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2016逾七成上海市民年收入超過5萬元!

    時間:2021-03-11 15:08:37 工資待遇 我要投稿

    2016逾七成上海市民年收入超過5萬元!

      數據統計顯示,上海男性勞動力的個人收入水平明顯高于女性。下面小編為你詳細的介紹最新相關情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據《勞動報》報道,申城市民收入水平如何?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報告之收入消費篇”,逾七成人年收入超過5萬元,不過大多數人的家庭總消費比例也較高,超過了收入來源的40%以上。

      中等收入占多數

      數據顯示,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及以下”的占29.7%,“5.1萬-7萬”的30.6%,“7.1萬-10萬”的25.3%,“10萬元以上”的14.4%。這意味著,個人年收入在“5.1萬-10萬”之間的市民占55.9%,說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已占多數。

      從家庭年收入來看,家庭年收入在“10萬及以下”的占23.2%,“10.1萬-15萬”的占37.5%,“15.1萬-20萬”的占24%,“20.1萬及以上”的占15.3%。由此可見,家庭年收入在10萬-20萬之間的比例合計已達到61.50%。結合個人年收入與家庭年收入的統計數據,可以認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結構已經初步顯現。

      男性收入明顯高于女性

      統計顯示,男性勞動力的個人收入水平明顯高于女性。

      據了解,女性勞動力的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及以下”和“5.1萬-7萬”的分別占38.8%和34.2%,男性勞動力的對應百分比僅分別為19%和26.2%。但是,男性勞動力的個人年收入在“7.1萬-10萬”和“10萬元以上”的占比分別達到29.7%和25.1%,而女性的對應比例則分別只有21.5%和5.4%。

      此外,不同學歷水平的勞動力的收入報酬也具有懸殊差異。對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而言,年收入在“10萬元及以上”的占21.5%,“7.1萬-10萬”的占30.1%,“5.1萬-7萬”的占32.4%,“5萬及以下”的占16%。而對于大專以下學歷的勞動者而言,年收入在“5萬及以下”的比例就占到52.5%,而年收入在“10萬元及以上”的'則僅占2.5%。

      另外,“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年收入均值最高,達到11.09萬元/年;其次是“企業管理人員”,為10.75萬元/年。緊隨其后的依次是:“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事業單位負責人”(9.15萬元/年),“小業主、自雇者”(8.76萬元/年),“一般專業技術人員”(8.56萬元/年),“技術工人”(8.24萬元/年)。“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的年收入均值為6.85萬元/年,“一般工人”、“退休人員”、“農民”和“失業/無業”人員的對應數據分別是5.66萬元/年、4.38萬元/年、3.5萬元/年和2.05萬元/年。

      家庭總消費開支高

      與去年相比,9.2%的居民的個人年收入有明顯增長,比2015年的4.7%增長了近一倍。52.6%的居民的個人年收入略有增長,而表示個人年收入沒有變化的居民占比是36.3%,另分別有1.7%和0.3%的居民表示收入“略有下降”或“有明顯下降”。

      過去一年,大部分居民家庭總消費占總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其中,29%的居民家庭總消費占總收入的比例居于51%-60%之間,23.8%的居民家庭總消費占總收入的比例居于41%-50%之間,另有19.3%的家庭的這一比例“大于60%”。而家庭總消費占總收入比例在“21%-30%”和“20%及以下”的家庭僅分別占8.9%、1.9%。由此可見,超過七成家庭將40%以上的收入用于日常消費,說明多數家庭的消費水平較高。

      相關閱讀

      部分省事業單位年終獎入社保 豈不變成降收入?

      最近,部分省份將年終獎計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引發爭議。

      心疼當期收入減少的機關事業單位參保者不滿意:本來工資就不高,再從年終獎里劃掉一筆,入社保豈不變成了降收入?為什么很多企業不把年終獎、股權、期權收益通通計入繳費基數?

      參加企業養老的人也不滿意: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待遇原本就比企業高一截,年終獎納入后,未來差距可能更大,改革真的是要縮小差距嗎?

      不同地方的參保者更免不了做比較:為什么有的省份沒提年終獎的事兒,是不是自己所在的地方養老基金不夠用了?

      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影響并不復雜:當期收入降低、未來養老待遇提高,對參保者總體上不構成利益的減少。小細節引來大動靜,背后指向不同人群對養老保險的公平焦慮。

      促進公平,是養老并軌的最大意義所在。此前養老“雙軌制”屢遭詬病,主要是由于“制度軌道”不統一。并軌后,人人要繳費,繳費比例一致,退休待遇計發辦法一致。有了統一的制度安排,養老公平就有了制度基礎,改革因此贏得最大共識。

      此次部分省份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恰恰觸動了人們對制度不一致的擔心。這一風波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大的制度并軌后,還要力爭在操作中尺度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一方面,操作辦法要立足“全國一盤棋”,不同省份、大中小城市,在繳費基數、項目選擇上應當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并做到公開透明。另一方面,要正視多年來企業參保員工繳費工資低于實際工資、最終影響養老金替代率的問題,完善實施細則,使繳費基數的確定更接近真實的繳費能力。

      一談到繳費人們就緊張,也反映了對社保的糾結。多繳多得,這道理講了這么多年,誰都明白。但現實生活中,那些日子過得不太寬裕的參保者,寧愿先管眼下。去年以來,為降低企業成本壓力,我國兩次下調企業繳納的社保費率。實際上,類似的壓力對參保者個人同樣存在,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也由此引起不小的情緒反彈。化解這種糾結,有必要在明確繳費基數的同時適當控制基數、降低費率,增加公民的獲得感,也讓所有參保者愿意據實繳費。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