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稿錦集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培養學生“優秀品格”選編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講的是小男孩雄日面對繼承王位的誘惑,選擇了誠實,得到了國王的賞識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課文以國王選擇繼承人為線索,分為:國王宣布選擇的方式→雄日精心培育卻不見發芽→國王選擇手捧空花盆的雄日為繼承人,這三部分來敘述。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明白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2、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入部分
1、直接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2、教師手舉花朵讀詞語(捧著、花盆、鮮花、最美、繼承),學生讀后,教師把“最美、繼承”兩朵花貼在黑板空花盆上。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圍繞課文說一句話。
設計目的:復習要掌握的詞語,讓學生用“最美、繼承”連詞成句,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第二環節深入感悟部分
設計理念:用國王的特殊考題“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引出下面三次比較。
重點設計了三次比較:
1、面對種不出花的相同結果,雄日的選擇和其他孩子的選擇相比較。比較出雄日選擇誠實的可貴。
2、孩子們手捧鮮花的高興和國王看見鮮花的不高興進行比較。比較出他們對最美麗的花不同的理解。
3、國王先不高興與后來看見手捧空花盆的雄日而高興進行對比。突出出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特殊考題
1、問:“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這是誰宣布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什么花?重點突出“最美”。
設計目的: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為了比較孩子們和國王對"最美的花"不同的理解,為下文作出鋪墊。
2、思考:為什么國王會出這樣一道“特殊考題”?
設計目的:讓學生心中產生疑問(種花很簡單為什么會出這樣的`考題),激發他們積極學習的興趣。
第一次比較
1、讓學生找出雄日十分用心種花的句子“有個叫雄日的男孩兒,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讓學生用“十分”“用心”換詞理解和說句子。抓住“十分”“用心”指導朗讀。
2、再找出能體現“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句子:“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可是花盆里的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兒水。他天天看哪,看哪,種子還是不發芽。”先觀察課文插圖,再采取試讀、范讀、抽讀等形式來體會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種和長久等待種子發芽時的傷心、難過。
3、在此處設計了一個補白“問:想一想其他的孩子拿到種子后會怎樣種花?結果怎樣?心里怎么想的?”
4、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國家的孩子你會怎么做?面對相同的結果,雄日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的選擇。
設計目的:換詞說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以及體會雄日種花的專心,與他后文沒有種出花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反差。
通過抓住“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天天”“看哪”“看哪”重點詞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雄日十分用心的種花,結果卻“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努力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強烈地突出雄日選擇“誠實”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去抵制自己面對王位繼承人的誘惑!
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明白其他孩子也會像雄日一樣“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同樣沒有種出花來,而面對相同的結果卻選擇的是欺騙的手段,反襯出雄日選擇“誠實”是多么難能可貴!
第二次比較
1、問:國王規定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們怎么做的?讓學生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許許多多的孩子捧著一盆盆盛開的鮮花擁上街頭。”指導朗讀,突出花之多,花之美。
2、問:國王從孩子們面前走過,臉上是什么表情?(出示句子)“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著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指導朗讀出國王的不高興。
3、追問:國王看見孩子們手捧鮮花為什么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這樣的種子,能長出美麗的鮮花嗎?”重點指導朗讀這一句。
設計目的:在課件中我把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指導朗讀出花之多、花之美和國王的不高興。通過探究國王不高興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國王發給孩子們煮熟的花種的真實用意,是看誰具有“誠實”的優秀品質!
第三次比較
問:國王看到孩子們手捧鮮花不高興,看見雄日手捧空花盆反而高興起來,還說“你就是我要找的繼承人!”這是為什么?
設計目的:我在課件中把寫國王表情的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國王選雄日當繼承人的主要原因——誠實!
第三環節總結(深入挖掘)部分
1、雄日沒有種出花來,為什么他還要來?
2、雄日的花盆真的是空的嗎?他真的什么也沒有種出來?
3、國王所說的最美的花是什么樣的花?
