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2015年白領工資多少

    時間:2021-01-12 14:47:59 工資待遇 我要投稿

    2015年白領工資多少

      “企業日子好不好過,中層感知最深刻!”

    2015年白領工資多少

      在企業中,中層被認為是中堅力量,上要落實執行企業的戰略布局,下要帶領員工拼業績,可謂承上啟下,不可或缺。

      他們是企業戰略執行的關鍵環節,因此被稱為連接企業和社會的“傳感器”,他們帶領員工拼殺在企業或市場的一線,因此最能深刻感知行業和市場的冷暖變化。

      2015年,經濟形勢怎么樣?各行各業的中層是如何感知和認識的?

      在這些中層身上發生著什么故事,傳遞出什么的信號?

      受訪人:曲惠影

      職位:星級酒店的餐廳經理

      戰績:考核指標完成率50%

      困惑:降低姿態轉型但收效有限

      “手工巧克力和平安果,數量和包裝,再跟對接部門確認一下,這個節骨眼上千萬別掉鏈子。”23日一早,開過酒店中層例行的早會、接到一堆最新指令后,回到辦公室的曲惠影抓起桌上的辦公電話,叮囑手下“落實”圣誕節期間用于促銷的禮品。兩天后的圣誕節,將是她與團隊本年度迎接的“最后一役”。

      曲惠影清楚,在這樣一個萬商皆促、競爭激烈的節點上,誰也不敢輸,也輸不起。

      年初信心滿滿

      年底焦慮

      曲惠影是本地一家星級酒店的餐廳經理,也是做到這一職位為數不多的80后。和所有行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一樣,她的工作主要圍繞上下兩個方面。對上,她要對總經理負責,按照酒店高層思路執行日常工作。對下,負責手下38位員工的日常管理,餐廳經營的服務和協調,帶領團隊按照考核任務完成銷售和利潤,以及對散客市場的開發與維護。

      “抗壓能力強,善于管理團隊,有開拓精神”是高管們對曲惠影的評價,她也一直是酒店重點培養的潛力干部。

      今年年初時,曲惠影對完成餐廳全年考核任務信心滿滿。為了讓工作順利開展,她甚至連續用了幾個工作日“精雕細琢”了幾套餐廳服務和節點營銷預案。可是一年過去了,現實卻給了她沉重一擊。初步統計顯示,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標只完成了50%。在冰冷的現實下,曲惠影早已心力交瘁。

      從根上找原因!曲惠影認為,低迷的餐飲消費市場是拉低業務量的直接原因。

      一直在努力但難見成效

      在大背景下,訂單下滑、客單消費價格降低、客戶流失相當嚴重,中低端餐飲門店爭推團購,資本市場不計成本地O2O補貼,都成為酒店盈利的絆腳石。

      “餐飲行業不景氣持續兩三年了,限制‘三公’消費以及后來的反腐舉措,都讓公務接待大幅縮減,即便有,也是光開會不吃飯,要知道這曾是酒店收入的大頭。因此,酒店一直在尋求轉型。”曲惠影說,其實自己心里也早有準備,了解市場的嚴峻程度。但對于酒店來說,去年曾在商務接待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沒想到今年的商務接待同樣陷入低迷。

      對于日常開銷不菲、需要充裕現金流“補給”的星級酒店而言,沒完成任務意味著什么。這讓入行5年的曲惠影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

      她透露,酒店今年給餐廳定的任務是全年營業額700萬,另外節點促銷和散客開發等都與績效掛鉤。年終將至,任務未達標,領導著急發脾氣,員工賺工資越來越少,兩頭都不滿意,自己像“夾心餅”兩邊受壓。

      “挨領導批評都沒啥,關鍵員工這塊,我們的任務是全部門人一起背,正常情況下員工月工資3000左右,現在最少的只有2000元出頭。”她說,員工心里不得勁。

      曲惠影為了過考核關,也曾多方努力。比如取消15%的服務費招攬散客,升級菜品推出多輪美食節,向客戶推出增值套餐、贈送招牌菜、掃碼送禮、推出二十元左右的家常菜等手段。

