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養老金充公
死后剩余養老金要充公嗎?針對這個問題,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人沒了 養老錢不會被“充公”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了國企薪酬、養老“并軌”、職工休假和養老金等社會關注的問題。
國企薪酬改革審核上半年完成
李忠說,“不管是地方國有企業負責人,還是中央部門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制度改革,也都是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我們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其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審核工作。 ”
養老“并軌”即將啟動
李忠說,目前,各地正在抓緊制定貫徹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實施辦法,人社部要求各地在今年5月底以前把實施方案報該部和財政部備案后,啟動實施這項改革。
職工休假權益有待落實
“帶薪年休假制度施行7年多來,多數用人單位能夠依法安排職工享受帶薪年休假。 ”李忠說,“但是仍有部分用人單位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沒有認真執行帶薪年休假的法律規定,職工休息休假權益有待進一步落實。 ”
養老錢不會被“充公”
李忠說,“如果參保人員死亡的,無論是在職時去世還是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時去世,其個人賬戶儲存額的余額是可以依法繼承的。 ”
他解釋說,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既遵循了社會保險的大數法則,體現統籌互濟,又對個人賬戶的余額作了繼承的規定,所以并不存在所謂去世后養老金“充公”的'問題。
拓展閱讀——養老金知識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養老金可以說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石。不過,對于養老金,您又了解多少呢?今天,現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養老金的幾個常識,供您參考。
1、每月到底要繳納多少養老金?
根據國際政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賬戶管理,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養老金在繳納比例上,企業繳20%,職工繳8%。
個人繳費的全部8%進入個人賬戶(私戶),公司繳費的20%全部進入了統籌賬戶(公戶)。
統籌賬戶中,除了全國人民繳納的錢,還包含了財政補貼和投資收益。而個人賬戶實行完全積累制,這錢是完全屬于你的。
小王在北京工作,我們以他為例,他養老金繳存了15年,每月工資都為5000元,那么他每月養老金為5000×20%+5000×8%=1400元。15年下來,他養老金將繳存25.2萬元。
2、如果職工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養老金轉移能轉多少?
國務院2009年對養老金的轉移做了詳細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暫行辦法明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在跨省就業時隨同轉移;在轉移個人賬戶儲存額的同時,還轉移單位繳費的12%。
也就是說,如果你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你的個人養老金可以全部轉走,另外單位為你繳納的20%養老金里面,你可以轉走12%。
《辦法》還規定,為避免參保人員因辦理轉續關系而在兩地往返奔波,參保人員離開就業地,由社保經辦機構發給參保繳費憑證;在新就業地參保,只需提出轉續關系的書面申請,轉入和轉出地社保經辦機構則為其協調辦理審核、確認和跨地區轉續手續。
3、什么情況下養老金能提前支取?
根據現有制度,養老金一般不可以提前支取。只有兩種情況可以提前支取個人部分:一是出國定居,二是死亡。退休時如未繳滿15年,只能提取個人部分。
我們所繳的社保進入了統籌賬戶和個人帳戶這兩個賬戶,如果在辦理退休前去世了,繼承人是可以繼承個人賬戶中的錢。
如果是移民等特殊情況,你只可以把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里的錢取出來,一旦取出來了,這份養老保險也就終止了,無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