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繳滿15年還繼續繳嗎?
最近,關于養老金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小伙伴們表示都很關心這一問題。所以養老金是多交合適還是少交好呢?在基本養老保險繳滿15年后,繼續繳還是不繳?下面YJBYS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人社部:養老保險多繳長繳,是劃算的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們持這些想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劃算”。我國正在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退休人員退休時領的養老金,與其工作時的繳費年限長短、繳費水平高低直接相關。
繳得多、繳得長,領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斷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能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養老金待遇主要跟四個因素有關
1、繳費年限長短
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繳費水平高低
繳費水平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退休以后的養老金待遇。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注意,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
4、受退休年齡影響
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后,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這3類人,養老保險多繳多得
1、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自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統一參加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多少與繳費多少掛鉤。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同樣是繳費越多,養老保險待遇水平越高。
2、企業職工參保人員
企業職工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相應的計發月數。
由此可見,參保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息息相關。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一個人每月繳納300元、連續繳費15年,與每月繳納600元、連續繳費25年,兩種情況下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差距很大。
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首先是基礎養老金。政府對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對長期繳費的,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
其次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和政府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參保人員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個人繳費越多,享受的政府補貼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
因此,個人賬戶積累額越多,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