他們已經擁有的那幅畫。

      在無記憶干擾情況下,健忘癥患者的喜好因為自己的選擇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喜歡他們擁有的,雖然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擁有這個。

      當人們制造快樂時,他們真真正正從感情上和審美上改變了對那幅畫的看法。

      你看到了嗎?這種快樂就是人為制造的,和我們得到自己渴求的東西而獲得的快樂并無區別。

      中三億大獎和發生意外車禍,一年之后快樂程度幾乎等同

      試想一下,要是給你兩個選擇,一是買彩票中了三億大獎,二是發生車禍高位截癱。你選哪個?

      答案不言自明。用不著真的體驗,你都可以腦補出這兩種經歷是多么天壤之別。

      不過,一年之后,中獎的.人和意外致殘的人,誰活得更快樂?

      Gilbert的實驗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兩者的快樂程度幾乎等同。

      這在學術上被稱為“影響偏差”,即人腦的經驗模擬器會夸大事物的不同。

      結果,而這些結果實際上未必有多么的不同。

      研究還表明,即使是發生了人生當中最重大的創傷,假如那是發生在三個月以前,這件事對于你今天的快樂感幾乎不會發生影響。

      教授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20年前Gilbert的人生遭受了重創:母親和導師相繼去世,他和妻子離了婚,和最好的朋友吵得不可開交,而兒子離家去讀大學了。

      一年后他和朋友說:“如果你一年前問我這些事情發生后,我感受如何?我一定會回答‘噢上帝啊,我生不如死’,但實際上,我現在感覺還好。”

      為什么人們在遭受苦難后,痛苦不會如想象中持久呢?

      他開始研究人們的情緒和幸福的來源。

      然后發現:快樂是可以制造的。

      英國哲學家托馬斯·布朗曾說:

      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我可以將貧窮變為富有,將逆境變為順境。

      聽起來似乎這位哲學家似乎有著神一般的力量,但其實這種神奇的力量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

      人類具有“心理防御系統”功能,這個系統讓我們接受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潛移默化地讓我們制造快樂,進而讓自己活得更好。

      如果沒有選擇我們往往會更快樂

      心理防御系統在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時最有效。

      自由選擇、決斷力和改變決定的能力是人為制造快樂的敵人。

      這點在約會和婚姻的區別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出去和一個男人約會,他扣扣鼻孔,你就不會跟他再約會了。

      可如果你們結婚了,他扣扣鼻孔,你會說:嗯,這就是生活,但拜托能別碰我的水果蛋糕嗎?

      你會自我開導,滿于現狀。

      如果沒有選擇,我們就會產生快樂來接受所擁有的,而如果給了你選擇,你反而會不那么喜歡已經選擇的。

      如果人們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心理免疫系統,可能會做一些很錯誤的決定。

      Gilbert用他在哈佛大學進行的實驗更詳細地說明了這一點。

      他們開設了攝影課程,讓哈佛的學生們在校園里采景。

      他們從作品中挑出兩張最好看的照片,讓學生選一張自己留存。

      學生們被分成兩組,第一組被告知,未被選擇的另一張照片要過四天后才會被送往英國,所以他們有四天的時間改變主意。

      第二組被告知,一旦作出選擇,另一張照片就馬上送往英國,沒有反悔的機會了。

      三天后,他們重新調查了學生們對兩張照片的喜愛程度,發現被告知沒有交換權的學生更加喜歡已經選擇的照片,而有交換權的學生則在深思熟慮后飽受折磨,并不是很喜歡現有的照片。

      同樣的選擇,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原因是,那些有選擇權的學生想要的更多,妨礙了自己的心理防御系統去制造快樂。

      合理地放棄一些過高的期望,以免陷入不必要的煩惱中。

      這并不是讓我們放棄對更有價值的東西的追求。因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確比別的事物更有價值,我們確實應該追求價值更高的東西。

      但是,假如我們不過分看重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當我們的追求有所節制的時候,我們反而會生活得更加快樂。

    【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快樂】相關文章:

    領導到底是什么09-28

    GMAT到底是什么考試10-12

    績效管理到底是什么09-19

    品牌管理到底是什么08-16

    中國舞到底是什么舞09-02

    javascript函數到底是什么11-18

    口腔潰瘍到底是什么疾病08-24

    ACT College Readiness Benchmarks 到底是什么03-01

    日語能力考到底是什么考試11-13

    如何讓我們快樂地工作08-05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