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數學說課稿小學三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說教材
猜一猜是在學生了解事件可能發生或一定發生、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進一步知道事件發生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體會可能性結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轉轉盤、拋紙杯和摸球3個實驗活動,其中猜測轉轉盤的結果目的是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拋紙杯實驗進一步研究簡單事件發生的幾種可能的結果,以及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實驗是由摸出一個球來羅列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結果,進一步探討復雜的、摸出2個球的所有可能結果,以及不同結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材中提供的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猜測與實驗相結合,通過具體的活動來體驗隨機事件中所蘊涵的規律,突出實驗在研究隨機現象中的作用。
學習目標: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到數學實驗的意義與作用。
2、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學會和同伴交換意見,發展合作交流意識。
3、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并利用數據進行合理的猜測,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事物。
教學重點:
完整列出事件發生可能性,會判斷可能性大小。
教學難點:
判斷較復雜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說學前準備
轉盤,紙杯,表一,表二,乒乓球,透明袋,獎品等若干個,摸獎箱一個,課件。
三、說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我采用了孩子喜歡的游戲方式導入。這種導入適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同時營造了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設計意圖:利用猜一猜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挖掘已有的可能性知識儲備條件。】
第二個環節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這里我設計了三個操作活動:
活動一 轉動轉盤
讓學生通過猜一猜,再轉一轉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做好分工,在優雅的樂曲中進行實驗。讓學生參與驗證的全過程,同時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全班匯總,從整理出的數據中你發現了什么?哪種顏色的區域大,那么指針停在這種顏色的可能性就大。在觀察第二個轉盤統計結果時,指針落在兩種顏色的次數如果不同,教師應該給學生說清這種現象是由于數學的隨機性造成的,轉動的次數越多,結果就會越接近的。
活動二 拋紙杯
也是采用先猜一猜,再拋一拋的方法。在猜測結果發生分歧的.情況下,學生自己想用拋一拋的方法來驗證,這時教師提出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在樂曲的伴奏下,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拋紙杯,小組內做好記錄,完成表二,最后全班匯報,得出結論。總之,讓學生通過實驗、匯報等一系列的活動感受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學數學最講究的是知識的嚴密性,可不能光靠猜測,一定要進一步驗證、觀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進一步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體驗了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
活動三 摸球
學生已經知道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接下來的摸球游戲進一步證明這個結論。這里我設計里三次摸球游戲:
1、當箱子里有兩個綠、三個紅球時,任意摸一個球,所出現的結果與可能性的大小。
2、再加四個黃球時,任意摸一個球呢?;
3、一個箱子里有兩個紅球、兩個綠球時,任意摸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此時學生經過討論就能說出結果。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在這題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在箱子里又放進了二個黃球。現在已經有二紅、二綠、二黃,任意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學生經過討論會說出所有的結果。
【設計意圖: 前兩次摸球進一步證明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后兩次摸球主要是對知識的拓展延伸。】
第三個環節 鞏固新知運用生活
這里我設計了四個練習題:
1、一個盒子中裝有1到8的數字球,任意摸一個有幾種可能的結果?為什么?
2、看要求,來操作有兩小題。由小組探討合作,全班匯報交流。
3、走進生活:結合六一兒童節的到來,我設計一個摸獎活動。
【設計意圖:一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二使學生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4、看天氣預報片段
【設計意圖:了解可能性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第四個環節 總結概括師生互評
總之,本節課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玩中學,玩中悟,既增長知識,又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愛學、會學、樂學的情感。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7、18頁例2、例3,小數除以整數。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小數除法的初步經驗。它是在整數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同時,它既是整數除法學習的發展,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難點: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因為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教學關鍵: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嘗試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商的小數點要和被乘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進一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正確、熟練地進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嘗試探索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發現數學的魅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基于這一認識的基礎上,設計教案的時候,考慮最多的還是怎么設計教學才能真正的在嘗試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像名師上課一樣,行云流水,不知不覺中讓生嘗試探索中學會新知?同時,更想通過嘗試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的嘗試為核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的縱橫馳騁的天地。所以,我努力的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根據教材的特點,學法上,采用以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嘗試自學、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原型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嘗試、觀察、討論、探究中獲取知識,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求解簡單小數除以整數時遇到的兩種不同困難的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②嘗試探究,明理獲知,③ 深化運用,鞏固新知,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主要學習方法:轉化。另外還有遷移、猜測——驗證、歸納。主要教學方法:引領、提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開門見山。(上課一開始就進行基本練習,使學生立即投入緊張的練習中,能安定學生的情趣,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
1.口算。
6.5÷5 7.2÷4 9.6÷8
14×0.5 0.12×3 12.5÷5
2.筆算。
16.8÷12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過渡題,從準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同時,是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只要一、二分鐘,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點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 嘗試探究,明理獲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一邊出示例題課件,一邊幽默語言導入:上節課我班我們替趙虎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可趙虎又出現了狀況,看!
