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員工待遇怎么樣
百度CEO李彥宏在年會上透露,有員工拿到了50倍月薪年終獎,在2014年完成IPO的阿里巴巴公司顯然更為大方,有阿里巴巴員工爆料,某員工拿到了現金加股票總額為207萬元人民幣年終獎,相當于月薪的100倍。
網絡公司的高薪資
據阿里巴巴的員工爆料,一位月薪2萬多的員工年終獎為15萬人民幣現金和3,000股阿里巴巴股票,按照目前阿里巴巴103美元的價格來計算,這位員工的年終獎總額為207萬人民幣,相當于月薪的100倍。
無論是百度的50倍月薪年終獎金還是阿里巴巴的100倍月薪年終獎金,均反應了網絡公司的薪資水準高于傳統產業公司。據第三方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平均年終獎分別為7,855元人民幣和8,523元人民幣,甚至不到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員工一個月的薪水。
年終獎金的多少是與整體薪資水準掛鉤,員工在入職時往往已經與人力資源部門談好了具體的年薪(包括部分年終獎)。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網絡公司一般是開出N倍月薪作為年薪報給應聘者。
年終獎金基礎額度再上加
百度公司2014年Offer為14.6薪,即每年發14.6個月薪水,其中兩個月薪水作為年終獎金基礎額度,浮動額度依據員工的績效和公司的業績而定,比如2012年百度股價大跌,部分員工的績效計為0,無浮動年終獎金;2014年百度在移動平臺收入提升,股價反彈,公司則拿出了更多預算用于獎勵員工。
騰訊公司的年薪以15.3薪計算,年終獎固定額度為3個月薪水,績效考核過低的員工也可能無法拿到這部分年終獎。普通部門的年終獎平均為3倍月薪,游戲和微信部門業績遠高于其他部門,員工年終獎多達20倍月薪很常見。
阿里巴巴的年薪以16薪計算,最多可拿到9倍月薪現金年終獎,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會給表現突出的資深員工配股,隨著阿里巴巴的業績長紅,股價也是水漲船高,這部分年終獎金具有升值潛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網絡公司都這么“土豪”,新浪、小米、京東等公司的年終獎金大多在2倍月薪左右,年終獎金的多少與公司的獲利水準有直接關系,員工能拿到多少年終獎金還得給公司貢獻了多少利潤,在網絡公司的業務形成一定規模之前,利潤水準多半是慘不忍睹。
當然也不是所有沒有盈利的公司都對年終獎非常吝嗇,一些新創公司為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拿到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募資后,對員工開出的年薪還是非常慷慨的,目前完成募資的新創公司的年薪起價就是16薪,外加公司期權,一旦公司IPO則有望一夜致富。
2015年,互聯網巨頭成畢業生新去向、跳槽高潮也因此引發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之后,馬云身價暴漲成為中國內地首富。而阿里巴巴也拿出30億獎勵員工,回饋大家的辛苦付出。而上萬名的`員工因為這筆獎勵獲利,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非常羨慕。據悉獲得這筆獎勵資金的員工,未來4年繼續在阿里工作,將會有獲得公司股份的機會。內部人士也透出消息稱,今年的30億獎勵員工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獎勵中的一部分。網友們也紛紛為馬云點贊,稱這樣的老板才是員工心目中的好Boss。也有網友調侃稱“阿里巴巴還招人嗎?”
