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體育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內容:籃球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
二。說教材分析:
此內容用一課講授,占本學期36課時的2.8%,是考核項目。籃球教材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是小學、初中籃球教材的延續加深,更是高中、大學籃球教學內容的基礎,甚至是學生終身從事籃球運動的基礎。高中籃球教材不僅僅是對初中教材的重復,而是較好地處理從掌握技術到運用技術的過渡,落腳點是實踐中的運用能力。本課重點是身體騰空時平衡的.控制和投籃的出手動作。難點是較快速度運球投籃時的命中率。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積極探究動作方法,通過比較掌握正確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絕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完成快速運球跑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通過思維,提高投籃命中率。對動作理解、掌握上,學生能深刻思考,徹實探尋動作方法,求知欲、成功感得到滿足。
四。說分析學生
我校采用男、女分班上課,每班男生數在40人左右。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一男生,男同學普遍喜愛籃球運動,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籃球技術基礎,甚至部分同學技術很嫻熟。他們對籃球學習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掌握更高、更難技戰術的欲望,從而提高個人的技、戰術能力。想信他們會配合教師積極思索。小骨干能以身作則,組織協調本組隊員。
五。說教學方法
圍繞本教材的重、難點,結合我校的教學新模式"導學·討論·點拔·訓練",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從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盡可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角度出發。教學手段采用:啟發式、激勵式、評價式、念動訓練法、目標導學等方法,真正發揮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是課堂引導者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結構。
六。說教學過程
課的開始部分用時1分鐘,教師用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集中學生注意力,快速身心俱佳投入課堂學習,明確本課內容,領悟教學目標。
準備部分用時9分鐘,采用"四自"——"自編、自導、自練、自評"方式啟發教學。根據本課教材分解"行進間—運球—接球—單手肩上投籃",結合以前學過的籃球技術。啟發學生做相關的準備活動,這樣就有可能分成四組分別做不同的游戲比賽。每組10人每人一球,利用兩塊籃球場。如:一組行進間傳球接球比賽;二組運球比賽;三組圓形站立傳接球搶斷游戲;四組單手肩上投籃命中率比賽。教師每組必到參加游戲,并及時點拔,強調動作要領,如在一組示范,口號"一、二、三"和"接、邁、傳"動作相結合;在二組引導怎樣運球跑得快,點明手按壓球的后上方;在三組引導學生傳、接球手腕動作;在四組組織討論提高命中率的捷徑。這樣既復習了以前教學內容,又為本課主教材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基本部分用時31分鐘,教師"導學"引導學生在剛才分組游戲基礎上,把這幾個動作整合在一起,綜合成本課教學內容"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教師不急于示范講解,而安排各組由小骨干帶隊分組討論、探究、摸索動作方法。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動作,甚至有錯誤動作,同學之間為正誤可能出現爭議。經過一輪爭辯,教師召集學生,觀看慢動作過程完整播放,教師打開影像設備,在大屏幕上演示慢鏡頭動作,通過觀察使學生建立正確視覺表象。和自己的動作相對照,動作正確的學生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動作有誤的同學會恍然大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閉眼念動默練動作,在思想上完成動作過程,發展思維表象,引起神經肌肉系統的相應變化,加深動作記憶,教師接著示范講解動作方法要領。(以右手投籃為例)跨右腳同時雙手拿球為"1、接",邁左腳蹬地起跳為"2、跳";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右手肩上投籃為"3、投"讓學生結合自己摸索動作聯系正確動作方法,建立正確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表象。組織學生分組練習與籃板成45°角,距籃5-6米,運一次球跨步碰板投籃。激勵學生把正確視覺表象和自己的動作相結合,指導自己的技術動作,使動作更完善精確,教師召集學生對此略作評價,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多進行相互評價。組織慢速運球跑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實際,建立空間感、距離感,準確把握起跨拿球的最佳距離及空間最佳投籃距離,教師巡視,對優生給予鼓勵,激勵學生對本組隊員進行贊嘆如"好","漂亮","OK","高"等,對動作技能形成較慢的學生,給予點拔,可讓其和教師一起"跟我學",如影相隨,完成動作,強化動作記憶。激勵學生動作中要思維,把思維與動作直接結合,提高動作質量,要求每位學生設立自己的投籃目標,每次投籃既要動作優美正確,又要有較高的命中率。啟發學生思維,找出提高命中率的捷徑,找準角度,反復投籃。通過命中率反饋動作掌握情況建構正確動作:籃下45°角擦板投籃最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功欲。
結束部分,播放3分鐘強烈的"蹦、蹦、蹦"樂曲,讓學生任意發揮,充分放松,再加1分鐘自我暗示,促進肌肉放松,調節植物性神徑機能消除心理緊張、消除疲勞。
七。說課的安排
在整體結構上,由于場地足,器材多,課的練習密度相對較大可達35%~40%,練習強度稍大,但學生可以自我調控、量力而行。準備部分因有比賽學生脈博和心率快速增高,但運動負荷并不太大。在基本部分快速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初期脈博可達最高峰,稍后下降將趨于平穩。
八。說教學效果
因采用"導學·討論·點拔·訓練"模式,學生是課堂主體,情感體驗深刻,在技術上,人人有所獲得,通過命中率學生可獲得定量的達標目的,我相信學生學有所長,才有所用,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貫徹健康為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發揮學生的認識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活動為目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愉快、輕松、活潑地進行教學。
