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數學說課稿小學匯總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本學段內容為《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職工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章《小數除法》第二小節內容,包含兩個例題,題后“做一做”和后面“練習四”第1——3小題等內容,其中第二個例題是第一個例題的延伸。這個學段的內容是小數除法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小學階段除法教學的“終結”內容,非常重要,但同時它又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學生有能力自主解決,教學中要充分放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轉化的思想和積極解決問題的品質等。
教學關鍵: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前面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學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
2、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培養學生“轉化”思想和合作、探究意識。
3、在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數學、用數學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的過程、方法和理論依據理解和掌握。
教法與學法:
如前所說,這一學段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有關除法計算法則的基礎上的一上學習內容,因此,教學中主要使用“引導啟發”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使用“轉化”的思想主動發現并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形成新技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注意兩方面的內容:
1.整數除小數的除法及法則;
2.除法商不變的性質。
二、講授新知:
(一)講授例5。
1.出示例5,要求學生理解題意并例式計算(含豎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錄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探究計算法則。
(1)教材中的問題——除數是小數怎么算?(引入)
(2)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沒有學過,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我們學過,也會算,有辦法氫小數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嗎?——學生討論,并要求說出方法和理由。
注意兩種可能:
①利用化單位的方法;
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的方法。
(3)引導學生比較并體會“利用商不變的性質的方法”的優勢,并指導學生規范書寫格式。
(4)小結:(注意小數點移動的方式及把小數點和沒有用的“0”劃去的要求與做法。)
(5)鞏固練習:第22頁“做一做”第1小題。
(二)講授例6。
1.出示例6,并讓學生獨立完成——發現問題:被除數的“數位不夠”。
2.解決問題:被除數的數位不哆怎么辦?——在被除數的末尾用“ 0” 補足。
3.小結例6并全課。
三、鞏固練習:
1.第22頁,“做一做”第2小題。
2.第24頁,練習四第1小題。(分組練習,集體講評)
四、布置作業:
第24頁,第2、3小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總之,本學段內容我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形成技能。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教材分析: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本冊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設想:
本著“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活動的陣地,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的思想,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一些設計:
一、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幫助概念的建構。
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認識平角和周角。所以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組織學生復習舊知“關于角你知道些什么?”,為促進概念的同化,認識平角周角作好鋪墊。
二、在“做”字上下功夫,設計各種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和形成。
要讓學生學會“做數學”,就要在“做”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只有放手讓學生“做”,讓學生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讓學生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學習數學,是“做數學”的關鍵。
心理學家皮來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此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學生已接觸了很多的角,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一些相關角的知識。為此,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找到很多的角,再在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角畫下來,測量出角的度數,為角的分類作好了素材的準備。同時,在操作中學生必然會產生很多的疑問——平角、周角這兩者是不是角?這樣,疑問在操作中產生,角的概念的理解在爭辯中升華。這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新境界。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于中年級的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于是,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修正自己的知識建構,數學學習變成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在鞏固練習部分,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除了最基本的概念的辨別外,也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如:用一副三角板拼角,并說出角的度數和名稱;按一定的度數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角等等,極富思維的挑戰性。
三、“做”要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系,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為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在本課的結束部分,我與學生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角。將課本的知識有效延伸。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節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
學生分析
學生整體上思維敏捷,在新授課上總是表現出較濃的興趣,課堂反應與接受較快。
本節課將要教學的“成數與折扣”,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了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借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對成數、折扣知識概念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農業成數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系,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范、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系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折扣的含義。
2.能熟練地把成數、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
3.正確解答有關成數、折扣應用題。
4.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一份,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聯系主活,導入新課。
師:我們剛剛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過去了,就在春節過后,各商家又會搞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呢?學生匯報調查情況。
二、在生活情境中,講授新知。
1.教學折扣的含義,會把折扣改寫成百分數。
(1)談話,探學情。
師: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么理解?學生回答。
師: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
(電腦顯示)
①大衣,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
②圍巾,原價:100元,現價:70元。
③鉛筆盒,原價:10元,現價:?
④橡皮,原價:1元,現價:?
師:動腦筋想一想。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學生回答。
師: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帶著這樣的問題,拿出你手中調查到的打七折的標簽,可以利用計算器,也可以借助課本,四人小組一起試著找到答案。
(2)討論,找規律。
學生動手操作、計算,并在計算或討論中發現規律。
師:說說你們組尋找的方法。
學生的方法有:利用計算器,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或查書,等等。
(3)歸納,得定義。
師:通過小組討論,誰能說說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九折呢?打八五折呢?
學生回答。
師:概括地講,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數,該怎樣表示?
師小結:“幾折”是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4)練習。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2.運用折扣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1:商店出售錄音機,每臺原價430元,現價打九折出售,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綱。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誰為單位“1”?
③可以改寫成一道怎樣的應用題?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學生試做,講評。
(3)練習,做一做。
3.教學成數的含義,把成數改寫成百
分數。
(1)新聞,探學情。
(電腦顯示:一則新聞《毛阿敏八成不能來晉演出》)
師:看了這則新聞,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你認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來晉看作100%的話,八成就相當于80%。這種說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農業生產中也經常用到。
(2)自學,得意義。
打開書自學課本相關內容。
學生匯報情況,概括成數的含義。
(3)練習。
師:就要單元測試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數的'句子表達你對這次測試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
4.運用成數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2:小華家承包了一塊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噸,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噸?