設計目的: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使理解到:雄日手捧空花盆還要來,說明雄日不光具有誠實的品質,還具有敢于面對失敗的勇氣。作為一個國王,既要有誠實的品質,也要有面對困難、失敗的勇氣,才能統領國家。這也是國王選擇雄日作為繼承人的原因。
雄日的花盆不是空的,他種出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誠實”的心靈之花,這就是國王心目中最美的花,所以雄日才能繼承王位!(板書)
第四環節拓展部分
朗誦拍手兒歌《誠信兒歌》
附:小朋友,要誠實,
不撒謊,要牢記。
考試時,不作弊,
做作業,靠自己。
說的話,記心里,
守誠信,從小起。
設計目的:通過對兒歌的朗誦,讓學生加深感悟,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做到“誠實守信,從小做起!”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通讀完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后,那一幕幕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與海鷗》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在統領單元的教學中就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后續3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后,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四、說教學理念
閱讀期待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閱讀之后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深入思考閱讀內容,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書可分為兩個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我的課堂分為四個板塊: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初讀感知,找到"井眼"——重點研讀2---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總結升華。
1.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
德國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看著歌曲中的女孩,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瞬間,孩子們被這個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動。女孩為丹頂鶴付出了一切,甚至于生命。這樣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情為之所動。隨后在轉入對文中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也一樣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為文中老人與海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動。
2.初讀感知,找到"井眼"
通過讀兩塊詞語,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描繪了兩幅畫面: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通過這一步,學生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布局。
3.重點研讀2——13段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節的教學設計,采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在回環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一板塊分三步走:
第一步: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節儉。
找出描寫老人外形的句子。讓學生抓住三個"褪色"來感悟老人生活的節儉。并補充材料:老人叫吳慶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當時的退休工資是308塊。以當時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塊并不少,相當于現在的1500元左右,足夠老人買一身體面的衣服,買一個像樣的包。讓學生自然體溫老人為什么要過著這樣檢樸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讓同學們快速瀏覽2—13自然段,找出老人關愛海鷗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我讓孩子們找出老人喂海鷗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在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讓學生抓住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應聲而來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非常熟悉;然后抓住老人為海鷗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餅干丁、退開一步、圍欄上感受老人的細心,對海鷗的愛。第三步抓住節奏一詞理解兩者之間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對海鷗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通過一遍遍地朗讀、想象,加上多媒體課件中老人與海鷗的畫面,一次次充斥著學生的思維,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恒。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閱讀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要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某些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巧妙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來創設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而且可以加速他們對文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感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這部分時,我通過收集資料,穿插了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畫面,并輔以一段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情為之所動。隨后,我立刻在電腦中展現海鷗送老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學生在音樂"離開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體朗讀。并提問:此時,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此時,學生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和朗讀,仿佛真得成了那一只只小海鷗,表達著對老人的依戀。
4.總結升華。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板書(略)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春天”編排了一系列描寫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美景圖文,描寫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針對春天的話題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既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詩歌描寫了春雷把柳樹叫醒(圖)、春雨給柳樹洗澡(圖)、春風為柳樹梳頭(圖)、春燕和柳樹做游戲(圖)、小朋友陪伴柳樹一起玩耍(圖)的情景。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想象豐富合理,彌漫著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啟迪孩子們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象,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能背誦課文,學習用優美的詩句來描繪春天的美。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誦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欣賞大自然的美和熱愛大自然。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學習必須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與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情境創設、情感朗讀、合作表演、直觀感受、文本擴展”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但語言是零碎的、不規范的,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感悟、積累語言。因此,我和孩子們選用了“情景入---自主讀---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說---課后展”的學習方法,使孩子們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培養熟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四、說教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入情、初讀悟情、細讀融情、詠春抒情等教學環節。
(一)、激趣入情
讀童詩,有它自身的特點,用音樂和畫面喚起想象,能把孩子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中去,使他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起關于所讀童詩的具體形象。新課伊始,我采用舒緩優美的語言引入:孩子們,寒冬還未退去,春天已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展示春天美景的風景短片,配有優美的音樂和風聲、雷聲、雨聲、溪流聲以及小鳥的歡叫聲)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畫,春天像一首無言的詩,春天像一曲悠揚的歌,春天像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你們愿意跟隨老師一起用眼去欣賞春天,用耳去傾聽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嗎?接著,我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些什么變化呀?你覺得春天美嗎?美在哪兒呀?在孩子們踴躍的交流中,春的氣息悄然散發開來,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二)初讀悟情
初讀課文時,我采用動畫配樂朗讀,讓孩子們整體感知課文,這樣,使孩子們在對課文的初步感知中,多一份對春天美景的感悟,多一份對“柳樹醒了”詩意的感懷。孩子們一邊聽配樂讀文,一邊思考: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柳樹在春天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初步感悟柳樹從寒冬蘇醒過來后充滿生機的美。
(三)學習生字
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包括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基本字義,還可以利用熟字加熟字的方式來記憶生子,還可以進行課外識字,比如說商店的名字、街上的橫幅、看動畫片里的字等等,特別是動畫片,學生很感興趣,就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讓學生識字。教授方法的同時也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識字,一年級的小朋友就要借助拼音,自主識字。
五、說板書設計和課件
板書設計用簡單的文字,便令5小節的內容和主題顯現出來,一目了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識字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識字6》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級下冊數量詞的歸類識字。教材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第一小節展示的是一幅海灘風景圖,認識六個生字;第二小節展示的是一幅山村田園風光,認識三個生字;第三小節展示的是一幅公園景色,認識兩個生字;第四小節描繪的是少先隊員的活動場面,認識三個生字。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識“海、歐”等14個生字,會寫“海”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初步感知數量詞的用法。
3、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識的事物。
4、培養學生觀察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創造力。
3.教學重、難點
“識字”教學,顧名思義,教學重難點應以識字、寫字為主,能按筆順正確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結構把字寫得美觀、正確。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并會寫“海”字。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數量詞來表示一些事物。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說課稿06-12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09-11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1-14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9-16
關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2-24
小學語文《插秧》說課稿03-04
小學語文《秋天》說課稿05-28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08-12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7-02
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