1、進一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第一種情況:
解答上面的問題,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因為有上節課的已有知識,學生很自信的獨立列式,也自信的計算了,
第一次嘗試:
(1)充分放手讓生計算,適時觀察,選對和錯的兩種豎式的同學上黑板板演,同時,做完的學生對照并討論各自的方法的理由,在學生匯報時,有的根據意義計算,有的運用商的變化規律計算,有的用豎式計算……。教師重點關注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發現兩種,爭論的焦點就出現了:商的整數部分該不該商0呢?
(2)引發學生的思考,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評講討論,嘗試的講算理,在越辯越清晰的狀況下,學生對整數部分是不夠商1時要用0來占位,商的大小才不變,水到渠成的明白了 。
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沖突,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17頁的`“做一做”的第(1)小題,方式:比賽,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再次嘗試,循序漸進
1、進一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第二種情況:
(1)課件出示例3:
討論確定用哪個條件合適?
生獨立列式,并計算,
第二次嘗試:
(2)當學生計算中發現問題了:做不下去了,師問:“為什么?”
討論:接下來怎么除?自己試一試和同桌商量商量
關注新知,透徹理解。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各種算法。通過發問引發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算理。教師適時的給予肯定。
(3)試探練習,錯題剖析(這一步是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時的思想誤區,可以說:“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四)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再次比賽:17頁做一做(2)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已經逐步融入了運用,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體會解決小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喜悅。
(五)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回顧本節課你們解決了那幾個問題?有疑問嗎?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先講后練”為”先練后講”,努力創設發現問題、嘗試辯析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嘗試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發現和創造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反思:嘗試學習中同學之間的交流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你會一點,我會一點,相互競爭又共同進步,我們教師如點火器,把學生的“發動機“啟動,就像潤滑油,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行,同時學生也體會到自我成功的喜悅,增加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份數和份數已經沒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說,在解答簡單的有關每份數和份數的應用題時,無需再考慮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課標>的理念倡導下,使我在執教<小數乘整數>一課時遇到了障礙。
如:一根鐵絲,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題可以列式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級,由于受其影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時顯得有些吃力。如:一根電線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學生列式為0.2×4,也有學生列式為:4×0.2,到底是0.2×4正確,還是0.2×4和4×0.2都正確呢,倘若按低年級的要求,又怎么讓學生明確0.2×4和4×0.2在意義上的不同呢?如果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理解,這道題應該是求4個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則符合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來理解此題,正確列式為0.2×4,因為教材之所以通過兩個層面來講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不難看出這兩部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小數乘法例題是以買東西為題材,因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經驗,有助于學生領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個實際問題,教學三個乘法豎式,各有重點。三個豎式中教學的乘法知識綜合起來,就是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第一個問題是求蘋果多少元,計算9.6×3。學生第一次遇到小數乘以整數,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還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計算求得結果。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數乘以整數的認識基礎,看著教材中的豎式,體會9.6×3應該分兩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導學生對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聯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體的解釋,也可以根據小數的組成進行推理。通過9.6×3的教學,學生初步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列豎式計算。
第二個問題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計算12×5。整數乘法中,小數乘法中,教材先在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還有一點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小數乘法的例題只是初步體會它可以用豎式計算,算法的得出在“試一試”后。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要一氣呵成,待形成計算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小數乘法例題里的三個計算都有預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及時鞏固,才能進入后面的教學。所以,每個問題解決以后,都要適量安排練習,使教學的新知識消化、內化,保障后面的教學能突出重點。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課題:由一個生活中討價還價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數乘法也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這樣引出課題,學生產生強烈學習小數乘法的愿望。
二、教學例題:
1、創設情景:創設一個購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蘋果如何算。
2、進行估算單價。這是生活中經常要甬道的。
3、獨立探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9.6×3的積。其中重點是解決用豎式來做的方法,知道積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如果對答案有懷疑的還可以檢算。
4、理解算理:繼續探索:12×5=?5.7×6=?學生完成試一試以及改錯的練習,最后學生自行總結小數乘法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結合生活中的里子積場促銷活動,請同學幫忙買哪種比較合算,最后提示學生學好小數乘法就不會出現開始的笑話了,只有多算、多練,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計算的基本技能。學生能主動探索,找到計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欲望,由討價還價的場景吃到學好小數乘法的必要性;學生能通過探索、討論、嘗試掌握小數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試一試又是兩道題學生對后面加不加小數點起爭論,加了就把數改了。
這一節內容很多,同樣小數乘法,各種可能遇見的問題都在這一教時完成,有些貪多不爛,部分同學在云里霧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這樣的課如何呈現,如何處理例題與試一試中5種不同的種情,而且還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數學說課稿小學】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數學說課稿小學06-22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經典說課稿模板10-04
(精品)小學數學說課稿07-03
[優選]小學數學說課稿05-21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說課稿12-25
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01-28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說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