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1
光陰似箭,李欣怡已進入幼兒園班,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立意識的增強,漸漸長成了一個“小人”。她的進步首先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作為家長的責任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在小學工作,每天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和她溝通交流,有時是放學回家時,有時是晚上睡覺前,談談今天過的怎么樣,讓她學會關注身邊的事物。在與她溝通時,認真的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和尊重,這樣她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
現在很多孩子的眼睛都出現的問題,我女兒也檢查后夫說要保護,為此,盡管動畫片、游戲是現在少兒們的最愛,作為家長的我,給她規定時間,提前告訴她可以玩多久,看多久,時間到了自己就不玩了。多數時候她都能夠自己掌握好時間。
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讓她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完成,即使做得不好,也會給出一定的鼓勵。這樣,慢慢地她的立意識就增強了,而且自信心也有了。比如,我利用業余時間給她報了舞蹈班和電子琴班,剛開始她都不愿意去,慢慢的經過老師和我的再三激勵,她也自己喜愛上了舞蹈,還給別人說這是她的愛好。
還有一點,統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對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會觀察家長的一言一行,誰占優勢就會向哪一方靠,孩子不會區分誰對誰錯時會誤導孩子的分辨能力。所以,家庭和睦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紀律感很有助。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不統一時,都會采用背著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是當著她的面前爭執不休。
教育孩子這門功課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沒那么容易,相信我們做爸爸媽媽都身有體會。既想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又要豐富孩子各種各樣的知識,這并非是件容易事。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2
戶外活動我喜歡我的孩子可以不被老師束縛,自己玩耍。今天我們戶外來到攀爬架前,當我按照分組讓幼兒進行攀爬時,我發現有幾個男生在隊伍后邊不敢攀爬。每一位孩子當面臨困難時都會退縮,今天我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往上爬。鵬,加油,自己大膽往上爬,老師我不敢,我不敢,這時鵬邊哭邊和我說著我要下去。按照鵬平日里的表現,他是有能力爬上去的。
看似一個小小的攀爬架,也是反應一個孩子面臨困難時是戰勝它還真退縮,我便問鵬“鵬你想爬上去嗎?想”,老師幫你,李老師心中的鵬,是一名小勇士。在我的鼓勵下鵬慢慢的往上爬,爬幾下還不時往后看看,嘴里說道李老師你看我爬的`多高,我便馬上回應到鵬你太棒了。在老師的鼓勵下,自己的勇氣堅持下鵬爬到了頂端并從頂端慢慢的爬下地面。我看到孩子臉上這會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鼓勵孩子向困難挑戰,讓孩子享受戰勝困難后的喜悅。每個孩子總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贊,今天鵬的表現,讓我再次認識到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當孩子戰勝和表現很好時要給于贊賞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成功時被大人的肯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困難,面對困難勇敢挑戰去戰勝他,這時的自己就是大贏家。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希望得到大人和同伴贊同。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3
孩子在3歲以后,會提出許多問題,如同“好好的天氣為什么一下變陰了呢”“為什么螞蟻忙著搬家?”“為什么到秋天樹葉要脫落?春天的樹木又出現長枝發芽變綠?”這些問題提出后,家長都要很好地加以引導和講解,啟發孩子多提問題和多思考,父母要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家長聽到孩子所提出的問題,都要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盡力地滿足孩子的希望。面臨復雜的社會和奇異的大自然,他們會感到處處都新鮮、迷惑不解。旺盛的求知欲,促使他們提出問題,家長不一定馬上都能作出回答,因此,對孩子講清楚需要查查資料之后再回答,這樣孩子會通情達理地接受。
實際上回答孩子的提問是有教學相長的作用,可是有些家長,因自身工作、學習很忙,對孩子的提問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推開孩子說:“去、去、去!我沒有空”。或者說:“你哪來那么多的問題?”這無異于給孩子當頭一棒。如果多次給孩子這種冷遇,他以后就不愿再提問了,這樣就堵住了孩子開發智力的通道。
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孩子3—4歲的時候,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之友《父母要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就要求當父母的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并且為孩子作好榜樣,做到言教與身教并重。