      “市場反饋不好誰也沒辦法,平心而論,酒店是一個整體,餐飲只是一個板塊,更何況今年付出的努力比往年還要大。但工作就是這樣,上級不看過程只看結果,而員工也是一樣,收入高低決定工作熱情。”她無奈地說。

      不敢斷言的2016

      再過十幾天,曲惠影所在的酒店將舉行年末員工大會,會上每個板塊的負責人都要對過去一年進行總結,對下一年度拿出意見和展望。

      往年到了這時候,曲惠影的PPT早已有了眉目。但今年,她只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沒有思路,我能夠落實的只有這一年的成績和不足,有啥說啥,這些內容占到了PPT的一半。但對于下一年度的展望,真的無法判斷。”曲惠影說,就目前高端餐飲而言,經過這么多年的轉型后,確實放低了姿態,但利潤并未得到好轉,這也是本地多數星級酒店難言的痛。

      與此同時,行業內部缺乏清晰的經營模式和轉型路徑,也沒有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中高檔酒店日子不好過,其實小店也強不到哪去。我們做過調研,與去年同期相比,無力經營、收入下降、出兌閉店的情況也不少,賺錢的也就是成本小、有特色的一小撮。”她說。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餐飲收入3034億元,同比增長11.5%。環比來看,11月餐飲市場發展增速大幅回落,餐飲收入增速環比下跌0.9個百分點。而第三方機構給出的數據顯示,眼下國內餐飲業平均利潤已經跌至10%以下。

      一個星期前,曲惠影的同事給她送來了2016年全新的臺歷。她沒有拆開,而是把它放進資料夾里,并對身邊同事說,舊歷還未翻完,讓新歷再神秘幾天。

      對面墻上的彩印板記錄著每月宴會預定和餐廳服務數據,也是考核指標。曲惠影瞄了一眼12月欄,不愿多語。

      未來4類餐飲店面將成為“潛力股”

      吉林省商貿服務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賈東平認為,回顧2015年,本地餐飲業的發展總量快速增長,但因同業競爭過度,轉型方向不明,與兩年前相比,單店收入、利潤下滑10%-50%。作為現金流較好的餐飲業,經營者競相涌入,開店數量過多但風格趨同,特色不明,人力、食材成本上漲,導致50%以上的新店無法收回成本。民以食為天,誰也不能否認潛在的市場需求。根據調查和分析,未來商務綜合接待、高中低檔婚宴、商業綜合體餐飲以及特色風味美食將是拉動市場繁榮的主要力量。

      市場忽明忽暗

      房產銷售“白忙”的一年

      受訪人:吳佳

      職位:大型房產中介公司銷售總監

      戰績:一二手房銷售成績單接近最低及格線

      困惑:千呼萬喚費盡力,還是難以換“成交”

      平安夜當晚,吳佳的晚飯在外解決。一同聚餐的朋友中,不少來自地產圈同行,有房產經紀人、房地產公司銷售總監、二手房中介店長……

      開餐前大家圍坐著嘮閑嗑,雜七雜八的話題,多對單、單對多,交叉侃了一圈后,因一個話題的出現,突然入共鳴時間———大談政策的利好,吐槽糟糕的市場,抱怨下滑的收入,還有“壓力山大”的境遇。

      什么話題讓他們不謀而合,又是什么讓他們敞開心扉?答案是———賣房子!