不管是阿里也好,還是百度也罷,即便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程序員工資也都在1-2萬,有個三五年經驗的,工資就更不得了了,幸運的話還能分到點股份,哪怕一丁點兒,那怎么著也是個百萬富翁了。
在2014年的中國行業薪酬排行榜中,IT互聯網行業勇奪狀元,金融業拿下榜眼,房地產獲得探花。IT互聯網行業的平均稅前收入已經超過了15萬,遠遠高于其他行業,此次百度、阿里曬年終獎,無疑更是讓互聯網這個行業錦上添花。
2014年年末、2015年伊始,又到了中國的跳槽季。一份來自微博、微信、QQ、百度貼吧等社交平臺的跳槽問卷顯示:IT互聯網成為了2015年求職者求職和在職者跳槽的首選,其中百度、騰訊、阿里更是首選中的首選。在中國,即便是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個個都是大款,他們拿到幾千萬的風投,也絲毫不吝嗇用高工資來吸引技術人才,因為人才對一家創業公司的發展更重要。
調查報告還顯示,很多非互聯網行業求職者都表示要進入到互聯網公司上班,有很多沒有互聯網技術的人甚至還表示要到一些培訓機構去學習。這毫無疑問會引發IT培訓的火爆,而2015年互聯網IT行業也將會迎來一場跳槽高潮。
相關閱讀:前阿里員工自述:我為什么離開了阿里巴巴
當阿里巴巴上市攪得整個世界都熱鬧起來的時候,生活在杭州的小夫妻大明和小月(應采訪者要求均為化名),時而也會和其他人一樣討論一下,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心情:2年前,他們也曾是阿里的一員。
“價值觀考核”
大明是2010年進入阿里的。彼時,阿里的風頭還沒有這么勁兒。在尋求工作的畢業生心目中,阿里也就是一個一般的互聯網公司,開的薪資待遇相比其他同類企業還略低。
正在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碩士研究生的大明,最終選擇了到阿里就業。因為此前阿里到浙大有過宣講會,打動了包括大明在內的很多畢業生的心。
剛進阿里,大明很開心。當時阿里剛剛搬進位于杭州西溪的新大樓,一切都是新的,“滿眼的朝氣”。新員工入職一周不上班,而是被帶到外面進行培訓。素質拓展活動,阿里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針對每個員工的職業規劃,這一切讓新員工們迅速熟悉起來,加深了對阿里的理解。
培訓結束正式工作,大明的崗位是用戶體驗設計師,通俗點講就是設計符合消費者習慣的網頁,大學里學的東西并不能直接拿來用。但是不用擔心,阿里安排了一對一的“師傅”手把手教新員工,一兩個月后,大明的工作上手了。
“阿里的設計工作有一套自己的規范,設計師必須按照規范來。”大明說,這個規矩讓新員工比較容易上手,但是也限制了設計師的發揮,為之后大量設計師的出走埋下伏筆。
更讓大明苦惱的是阿里的考核制度。阿里對員工的考核分為兩部分——工作量和價值觀,后者占比超過五成。價值觀可以概括為“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每項都有具體的考核條款,且分5個評分標準。每季度末,員工先進行自評,然后再由主管打分,最后交人力資源部定分。這不僅是工作要求,更與個人晉升、獎金直接相關。
“價值觀雖好,但是難以量化。”大明認為,這最后就演變成了價值觀如何由主管說了算。
曾經,大明的主管拍著他的肩膀說,熬個5年就可以拿到阿里的股權激勵了,很大一部分老員工都是有股權的。根據阿里的規定,員工不管是走技術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都有十幾個級別,升到7級就可以有股權獎勵。但是大明沒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口頭的,算不得數的。到時候,拿到股權又怎樣?這個晉升路走下去也許失去的會更多。”
2年后,碰到獵頭挖角,大明離開了阿里。
自主創業的誘惑
阿里IPO路演期間,小月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了這一消息,并附上馬云那句著名的話:“夢想這個東西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小月對阿里的感受跟丈夫大明不大一樣,她當初離開阿里是因為換了新房子,上班變得太遠。
小月當時在阿里做的是售后工作。相比之前在國企,小月覺得阿里的工作氛圍非常輕松。員工都給自己取個“花名”,大多是武俠小說里的人名。同事之間以花名相稱,不認識的同事直接稱呼“同學”。有什么難題,團隊成員都會幫忙解決。
阿里為員工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公司內配有超市、理發店、健身館這樣的生活服務設施,而且價格也很優惠。晚上加班會有免費的晚餐和甜點。公司定期為單身員工舉辦相親大會,以及春游秋游等部門集體活動。
在小月眼里,公司的高層很親民,有關公司的大事情,馬云會給員工群發郵件溝通,還會在員工集體婚禮上唱歌,一般以英文為主。最好玩的是,馬云還會微服私訪,在公司里溜達。“不過,大部分時間,他走不了多遠就被大家認出來了,因為特征太明顯了。”之后,馬云的私訪就變成了明星和粉絲見面合影會。
要不是后來搬家離阿里太遠,小月不會辭職。她說,如果以后再擇業,會優先考慮回阿里。
除了大明和小月這樣離開阿里的員工,現在還有一批人也在躍躍欲試,他們是手里有阿里股權的員工。阿里IPO后,這批員工拋掉股票可以套現變身百萬或者千萬富翁。他們想的是有錢了,可以自主創業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也“很有遠見”地在第一版招股書中提醒,此次IPO可能為其持股員工帶來巨額財富,這些員工可能會在一夜暴富后選擇離職。
“不管走還是留,在阿里工作過,就會留下它的痕跡。”小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