二、教材分析
排球運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排球運動的第二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課著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和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排球墊球正確擊球點技術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游戲培養學生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優良品質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我們分析墊球的動作結構,把墊球技術分為:姿勢、擊球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幾個環節。要想把球墊好、準確,關鍵是姿勢和擊球點。所以確定
重點:正確的擊球點。
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本校的高一電子政務班的學生,共有28個女生。本班排球的基礎普遍較差,甚至有些學生在學習之前沒有接觸過排球,所以本次課選用正面雙手墊球作為主要教材內容是想多數學生能夠基本的掌握其技術動作。該班的學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上了一次課后,大多數的學生已經喜歡上了排球,部分學生基本的技術動作已經有所掌握,但大多數學生掌握技術較差,所以本課結合了圖片進行講解示范,讓學生更直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個別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基礎,我就在第一次課后對他們進行輔導,使得他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技術動作,在課上他們能起到小老師的作用。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在教學的導入里,先采用了民族的舞蹈,激發興趣
2、運用圖片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及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3、講解示范法,通過講解示范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動作
4、分解法,讓學生從簡到難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
5、游戲法,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6、團隊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的練習,一方面可以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
學法:
1、觀察法、模仿練習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團隊合作學習法:幫助學生信誠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糾正對方的動作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基本動作技術,從而達到共同進步。
3、游戲法: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4、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3、竹竿舞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精神振奮,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舞蹈“竹竿舞”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情趣,達到熱身效果
4、熱身操(球操)
從中貫穿一些排球的基本步法和手法編成球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活動各種關節,為下面的練習做準備。
二)、自主學與練
(一)、排球正面雙手墊球
1、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墊球,自墊或是對墊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發揮自已所認識、所了解的墊球技術和練習方法
2、通過圖片的觀看和講解示范墊球的技術動作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認識排球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動作的分解技術,讓學生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建立良好的動作概念。
3、兩人協助練習。方法:兩人一組,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墊球練習。
練習的時候注意擊球的部位,注意強化提肩,抬臂、壓手腕動作。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全身協調用力和正確的擊球位置。加深學生對墊球技術的理解。
4、一對一的墊球練習:
A、一拋一墊,兩人相距3————4米,每人墊10次互相交換
要求拋球由到位向不到位變化,墊球由近向遠變化。安排這練習是讓學生體會墊球動作的插和蹬送動作。
B、對墊,兩人相距3————4米,將對方墊好的球墊給對方,依次進行練習
要求學生隨時要做好墊球前的準備姿勢,并快速起動和移動,保持好合理的位置進行墊球。先可以是練習原地對墊球。再練習移動的對墊。
5、教師集體糾正錯誤動作,鼓勵學生出來表演,學生來進行評價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練習成果,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要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技術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
A、對墊練習(技術掌握較好的學生)
B、一拋一墊練習(技術掌握較差的學生)
將技術動作掌握好的同學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掌握技術好的學生進行對墊,在此基礎上增加難度,如移動中的對墊,讓技術差的學生在未掌握好的基礎上更加的糾正錯誤動作,掌握正確動作,一對一的進行糾正學習
(二)、接力游戲(往返跑)
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成縱隊站于端線處,前面分別畫1、2、3、三條標志線,由排頭開始進行游戲,排頭每人手抱1個排球,開始后,積極向前跑至標志線1往回跑,再從端線開始跑至2往回跑,依次進行。排頭跑好后將球交于第二位學生依次進行接力。最先完成的組為勝。
做完一組后,增加難度,兩個排球或是三個排球進行練習