      聚餐嘮房子 牽出市場“冰溜子”

      飯局上,最先拋出今年房子賣得怎么樣、工作壓力大不大這一話題的就是吳佳,最先接茬兒的則是老肖。

      吳佳,長春本地一家大型房產中介公司銷售總監,日常工作除了管理公司旗下20多家房產中介門店,還兼任公司一手房事業部主管。

      “我這個好友老肖是高新區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經理,手底下有將近30人,就在吃飯前,他還領著員工做促銷,沒辦法,任務完成的太差了。”吳佳告訴新文化記者,老肖這一年真是不容易,起早貪黑,年初頂著壓力,心血沒少付出,但結果卻相當糟糕。

      聽聽老肖吐槽的那些事:開盤大促的6棟商品住宅,從團隊成員手中售出的不到三分之一。打廣告發傳單,好不容易招來幾組看房客,卻都是奔著禮品來的,買房的微乎其微。售樓員說得口干舌燥,成功率也不高,賺不到提成(總房款的千分之一),團隊成員要么流失,要么跳槽,大會小會挨批評,和去年相比收入得降40%。

      “他不是沒有能力,過去幾年,房子就弄了四套,你說得賺多少錢?”吳佳說,老肖現在的處境應該是入行以來的最低谷,比2009年還要糟糕。

      與老肖類似,其他地產圈好友也有同感。市場不給力,房子賣不動,待售房源多,收入沒見漲,工作壓力大,成了各位的共識。

      年初升職壓力劇增責任更大

      “我現在角色比較特殊,用單位同事的話說,屬于跨界經理。”吳佳告訴記者,從擔任二手房中介銷售主管開始,一直就跟二手房打交道。

      今年開始,公司因市而動,看到傳統業務收入下滑,各房地產商營銷手段滯后、集客乏力、買房者資源過于隨機這些問題后,與本地15家房地產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通過自有渠道,“幫銷”一手房源。

      “我除了管理二手房這部分工作,還兼任一手房事業部主管,外人看來是職位高升,但如果不是親歷,誰也想不到其中的難度。”在二手房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吳佳看來,房地產公司放著錢不賺,把一手房源交到外人手里,一定是因為開拓市場難度太大。二手房銷售也不輕松,低傭金中介攪亂市場,線上平臺的端口費用漲價,多渠道售房時代來臨……

      吳佳清晰地記得,在此前公司的高層辦公會上,領導認真地說:“卸下包袱好好干,年底給你們慶功。”作為公司中層,她知道這句話背后隱藏的期望。

      公司對中層考核的大指標主要有兩個———銷售量和傭金收益。每月例會,高層都會進行同期業績對比,用數據說話。據她介紹,自己每月的工資收入由基礎工資+傭金提成+管理績效構成。能拿多少錢,除了基礎工資外,其他全靠業績。

      “想要在領導那里有話說,就要把房子賣好。”從年初開始,吳佳加倍努力,力求事業有所突破。

      市場忽明忽暗 磕磕絆絆結果一般

      堅定信念和憧憬未來,對于壓力中的企業中層來說,是勝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但遭遇忽明忽暗的市場,那份自信就大打折扣了。

      “這一年就是興奮和失望交織,雖然也有一些利好出現,但在整體風向仍不明朗的前提下,一二手房整體銷售只能說接近最低及格線。”她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二手房門店,月零成交的時候不少,全部門店平均下來,月均成交4套,稍微弱于去年。

      如吳佳所言,今年市場的利好政策的確出了不少。“330政策”,對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購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4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擁有一套住房并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購房,最低首付30%。

      2015年央行先后五次降息,商業房貸利率已是近十年來最低,公積金貸款利率也同時創下了歷史新低。同時,多項舉措切實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包括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這些對市場都是利好消息。

      可以看出,中央陸續出臺的各項房地產優惠政策,都是為了讓市場更加活躍。但在吳佳看來,利好雖有,但在市場中激起的漣漪并不明顯。

      “一手房我都派人常駐銷售處,二手房團隊幾乎都不休息,你說這樣的狀態,再不出成績,真不是個人和團隊的原因。雖然領導沒劈頭蓋臉的說我,但我知道領導不滿意,這沒辦法,真努力了,不是我們不行,其他公司也一樣。”吳佳認為,眼下這種局面,與買方市場追漲心態、高庫存、民間對于房價走勢看低都有關。

