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1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教材《小小雞》是一首外國歌曲創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愿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教材《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游戲教材《小小雞》。
皮亞杰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感興趣,并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游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戲的規則幽將是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奏感等,我適當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1、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2、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并學做小小雞。
托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五、聽歌曲,講解游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游戲)
六、幼兒游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游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松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贊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為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悅的情緒。
(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并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說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為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說活動過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將幼兒的聲音打開來,為唱歌活動做好準備。)
二、復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范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通過對比發現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要好聽一點。并進行嘗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演唱。
1、幼兒用聲音為歌曲伴奏,老師范唱第二聲部的歌詞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啦等幼兒說什么就讓他們用什么詞來伴奏)那請你用啦來為歌曲伴奏,在聲音伴奏時聲音也要輕柔,還要請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
(掌握歌唱活動中氣息的運用。)
2、幼兒練習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還可以用什么聲音來伴奏,喲,注意你的氣息摸好肚子。這是老師有意識地配上第二聲部的歌詞。
(老師運用無意識教學讓幼兒學唱二聲部歌曲。)
4、剛才你在演唱的時候聽見老師在唱什么,什么時候唱的?
5、出示第二聲部的圖譜看看圖上有什么?畫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剛才的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空拍,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圖譜上的內容唱一下。提醒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6、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幼兒先用聲音伴唱,教師唱第二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合作,你們還是用剛才的聲音來為歌曲伴奏,我就唱這一個部分的內容,你們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們自己的伴奏。
7、交換,我來為你們伴奏,你們來唱這部分的內容。
8、現在我們要將第一部分的內容也唱出來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內容,聽聽老師是怎樣唱的,現在我請周老師和我合作一下。
9、小結:像有兩個部分的內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這種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讓幼兒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10、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合唱這首歌嗎。
那你們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輕柔的聲音來演唱,還有注意不要被別人的聲音吸引過去。
11、交換老師唱第一聲部,你們唱第二聲部。
12、現在老師不唱了要你們自己來唱了,在演唱的時候你可以看老師的指揮。
13、交換演唱內容多次練習。
(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鞏固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四、討論用什么辦法才能使歌聲好聽知道在唱歌時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通過討論了解怎樣才能使歌聲更好聽,豐富幼兒的演唱技能)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3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喜洋洋》,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教師們也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本節活動是素質教育活動材料大班下學期《音樂》上的一節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于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2、目標:
(1)通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優美抒情的風格特點。
(2)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3、重點難點: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及節奏特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感知第一、三樂段與第二樂段的不同。
4、教學準備:電視機錄像機及錄像帶彩筆畫紙手絹打擊樂器
二、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鑒賞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并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
三、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繪畫、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年都有什么活動?過年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過渡語: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嗎?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鬧元宵錄像。
看后提問:
(1)你看到電視上人們在干什么?
(2)人們臉上的表情怎么樣?你用什么動作表達自己心情很高興?
(3)這段節目少了什么?我們為它配上一段音樂聽一聽好聽嗎?
完整欣賞樂曲。欣賞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
想一想,這么歡快的音樂,除了鬧元宵,還可以在什么時候播放?
這一提問設計在這兒,是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為下面的想象創作進行鋪墊。
3、分段理解,想像創作。欣賞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問:這一段音樂感覺怎么樣?節奏快還是慢?欣賞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這一段音樂表現人們在干什么?欣賞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幾段一樣?分段欣賞完,請小朋友從三段中任選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畫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過渡語:過幾天,我們幼兒園要邀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我們用這首樂曲排個節目歡迎爸爸媽媽好嗎?喜歡跳舞的小朋友請拿起彩綢,喜歡伴奏的小朋友請選擇樂器,我們一起跳起來。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的說課稿05-13
【精華】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三篇03-01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錦集7篇02-24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范文(通用16篇)09-05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06-17
幼兒園中班音樂說課稿05-27
大班音樂欣賞《化蝶》說課稿模板04-04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