目的是根據本課的內容安排這個游戲,使得學生上下肢都得到了鍛煉,而且將始終排球貫穿這節課中。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協作配合,團結合作能力。
三)、恢復身心
1、教師帶領做放松操,學生模仿練習。在音樂伴奏下,師生同做。
目的是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綜合評價
目的是促使學生提高觀察動作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3,回收器材,師生再見
六、場地器材,預計課的效果
六根竹竿、錄音機一臺、29個排球,一片空地。預計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預計課的平均心率130--140次∕分。運動密度35—40%。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3
一、課程分析
(一)教材
1、教學內容:簡化24式太極拳基本手型、步型及1——3式;太極推手(定型單臂)。
2、教材分析
太極拳是運用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學說的哲學理論來解釋拳理的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太極拳的教學要注重學生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舉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范,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著人體機能的運動規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煉就可形成太極身法,眾多研究表明,經常打太極的人在身體健康狀態方面要明顯強于他人,長期鍛煉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御敵、技藝超群和祛病延年的健身效果。
(二)學情分析
學生渴望有所成就,卻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有所作為卻又疏于基本功訓練;在道德修養方面大多數認為應該修身養性完善人格,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乏內省精神,在人際交往方面或我行我素或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樂于奉獻的精神,社會責任感淡薄;在運動技能掌握方面他們求知欲強,渴望對運動有深層次的了解,具備了獨立思考、對知識的判斷、融合等能力,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及個人素質的培養。但對太極拳接觸甚少。當前,我們強調人文底蘊培育與職業應用能力培養的融合,太極拳所蘊含的'和諧思想對陶冶人的外在儀表及內在修養頗有裨益。因此將太極拳教學作為一項必學內容,將太極理念深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武術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太極拳的起源、健身作用等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引導學生對此產生興趣。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基本步型、手型,先做到形似,學習1—3式。
3、情感目標:學會合作、學會評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運用太極拳的方法和理念進行自我調整身心,主動緩解壓力、達到減輕身心疲勞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重心的移動,上下肢動作協調。
難點:白鶴亮翅
四、教法
1、認真備課,教法多樣化,精講多練,重點放在學生動作規范的培養和提高上。
2、將太極拳理論知識與技術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其理論知識。
3、鏡面示范、背面示范相結合,口令指揮,分組互助練習、巡查糾正。
4、利用教學光盤教學,學生進行評價。
五、學法
1、學生模仿練習
2、學生分組練習
3、學生分組自評自練
4、集體練習
六、教學策略設計
本次課以熱身—實踐與評價—身心調節三段式課型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練習、自主探究、創新學習的品質,讓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學會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課的開始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感受中華武術的源遠流長及太極拳的博大精深,激發對太極拳學習的熱愛,建立直觀印象。其次從練習手法、步型、步法入手,建立規范意識。再者就是分部學習1——3式。由于本次課是太極教學第一節課,是屬于打基礎、入門階段,因此教學重點在手腿動作的協調上,動作規范上下功夫,每一動勢都要身體中正。要求勢勢,把眼睛和心思要用在身體動作的變化上,盡可能做到順隨忘我。這對初學者來講不可能一下子掌握,所以必須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體認,用心體會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第二個教材主要是通過推手練習太極拳的借力打力的用力方法,在兩人一組的練習過程中,即可調整心理又可活躍學習氣氛,同時學習和體驗到相關技術要領。
教學主體流程由教師完整示范開始-領做-重點內容講解與示范-領做-口令下學習練習-共性錯誤分析講解-分組練習(教師流動指導)-評價-集體練習-推手講解與示范-分組練習-結束放松部分。
太極拳的演練動作慢,基礎動作又枯燥又重復,會讓學生指不起興趣,因此要在教法和學法上下功夫,調動學習熱情。背面示范和鏡面示范相結合,利用肢體語言建立動作表象;一招一式功放含義的講解使學生對動作有深刻的了解;小團體開放式的分組練習,形成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練習、自由交流,互幫互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評、互評,老師參與其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動作口訣上要按如下進行,頂、提、開、移、落,收抱成自然。手隨開步走,腳到手也到,欲進先要退,腰帶手臂力。抱球左右移,前后手臂弧,亮翅上下分,足尖虛點地,身正氣勢壯。
七、教學用品:錄音機一臺、電視與光盤機各一臺。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1)籃球:急停投籃
(2)跑:耐久跑。
2、教材分析:上述兩項內容分別選自體育高三教材體育實踐部分中的第七部分籃球和第一部分跑。這二項內容既有著重上肢的練習,又有著重下肢的練習,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協調性,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符合高三學生的身心特點,也符合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