      她的判斷并非沒有道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近7億平方米,而去年同期尚不足6億平方米,一年陡增1億平方米,處于歷史高位。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全國已竣工待售的商品房面積約為6.96億平方米,在建未售面積約為48億平方米,待開工面積為8.5億平方米(以2.4的容積率計算),全國整體庫存約為63億平方米,按照過去3年平均銷售速度來計算,需要5年時間消化。

      此外,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樓市定下了基調。此次經濟工作會議時隔兩年之后再提房地產,重點抓去庫存,“穩定房市”重新成為中央經濟工作的關鍵字眼。

      不久前,高層找了吳佳談話,指出不足、給出方向,并透露,明年職務不變。“一年下來,結果一般,真有點不甘心。”平安夜當晚,吳佳跟記者透露。她許下了多個愿望,好幾個跟賣房子,賣好房子有關。

      新政為房企帶來契機 但巨大依然壓力

      房價點評網高級分析師王宸認為,2015年無疑是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年。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土地市場的成交一直表現不佳,各房企除對熱門地塊有所關注外,拿地的熱情普遍不高。大體量上市的情況更是近乎絕跡,市場的銷售壓力依舊存在,房企在推新時多為量力而行,更為謹慎。此外,新政效應和市場回暖為房企帶來契機,但仍然有部分房企由于銷售不佳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從訂單驟減到經常性放假

      HR“來去匆匆”的一年

      受訪人:張志強

      職位:長春某汽車模具生產企業HR

      戰績:幫助企業完成裁員目標

      困惑:辛苦招來的人又不得不裁掉

      實體經濟沉寂、內需增長乏力,部分企業產能過剩、開工不足,“裁員”“降薪”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對于人力資源主管而言,這是一個糾結的工作。

      張志強(化名)是長春某汽車模具生產企業人力資源(HR)主管。這家滿負荷運轉時員工達300余人的企業,今年下半年以來已陸續裁員近50人。

      “訂單量突然下滑,上半年費挺大勁兒招來的人,試用期還沒過又得裁掉。”言語中,張志強透露出諸多無奈。

      往年加班加點

      今年干干停停

      張志強所在的企業是長春數以百計的汽車配套廠家之一,主要生產汽車模具、內飾、各種零部件和天窗組件等。

      從全年來看,汽車配套上游企業的要貨高峰集中在六七月和年底兩個時間段。往年六七月份,工廠要加班加點趕進度,工人工作量飽和。實在忙不過來,坐辦公室的人都要上流水線修件。

      “哪有什么休息呀!忙起來,半個月一倒班,干15天能休一天就不錯了。”回想起前兩年夏天工廠熱火朝天趕訂單的場景,張志強感受更多的是懷念。

      今年的情況大不相同。雖然每周能撈上雙休甚至“三休”,法定節假日前后還能多放幾天假,但這樣的狀況卻讓人悵然若失。

      “往年這會兒都沒有放假的說法了,法定假日都得加班。可今年的‘旺季’卻是干干停停的。”張志強在這家企業工作3年多,企業成立也有15年了,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突然間產量下降”。

      訂單減半

      計件工人留不住了

      雖然對行業不景氣有所預期,但突如其來的訂單量驟減還是讓企業管理層和張志強本人“措手不及”。

      “民營企業,老板得考慮如何撐下去。沒那么大的需求,訂單減少,開工不足,原來配備的那些工人、技術崗位人員還有辦公室人員,現在用不了那么多,首先就得考慮減員。”張志強說。

      對于裁員,身為人力資源主管的張

      志強最初持保守觀點。他給老板提出的建議是根據生產情況,考慮給員工放假以節省部分人員開支。另一方面,賺不到錢的一線工人也有陸續主動請辭的。這樣來看,還是不要輕易用裁員的辦法,尤其是關鍵的技術崗位人員。

