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知青企業退休工資2015
A老張,原下鄉知青,1973年中學畢業、1974年至1977年下鄉勞動,1978至1981上大學,1982年參加工作,1993年參加養老保險,2015年退休;退休時工齡42年(含下鄉、上學年限8年),個人賬戶繳存額10萬(企業職工)。
B老李,原回鄉知青,1973年高中畢業、1974年至1977年回鄉勞動,1978至1981上大學,1982年參加工作,1993年參加養老保險,2015年退休;退休時工齡34年(不含回鄉、上學年限8年),個人賬戶繳存額10萬(企業員工)。
從上述基本情況分析,老張(原下鄉知青)與老李(原回鄉知青)農村勞動時間、上學時間、參加工作時間、退休時間、實際繳納養老保險時限、繳費工資指數相同,工齡計算不同(老張下鄉期間、上學期間計算工齡,老李不計算工齡)相差8年,個人賬戶繳存額相同,均為10萬。
兩人參加工作時間相同,實際繳納養老保險年限、標準相同,個人賬戶繳存額相同。
(2)以公務員為例養老金計算:公務員退休工資按照在職時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A老張(原下鄉知青)月養老金,退休上年實際收入5000元,連續工齡42年,40年以上工齡退休按照在崗時工資的95%計發,5000元×95%=4750元
B老李(原回鄉知青)月養老金,退休上年實際收入5000元,連續工齡34年,工作滿30不滿35年的按照在崗工資的85%計發,5000元×85%=4250元
其他補貼相同,忽略不計。
原下鄉知青老張比原回鄉知青老李多8年工齡,退休工資計算比例差10%。
基本養老金差額為4750元-4250元=500元
同是公務員,原下鄉知青老張月養老金比原回鄉知青老李月養老金多出500元。
(計算依據為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意見”。)
(2)以企業退休職工為例養老金計算:企業退休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基礎養老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計算比例0.01。(設上年社會平均工資4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退休對應計發月數為139個月)
過渡性養老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95年底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計算比例0.013。按此計算公式計算:
A老張(原下鄉知青)月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上年社會月平均工資4000元,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為2,累計繳費年限42年(含下鄉上學8年視同繳費工齡),
4000+4000×2÷2×42×0.01=252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100000元÷139個月=719元/月
過渡性養老金:老張連續工齡42年,95年底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21年(含下鄉上學8年視同繳費工齡)
4000+4000×2÷2×21×0.013=1638元
原下鄉知青老張月養老金 2520元+719元+1638元=4877元
B老李(原回鄉知青)養老金計算
月基礎養老金:上年社會月平均工資4000元,本人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為2,累計繳費年限34年(回鄉上學未計算工齡),4000+4000×2÷2×34×0.01=204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100000元÷139個月=719元/月
過渡性養老金:老張連續工齡34年,95年底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13年(回鄉上學未計算工齡) 4000+4000×2÷2×13×0.013=1014元
原回鄉知青老李月養老金 2024元+719元+1014元=3757元
老張養老金4877元-老李養老金3757元=1120元
原下鄉知青老張比原回鄉知青老李多拿養老金1120元(年均相差13440元)
(以上計算依據為四川省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計算文件)。
從舉例中看出,同等年齡、同時下鄉(回鄉)、上學、同時參加工作、同等繳養老保險,同時退休的兩個原知青,由于原下鄉知青比原回鄉知青多計算8年工齡,僅工齡差別,就使養老金差距超過千元,幾乎占月養老金收入的30%,而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和繳費工資指數的升高,兩者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