什么是言教呢?就是要用實事求是的`精神,紿孩子講道理,對事物要加以分析引導,使他們懂得什么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言行。由于3—4歲的小兒還分不清是與非,所以成人的講解剖析對孩于今后的行動,能起著有益的指導作用。
對孩子如果只用訓斥責罵,或者抓來痛打一頓來代替言教,其結果只能是表面的,一時的,甚至還會起反作用。言教,是以理服人,不僅孩子從內心樂于接受,而且也使孩子養成會講道理的好作風。言教顯然十分重要。
身教,是教育孩子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以自己的模范行為來影響孩子,對孩子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孩子對周圍環境(包括父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老師在內)無時不在用他們的眼睛作觀察,用耳朵去靜聽;以他們具有的突出的模仿天性,他們會把長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深深地印入自己的腦海,并會不由自主地也表現出來。因此長者的言論、行動必須是孩子的表率。
如果,想讓孩子誠實,父母自己就要不撒謊;想使孩子有禮貌,父母自己就得作出有禮貌的榜樣;要孩子不說臟話,父母自己就要講文明語言。父母衣著樸素,孩子也不穿奇裝異服;父母勤奮學習、工作,孩子也不至好吃懶做。如果父母處處以身作則,即使孩子做錯了事,給以批評,他也會心悅誠服,樂于接受。所以,父母的威信,不是建立于斥罵與武力上,而是建立在身體力行、言行一致上面。實際上,言行一致也就是言教與身教并重。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4
說起教育孩子,相信每個家庭每位父母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如何教育孩子,我想做人是第一位的,讓孩子講道德,將受益終生,孩子的道德觀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不懂得教導和培養孩子的的道德感,孩子則很難具有自己的道德觀,有時候,父母的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在一生都烙下難以磨滅的道德烙印,甚至決定孩子一生的方向。“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孩子的頭腦是計算機”這個比喻形象地告誡我們,不僅要言傳,更要注重身教,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所以為人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很多時候,父母總出于愛護地問被人欺侮了沒有,很少問孩子做錯了事沒有,或撒謊了沒有?這時父母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拒絕道德,更何況孩子呢?下面是我們教育子女的一點小小心得,希望和同樣家有小兒女的父母們一起分享。
再則,身為父母,應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大部分習慣是在幼年養成的,應當在幼年時期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習慣養得好,終生受益;習慣養得不好則終生受其累。”勤懇是孩子必須從小養成的一種好習慣,同時遵守時間、文明禮貌、尊重父母長輩,這些在教的時候也必須、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會,相信從小就愛勞動、好學深思、關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幸福的人。特別是養成孩子閱讀和勞動的習慣,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閱讀和勞動來幫助她們改正。書本中的知識和道理能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指導,而勞動可以讓她感到一切都來之不易。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對好習慣的培養上,家長一定要堅定立場,持之以恒,這樣才能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條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要鍛煉孩子的勇氣,使他們更獨立,自信。孩子想要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成功,必須培養勇敢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孩子就會表現得自信。而鍛煉孩子的勇氣,其實常常是對父母的考驗。有時父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安危而擔憂,為了防止萬一而犧牲了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其實這樣做對孩子不利,父母更多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感情不要受到萬一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傷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帶來的沉重打擊。因此為了保險而加倍地保護,使孩子養成缺乏勇氣不自信的弱點。孩子有時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風箏一樣用繩子牽著他們,他們希望父母不要老是過分細膩地表現出那種關心,這樣在別的孩子面前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沒有能力,甚至當他們看到別的'孩子放心大膽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著會非常厭煩,覺得父母多事,有時候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膽地鼓勵孩子去做他們能做的事,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四,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過份溺愛孩子。