      6月份本來是生產旺季,但今年該

      月份的訂單量卻同比驟減一半。老板采納了張志強的建議,“經常性放假”。

      這讓那些沒有底薪、拿計件工資的

      一線工人坐不住了。企業有300多人,其中80%是一線工人,其余20%是拿月薪的辦公室人員和技術崗位人員。在一周“上四休三”的情況下,一線工人走了一批,而辦公人員和技術人員到手的月薪也比以往減少了大約1/3。

      好不容易招來的人兩個月后不得不裁掉

      執行了差不多兩個月的“經常性放假”和變相降薪后,經營形勢并未好轉。“需求方沒有明確答復什么時候恢復正常訂單。”老板要求采取進一步措施———裁員。張志強也不好再說什么,只能執行。

      裁員要考慮兩點,按照現有的產量和需求能留多少人;一旦恢復生產,還得有一部分后備人員可供調用。“老板給了個大框,比如同一個崗位,原來是4個人,需要砍掉2人。裁誰不裁誰,基本上還都是分管副總拿主意。”張志強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他更多扮演的是一個“上傳下達”的角色,把任務推到部門負責人這塊,由部門負責人認定哪些人員需要調崗或辭退。而后由部門負責人和分管副總分別與員工談話,涉及到補償等問題談妥后,他負責落實。

      “這種事情挺敏感的,好多事情都得避諱一點。也不用我們出面,談不上為難不為難,盡量不給自己制造麻煩。領導決定的事兒,執行就是了。”33歲的張志強說,在職場打拼,一些必要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他坦言,企業主管副總是股東,想裁掉誰會直接和對方談話,人力資源的建議不會起很大作用。

      從7月底、8月初開始,通過裁員,企業減掉了大約40人,包括20多名一線工人,另有15個技術崗位人員。

      張志強說,這個過程使用了一些必要的裁員規則,比如“裁新留老”以減少補償成本等。但其中一些人的離開,讓他頗感無奈。“今年二三月份的時候,我們要招聘兩名質量工程師,這個崗位本來應聘者就不多,而且我們公司位置偏遠,正常是單休,存在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所以人挺難招的。”張志強表示,這次足足用了兩個月,好不容易招了兩個挺不錯的人,主管也挺相中的。5月份到崗,沒想到7月份公司裁員,其中一名就在裁員名單中。

      期盼生產回暖 累點兒也行

      “HR的職責之一就是招聘,企業面臨的大環境如此,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裁員,對企業也是有好處的。”經歷了近半年來的裁員風波,張志強表示,“裁員降薪”從本質上來看是企業在困難時期維持正常運轉的一種“主動應對”,雖然會對企業文化、人才構建等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也是在特殊時期“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前期的裁員和放假減產等措施,公司庫存基本已消化完。11月份開始,進入年底業務高峰期。“目前來看,訂單量有所增多,生產也逐漸恢復,有些崗位又出現了人手不夠用的問題。”張志強告訴新文化記者,近1個月來,一線工人又新招收補充了一些。

      “企業生產回暖了,我這塊來年工作累點兒也行啊。”張志強告訴記者,年前人才市場招聘比較淡,等到年后春季求職高峰期,企業生產也恢復了,他還得為招聘新員工、試用期考核等做打算。

      企業利潤下滑 傳統行業被動離職增加

      前程無憂職場顧問肖丹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陷入低潮,帶動離職率進一步升高。從各行業人員離職率來看,制造業、傳統服務業、消費品行業分別為20.9%、19.8%和19.6%。

      傳統服務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崗位可替代性較高,離職率一直處于較高狀態。另據了解,2015年我國經濟在總體平穩基調下繼續呈現弱勢,企業投資狀況與盈利狀況均受到較大影響,此外,制造、能源化工、消費品等行業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多數地區2015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漲幅為持平或下調,反映了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的現狀,更多企業在調薪方面趨于保守。

