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衛職工收入已實現‘四連漲’ 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環衛職工工資一直是社會討論的話題!
據悉,2004年,上海市容環衛服務單位轉企改制后,作業經費按前3年的平均數確定,3至5年不變。之后,全市環衛一線從業人員收入普遍停止增長,與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差距持續拉大。對此,上海市總與市市容環境行業工會聯合開展了市容環衛道路保潔人員收入現狀和隊伍可持續發展狀況專題調查,為形成環衛行業職工維權制度安排打基礎。
2011年是迎來轉機的一年。當年4月,該市綠化市容局、市總工會等聯合起草的《關于本市建立環衛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城市環境衛生保障水平的若干意見》,以政府文件形式下發至各區、縣政府和有關委辦局。該市綠化市容行業工會與環衛行業協會旋即建立了市級環衛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當年4月 28日,全市首份環衛行業工資集體協議出爐并形成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了3件事:一是建立上海環衛行業最低工資標準,二是建立環衛職工健康體檢制度,三是建立職工療休養制度。同時,建立了環衛一線職工特殊崗位津貼制度,不同工種按照每天15元、12元、10元的標準發放,2014年起,該津貼已增至18元、20元、23元。
“2012年的第二次集體協商,將行業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每月1525元,比市標準高出5.17% ,建立了行業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機制。2014年,行業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每月1915元,比市標準高出5.22%,建立了環衛一線職工技能等級津貼制度。”陳美琴介紹說。
4年來,集體協商的“馬不停蹄”換來了環衛職工幸福指數的“芝麻開花”。據統計,近年來一線環衛職工的收入滿意度明顯提高,滬籍一線環衛職工收入滿意度由2009年的34.2%上升至2011年的56.1%;非滬籍環衛職工收入滿意度由2009年的35.8%上升到2011年的71.8%。同時,占環衛一線職工近半數的'勞務派遣工的年流動率逐年下降,已從協商前的20.5%降為目前的9.87%。
“上海環衛職工收入已實現‘四連漲’,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這得益于我們堅持多年的工資集體協商。”拿出新近簽訂的2015年度上海市環衛職工集體合同,上海市總工會保障部部長陳美琴底氣十足。集體合同從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勞動安全衛生制度等方面明確了環衛職工的各項收入和福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