孩子需要在良好的關愛中成長,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后一般都比較具有愛心,懂得關心尊重別人。作為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的愛心,孝心和同情心,必然會導致孩子對愛的理解偏狹,便他們既不會珍惜來自別人的愛,也不會去愛別人。父母愛子女,則應為之計深遠,有分寸、講節制的理智之愛才是明智之舉。凡事有一個“度”,一位母親說過一句名言:對孩子要“藏起一半的愛”。意思是以隱蔽的形式收起溺愛的部分,以更深的內涵去愛子女。溺愛會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味順從孩子的要求,就會使孩子變成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他的意愿不能滿足,就會給其他的人帶來難堪,甚至會大發情緒,這時候父母應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約束、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從幼年時期就開始培養,不可能在需要時轉瞬間就可以得到。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拼命賺錢就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唯恐怠慢了他們。這種做法其實是相當錯誤的,我很慶幸我的母親在這方面協助教育我女兒上做得很好。甚至有的時候比我們管教得更嚴厲。
第五,培養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極度催逼自己的孩子,引起孩子的逆反,正所謂欲速則不達。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發現孩子的興趣,有條件的允許下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然后以此來鼓勵他,督促他,推動他,讓他不停地去學習,發展他的長處。在孩子學習有進步了就要給予贊美,這樣能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原則上是少一些對孩子的批評指責,多一些對孩子的表揚激勵,這樣孩子也會變得更自信。當然適當的時候也要給孩子一些挫敗感,讓他學會勇敢的迎接挑戰。
看過這么一段文字:父親值夜班回家,看到女兒一大早就伏在桌子上做功課,很高興,就說:“認真做,下午帶你去公園看荷花。”“可是,爸爸,天氣預報說下午有雨啊!”“那正好啊!”父親說“雨過天晴,荷葉綠油油的更好看,而且空氣中到處都是荷花的香味。”“可雨要是不停地下呢?”女兒還是不放心。“那也沒關系呀,我們就在細雨中看著雨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不也很有意思嗎?”父親笑著說。“可萬一要是下很大的雨呢?”女兒刨根問底。父親更樂了:“我們就找個涼亭,你可以在涼亭里仔細地看青蛙是怎樣躲在像小傘一樣的荷葉下自得其樂的,你還可以看著那些美麗荷花能不能扛得住大風大雨的襲擊。”“那要是不下雨,就像現在這樣陰天呢?”女兒又問。父親撫摸著女兒的小腦袋說:“那我們就在湖邊散步,好好放松放松,明天你就可以更加精神飽滿地去上學呀!”女兒的小臉頓時笑成了一朵花,在美好的期待中,她繼續全神貫注做功課了。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其實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相信這個小女孩還沒有去公園,她心里的那朵荷花就已經悄悄地綻放了。這位父親很聰明,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讓自己的女兒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在這樣的環境下,相信女兒潛移默化的秉承了他的生活態度。我們是否也該學學這位父親,用這種樂觀的心態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象我們小時候,父母只要管我們吃飽穿暖就行了。現在的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以至取得成功。這對于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更新層次的要求。我們的女兒現在才5歲,對于育兒這方面其實并沒有太多經驗,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在督促著我們的成長。
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犯一些錯誤,更不用說是年幼無知的孩子了,所以父母要做的用積極樂觀的心態,用一顆充滿關愛的平常心去正確的引導教育。趁孩子還未長大之前,盡可能多的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生活的點點滴滴,讓他們享受到更多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食糧。同時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但不等同于放縱。對于家庭教育,我們做父母的也處于一個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我相信,通過孩子和父母的互動,再與幼兒園的配合,一定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
【老師聽完李玫瑾育兒的心得】相關文章:
聽完成功演講后的心得08-18
育兒心得12-12
育兒的心得09-18
聽完講座后的心得體會優秀01-29
玫紅色口紅怎么調色11-03
家長育兒心得08-27
育兒心得范文11-09
中班育兒心得11-27
父母育兒心得11-26
育兒心得最新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