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大學生膳食模式與心理健康

    時間:2020-09-01 16:54:2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大學生膳食模式與心理健康

      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產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礙。目前,有關國內大學生膳食模式和心理健康的報道較少。安徽理工大學的葉松、陸軍、許禮發等對此進行了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心理狀態的患者是否存在飲食結構的差異,進而探討大學生的膳食模式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大學生膳食模式與心理健康

      研究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用食物頻率表、國際體力活動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對淮南市4所大學2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928份。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大學生的'4種主要的膳食模式為:

      T1型(攝人較多面及面制品、粗糧、牛羊肉、動物肝臟、魚蝦類、海帶/海魚/紫菜等海制品、漢堡包及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堅果類、咖啡、糖類)

      T2型(攝人較多豬肉、牛羊肉、禽肉、動物肝臟、蛋類、魚蝦類、海帶/海魚/紫菜等海制品)

      T3型(攝入較多米及米制品、面及面制品、新鮮蔬菜、新鮮水果、豬肉、蛋類)

      T4型(攝入較多蛋類、鹽腌制品、漢堡包及油炸食品、零食、可樂、雪碧、糖類)

      研究進一步發現:

      調整混雜因素后,高攝人T4型膳食模式的大學生患焦慮、抑郁、偏執的風險性較高。

      與T4膳食模式相比,攝入較多的T1型有較高的危險出現焦慮、抑郁、偏執。

      高攝入T2食物型膳食模式只會增加焦慮和偏執發生的危險陛。

      T3型飲食可以降低大學生患焦慮、抑郁、偏執的風險性。

      雖然該研究指出了飲食和精神障礙之間的密切相關,但是確切的機制尚不明確。同時,由于該研究是橫斷面研究,也限制了該次研究結論可以作為不健康的飲膳食模式與精神狀態之間的病因推斷。除形態學指標外,其他所有信息均來自青少年的自我報告,或存在回憶偏倚。

    【大學生膳食模式與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構建10-26

    淺談幼兒營養與合理膳食論文06-16

    淺析和諧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解析與應用探討10-15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膳食與腫瘤的關系10-11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活的聯系12-08

    失眠與心理健康09-11

    情緒與心理健康09-05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09-17

    市場營銷模式與市場模式創新分析論文08-24

    融資租賃的風控模式與盈利模式08-09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