學生試做、匯報、講評。
三、鞏固練習、應用所學。
1.判斷。
(1)成數表示兩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五成八改寫成百分數是5.8%。()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價格為單位“1”,即標準量。()
(4)某縣今年蔬菜比去年增產四成,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單位“1”。()
(5)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說比原價降低10%。()
2.做課本中的相關練習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識?
板書:
折扣
例1:430×(1-90%)
=430×0.1
=43(元)
答:比原價便宜43元。
成數:
例2:41.6×(1+25%)
=41.6×1.25
=52(噸)
答:去年收白菜52噸。
評析
這是非實驗年級教師嘗試用新理念教老教材的一節課。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商場購物、新聞消息等,創設教學氛圍,讓學生既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認識到所學數學可應用于生活。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測,積極地討論,主動地探索,勇敢地嘗試,將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起勁,學得主動。但在成數、折扣應用題的教學上,個別學困生還是有理解較慢的情況。由此看來,教師應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增加對百分數應用題的復習。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69頁例2,練習十五相應習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在學習了1 000以內數數和l 00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教學,為比較1 0000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萬以內數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習萬以內數的四則計算創造條件。《課標》指出:“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依據這一理念和《課標》要求,本課時素質教育目標確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識教學點
l、理解1000以內數中各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1000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及1000以內數的組成。
3、掌握10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l、能夠比較熟練地讀、寫1000以內的數。
2、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000以內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中間、末尾有零的數的讀、寫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1塊、計數器卡片、計數器、數學卡片。
三、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讓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中100以內的數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讀一讀,說出每個數的組成。然后說一說100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
通過說一說、撥一撥活動,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的讀寫及組成進行鞏固,為本節課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作好鋪墊,并引出課題。100 以內的數,同學們都會讀、會寫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讀寫)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層:學習沒帶零1000以內數的讀寫
1、出示計數器并撥上536,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個數怎樣寫、怎樣讀。并貼出有彩色珠子的計數器卡片。
2、先讓學生匯報,再撥出362、689,指名寫數、讀數。
3、讓學生討論歸納出沒帶零的1000以內數的讀寫法、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百位是幾就在百位寫幾,十位是幾就在十位寫幾,個位是幾就在個位寫幾,反過來,百位是幾就讀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合起來就是幾百幾十幾,并板書。
(設計意圖:放手學生獨立試讀寫這個數,給學生創設五個自主探究的空間,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層:學習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
1、把第一層536的計數器中,536中十位上的3個珠子撥去,再把536中個位上的6撥去。師出示計數器卡片,你發現了什么?
2、十位上和個位上沒有珠子,該怎樣寫,怎樣讀?請學生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讀給同桌聽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指名說一說。再撥出302、405、320、450等數,讓學生讀寫。
4、分組討論歸納:數中間有“0”和末尾有“0”數的讀寫。
強調哪位沒有珠子就在這位寫“0”占位。百位是幾就讀幾百,中間的“0”讀零,個位是幾就讀幾,像506,讀作幾百零幾。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末尾的零不讀,像530,讀作幾百幾十。
(設計意圖: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層:學習數的組成。
1、組織學生觀察三張計數器卡片上的三個數,并討論每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匯報時明確指出:506中的0個十和530中的0個一可以省略)學生已有的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學習1000以內數的組成,讓學生獨立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三、練習鞏固
1、課本69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71頁第1題。讀數、說組成。
2、課本第69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第7 1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這兩道題讓學生學以致用,檢查學的效果,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3、畫珠子練習
4、擺數游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三位數并指名說數的組成,通過擺數游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5、請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1000以內的數讀出來,其它同學在本子上寫,并指名板書。
(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現象,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感受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 ,數學真有用。)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再次鞏固1000以內讀、寫法
(五)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采用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去探索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由于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占優勢,因而,在教學中應用了色彩鮮艷的計數器卡片,聯系生活實際,采用直觀演示進行教學,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大膽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把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比較、類推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讀寫
寫作: 5 3 6 5 0 6 5 3 0
讀作:五百三十六 五百零六 五百三十
幾百幾十幾 幾百零幾 幾百十個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一、說說教材情況:
1.教材分析《比的化簡》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52——53頁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的關系,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求比值。比較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處,那么借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過程與方法: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在觀察、比較中理解什么是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驗知識的相通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教學重難點:正確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4.教學關鍵:理解“化簡比”。
5.教學準備:兩杯蜂蜜水,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學實際,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簡比的意義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1.情境引入,蘊伏鋪墊
先是直接結合情境提出問題“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其自己意識到,不知道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具體含量,是不容易判斷的。而后又引導學生聯系最近所學,想到用“比”來表示每個杯子中蜂蜜與水的關系。借此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觀察、比較:原來的比與后來得出的比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得出什么是“最簡整數比”。
小結:分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約分,比也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或商不變的性質化簡。
通過觀察、比較,以“最簡單的整數比”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過程。并初步感知化簡比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體驗到知識的聯系性。然后通過自學課本例題,自己探索化簡比的方法,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化簡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數學說課稿小學】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小學數學經典說課稿模板10-04
數學說課稿小學06-22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小數除法》說課稿03-09
關于小學數學說課稿04-19
貴州小學數學說課稿10-19
小學數學《找次品》說課稿12-22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說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