      編輯:單桂志美編:徐楠

      月收入過萬跌到三千 銀行白領手頭漸緊的一年

      受訪人:李玲

      職位:某國有商業銀行城區支行網點負責人

      戰績:績效減少了三分之二

      困惑:第一次感到工作、家庭“雙重”壓力

      高檔百貨,從此告別;生活用品,網上下單;買菜做飯,盡量不去餐館;看電影,也學著淘特價票;管理團隊,有心無力……

      從下半年開始,李玲生活重新定義,工作相當操心,壓力增加。這樣的變化,讓閨蜜、同學們十分不解。

      在他們眼里,李玲雖算不上富婆,但在銀行工作還算輕松,收入是工薪階層中的“翹楚”。況且,她生活一貫追求品質,花錢從來不算計,最近突然變得節省“會過”了,真讓人詫異。這還得從金融業利潤下滑和暴風驟雨般的薪酬福利調整說起。

      薪酬突變急劇縮水的工資條

      李玲是某國有商業銀行城區支行網點負責人,如果按照體制內職務劃分,她算得上“正科”級了。

      在該銀行系統內,這種職級的優勢和最大的“紅利”就是薪酬。李玲的收入大約是普通基層員工的2.5倍,工資構成主要有三大塊,分別為基礎工資、基本績效和戰略性績效。其中,基礎工資就是固定工資,根據崗位工資和工齡等要素核算,每個月為3100元。而基本績效和戰略性績效與單位整體經營業績掛鉤,靈活發放。

      李玲說,如果用百分比呈現,基礎工資和績效占比分別是30%和70%。不難看出,績效工資對李玲收入的貢獻率極大。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李玲都拿著較高的薪水,工資外還有過節福利,如果轉化成現金,每年都在1.5萬左右。就在去年,每月稅后1.1萬左右的工資,還是讓身邊的小伙伴兒羨慕不已。但從今年初開始,讓她引以為豪的薪酬,卻來了次讓人難以接受的大跳水。

      “經濟大環境欠佳,銀行貸款不良率持續上升,各項指標都完不成,日子不好過。”她說,今年的上半年開始,績效減少了三分之二,每月工資變成5000元左右。而從下半年開始,戰略性績效和基本績效全部取消,每月拿到手的只有3100元。福利更是不敢奢望了,湯圓、月餅都不發了,更別說購物卡和現金了。

      為生活發愁日常開銷吃老本

      從過萬的高薪到月入3100元。過山車般的收入,搞得李玲心里不是滋味。作為銀行中層,她第一次感受到生活壓力。

      “孩子今年高一,下課要補習,每個月16節,一堂課1小時,費用270元,每月要4320元。就我這點工資,給孩子上課都不夠。”李玲說,丈夫也在同一系統上班,工資一直不高,每月5000元左右,如果再隨個份子,生活緊巴巴的。

      收入的銳減,讓李玲對待消費變的謹慎了。

      “不瞞你說,我們兩口子現在都開始吃老本了,都這個時候了,怎么省錢就怎么來吧。”她告訴新文化記者,過去經常逛的高檔百貨,二三千元的小衫,穿著好看就買。現在一色網淘,連買電影票都要“秒殺”。過去動不動就聚會,不想做飯或不知道吃啥好就去飯店,現在基本都是在家吃飯。

      “雖然各銀行薪酬、績效構成有所不同,但減薪、減福利那是普遍現象,短期內還會持續下去。”她透露,自己在銀行系統工作了二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幾次輪回:2000~2004年,銀行業整體步入寒冬;2005年~2006年,又進入黃金時代。

      據了解,進入2015年,隨著市場利率化的推進以及貸款風險的加劇,頹勢再次顯現。“目前了解到,長春市內部分銀行,工資和績效平均降幅在40%~50%之間,這還是保守估計。”她說。

      人心渙散上批下頂受夾板氣

      雖然很多人不表露,但身在國有銀行,或多或少會產生對體制的依賴,工資降低后,散漫的狀態和較差的執行力暴露無疑,大家覺得,干好干壞一個樣。

      “加個班不情愿,管理稍微嚴格點,就甩臉子,我這領導當的憋屈。”她告訴記者,降薪后,很多柜員工資都是2字開頭,心里一萬個不滿意,但人家心里有底:反正有“編制”,干得不好能怎樣?誰也動不了。