籃球急停投籃是本次課的新授教材,它是籃球運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投籃方法,急停投籃是后面籃球教學內容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前面所學運球急停急起和投籃的一個技術綜合,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連接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急停腳步動作與接球和運球手的協調配合,難點是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是復習教材,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為第4課次的越野跑作好準備。
3、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三年級理科班的學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已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并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周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4、教學目標:根據高三學生的體育能力現狀,針對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了解急停投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以及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7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跨步急停投籃的動作要領;5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急停投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8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的品質。
二、說教學方法:
(1)教學觀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挖掘能引起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本課以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既懂又會,掌握靈活的運動學習方法,提高體育教學的智育因素,為終身體育服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2)教法設想:急停投籃采用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在與原地投籃比較的過程中得出急停投籃的要點,再結合以往所學技術,自創方法,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5
1 、指導思想的不同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確立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強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不是淡化運動技能的教學,運動技能是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手段和方法,沒有了運動技能的教學,體育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失去了體育課程的本質特征。
2 、課程目標不同
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傳統的體育課程在課程目標的不同,首先表現在課程目標體系上,前者包括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具體目標有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里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目標以及水平五和水平六的目標,后者僅說明了課程教學的'目標。
3 、課程結構體系的不同
前者采用按體育功能劃分學習目標和內容的結構體系。后者實際上是一種統一競技運動的教學體系。
4 、學習內容的不同
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目標統領內容的選擇,就是選課制。傳統的體育課程是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就是必修制。
5 、學習評價體系的不同
前者強調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不但重視對體能運動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同時重視學生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的評價,允許學生有一定的選擇性。傳統體育課程評價單一,僅重視對體能及運動知識和技能的評價。
二、我校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1 、我校現狀:我校班額大,班級人數較多,體育設施短缺,體育教師又少,進行課程改革有一定的難度,與理想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為確保 07 年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決定在學年內打破班級制實施選項教學。
我校體育與健康學科全校工作計劃如下:
高一學年模塊:
田徑:短跑、投擲、跳躍。
球類:籃球、足球、乒乓球、保齡球,武術。
球類:籃球、足球、乒乓球、保齡球,武術。
球類、武術。
高二學年模塊:
田徑
球類、武術、健美。
球類、武術、健美。
球類、武術、健美。
高三學年模塊:
田徑
球類、武術、健美。
不安排內容保證課時,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
健康教育專題不在設立專門課時,教師結合課中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學生選項周期為每學期一項。
三、思考
1 、我校現有九名體育教師,學生選課的不平衡性將導致部分教師超負荷工作,在體操方面缺兩名健美操教師。
2 、課程改革本身就是探索,不能急于求成。
3 、保齡球、乒乓球必須開設,請學校著手解決場地問題,體育館也要全面啟動運行。
4 、保證全面器材的到位。
【高中體育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體育說課稿04-23
高中體育說課稿【熱】08-14
【優秀】高中體育說課稿優秀11-14
高中體育說課稿(精選22篇)02-11
高中體育課說課稿05-14
高中體育說課稿 (20篇)11-02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三篇03-12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10篇04-03
高中體育說課稿4篇05-08
高中體育說課稿2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