      她透露,有的員工效率低,遭到客戶投訴的次數多了,領導就會打來電話質疑。

      郁悶至極的時候,李玲甚至想過調動崗位,不賺這份錢也不操這份心了。

      “對于領導的批評,只能誠懇接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真是兩面受氣。”李玲坦言,常常是上班一天,不開心的事情一大堆。現在,最盼望行業好起來,工資漲回去。因為這樣,員工熱情才會再次被點燃。

      銀監會近日發布2015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已達1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78%,與此同時,銀行業的利潤增長維持在個位數字,截至三季度末,銀行業實現凈利潤12925億元,同比僅增長2.21%。

      2015年三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20%,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16.68%,同比下降3.11個百分點。

      凈利潤增速放緩的同時,信用風險卻在上升,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6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身為管理層的李玲有種預感,如果行業整體收益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轉,在收支不平衡的背景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網點裁撤。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戴腳銬跳舞 發揮早已不自如

      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稱,銀行在百姓心里,個個都是賺錢如麻的主兒,沒有人懷疑他們的吸金能力。但2015年銀行業利潤增長下降,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家調整產業結構,銀行內部大幅提高計提撥備。二是經濟下行導致資產質量下滑,一些雖能保就業的企業,卻深陷產能過剩之中。戴著腳銬跳舞的銀行業,發揮早已不自如。 新文化記者 欒喜良

      燒錢補貼圈市場 O2O公司運營總監“打雞血”的一年

      受訪人:孫巖子

      職位:互聯網O2O公司運營總監

      戰績:微信粉絲量完成率200%,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

      困惑:如何擺脫“燒錢魔咒"?

      “不干互聯網可以去拍韓劇思密達”,曾有人這樣評價他。帥氣、干練、有型是孫巖子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孫巖子堪稱互聯網新銳,在一家本地的O2O洗衣公司擔任運營總監,他所在公司的業務模式大致為:手機微信下單,免費上門取送,洗衣按袋計費,中央工廠清洗。

      去年11月,孫巖子還在一家餐飲企業上班,偶然發現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新消費模式新鮮而有趣。今年1月,三十而立的孫巖子就跳槽,成為這家公司的運營總監。沒想到,這家70人的新創企業,員工平均年齡27歲。

      難道逃不出“燒錢”魔咒?

      微信下單,衣服還能按時送回來嗎?對于O2O洗衣這種新模式,消費者有各種擔心。

      用戶不了解,成為孫巖子拓展業務初期遇到的最大障礙。直到4月份,公司運營已有5個月,下單量仍一直上不來,每天僅四五十筆訂單、送洗衣物量四五百件,遠未達到每天100單的預期。

      “有研究顯示,一個消費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長春受區域限制,消費理念的更新不及北上廣深,對于新模式的接受需要時間,也需要辦法。”孫巖子最先做的,就是打消用戶的顧慮,比如上門取件的物流人員必須著工裝,顧客下單后,物流人員還沒上門,就會收到取件人的照片、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方便用戶核對。

      另一個難題是,O2O企業難逃“燒錢補貼”的魔咒,孫巖子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

      “為了吸引用戶了解這一新式服務,我們在社區提供免費試洗、一元體驗等。當時的第一落點是推廣公眾號、增加粉絲量,為此動用了各種資源。持續到5月份,用掉了初期500萬元的市場推廣預算。之后我們通過發卡和電子券的方式,每單補貼30元,截至目前已投入1000萬元。”孫巖子說。

      大力推廣起到了一定效果,6月到9月間,線上日訂單量達到100~200單,包括生鮮配送在內的跨界合作者也陸續找上門,機會更多了。

      市場太大燒錢乏力怎么辦?

      “創業初期太難了,吃了不少閉門羹,經常是還沒等我把想法說完,就被連推帶趕地攆了出來。”孫巖子說。

      一個月5000公里,平均一天近200公里,孫巖子就這么在長春市跑,約見線下實體店經理、政府官員、朋友的朋友。跟傳統的“酒桌文化”不同,見面地點也頗具“網中人”特色———咖啡館。一年喝了上千杯咖啡,最多的一次,從下午2點到凌晨2點,12個小時連軸轉,先后來了20多個人,大家坐在一起聊互聯網、聊圈層,喝1000多元的咖啡。忙起來,沒了時間概念,飯點兒也被徹底打亂,要么是沒時間吃,要么是為了應酬一天到晚一直在吃,最多時一天吃了6頓飯。

      “市場太大,包括打車軟件、外賣O2O在內,經常是砸下大筆錢都聽不到一個響,總有‘燒錢乏力’的時候。”在孫巖子看來,通過各種“補貼”、優惠換來的客戶,很多并非精準客戶,當低價沒有了,這部分客戶也就流失了。互聯網項目,品牌價值意味著估值溢價。自己一點點拓展市場雖然累,得到的回報卻實實在在。幾個月間,孫巖子又結交了不少朋友、積累了更多的有效資源,微信群就加了300多個,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活動,獲得了可觀的傳播效果。

      打雞血似的狀態

      如何繼續?

      “工作量太大,現在是做得多賺得少。我計劃明年自己創業,第一年定下個年賺百萬的目標。”現在,孫巖子的月薪1萬有余,在長春不算低,但他并不想止步于此。在采訪時,他笑稱要面向社會征婚,擔心自己打了雞血似的工作狀態持續下去,很難找到女朋友。

      過去一年,老板給孫巖子及其團隊提出了框架目標及要求,而他主動給自己加碼,制定了粉絲10萬、對接商家300家以上等量化目標。目前,微信服務號粉絲已達20萬,很多大型連鎖餐飲、藥店、商鋪等合作商家都已拿下。

      “長春市現有洗衣店4000家左右,年洗衣額20億元,市場份額很大。”孫巖子表示。

      2016年,他計劃將觸角伸回到線下,目標是做1000家加盟門店,并對后臺軟件進行完善,搭建更多功能,基于客戶需求,發展一些包括水電煤氣電話費繳存等“外延”服務,增加客戶客戶粘性,形成一個共享圈層。本地O2O垂直服務,是未來要堅持走下去的路。

      “不以打工者的心態工作”是孫巖子對于自己工作的定位。之前做餐飲運營時,他跟老板就處成了朋友,現在,他同樣把這份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去做。他的努力也得到了老板的認可。“明年我打算去學習充電,老板出錢,這邊還給我開著工資。”除了目前的這份工作,2016年,孫巖子還有一些自己的創業想法和計劃要實施。

      混戰中的O2O將迎來理性回歸

      O2O即OnlineToOffline(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

      龐大的用戶基數是O2O行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前提。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6.01億人。自2011年起,國內O2O市場迅猛增長,一直呈上升趨勢,雖然近年增速有所回緩,但預計2015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將超過4600億元。

      “O2O沒有干掉、而是擁抱傳統產業。”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丁道師在接受新文化記者采訪時說,過去一年,中國的創業浪潮中,出現了很多互聯網模式,O2O是最火的,包括洗衣、餐飲、美容美發等行業,孫巖子所在的公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催生出來的,這些公司都在探索互聯網+的新模式,線下消費與互聯網融合如火如荼。除了國家的政策支持外,為了培育市場、獲取用戶所采取的“戰略性虧損”也是助推其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將是混戰中的O2O迎來理性回歸的一年,許多行業將結束無序的價格競爭,回歸正常的商業邏輯;四五線甚至農村地區將是O2O后續落地和覆蓋的發力點。與機遇并存的是挑戰和競爭,市場需求增加了5倍,創業者增加了50倍。快速發展的背后,同樣會有一部分企業被淘汰。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