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字處理軟件。字處理軟件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字處理軟件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而強大的作用,而這節字處理軟件主要通過演示加實踐來完成教學。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字處理軟件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
二、教學重點
本節的`重點是學習如何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這里選取最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Microsoft Word為學生介紹,讓學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課內容實踐性極強,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實踐。
三、教學和學法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四、教學過程
1、字處理軟件的基本特征
(1)圖形用戶界面(GUI) :簡單易學
a. 功能菜單置于程序窗口的頂部,用戶可以方便地從菜單中選擇菜單命令。 b. 滾動條可方便用戶在文本窗口中瀏覽。
c. 使用“選擇對象——操作對象”方式,先選定對象后進行對象的操作。 d. 使用“所見即所得”的操作方式,操作過程和結果緊密聯系,界面直觀、
簡潔、交互性友好。
(2)功能豐富:個性選擇
用戶可根據喜好和個人需要自由選擇喜歡和需要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
(3)變化迅速:易于遷移
不同版本相通:word20xx-word20xx-word20xx。
不同處理軟件相通:word-wps,FrontPage-Dreamweaver。
2、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以word20xx為例)
(1)新建、打開、關閉、保存word文檔,word20xx文檔后綴名為.doc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2)文字的復制、粘貼、剪切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3)設置字體、字號、字形、背景、插入圖片、插入表格、設置圖片環繞、藝術字、文字效果、格式刷等。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4)對文字的對齊方式、縮進、間距、換行、分頁。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5)內容的查找和替換。
演示,然后學生課堂實踐。
(6) 設置頁眉頁腳、項目符號編號、使用字數統計。
演示,然后 學生課堂實踐。
(7)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字處理軟件。
排版工具:記事本、word、wps。
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
網頁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3、課后實踐
新建一個word文檔,命名為背影,找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將文章內容復制到文檔中,設置標題字體黑體三號,正文字體為楷體小四號,首行縮進2個字符,行距1.5倍、將所有“父親”替換成“爸爸”。在頁腳設置頁碼,統計文章字數放在標題旁,在文章中插入一張背影圖片,設置文字環繞為四周型。
4、課堂總結
這節課講了字處理軟件,尤其注重常用字處理軟件word的使用,老師一一講解過主要功能,同學們也一一實踐過,同學們課后要多加練習,日后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經常使用到。最后要記得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實踐。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本節課在本章內容中的地位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建立按鈕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學科第四章(多媒體作品制作)第七節的內容。本節課我想從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出發,嘗試引入啟發式和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通過“啟發思考、演示示例→引入課題→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啟發思考總結→深入學習”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的設置、學會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在此之前,學生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種順序執行的程序,學生感受到程序在執行過程中人不能參與程序的運行,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部分內容。這節課就讓學生學習為作品建立一個友好、合理的人機對話界面,通過按鈕實現交互。Authorware為用戶提供了很多種交互方式,按鈕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因此,學習這一節內容,對于讓學生掌握如何設計和建立交互結構以及輕松地學好后面幾節交互內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設置和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由于一下從前面的順序結構過渡到這節課的交互結構,絕大部分學生會不知如何下手、從哪幾個方面去考慮,因此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我打算主要以問題啟發和任務驅動為主,因為對于這節課問題啟發更容易使學生通過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感到現有知識還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比較輕松地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某一個任務情景當中較輕松地接受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附帶觀察比較、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于信息科技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于其他課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本節課主要通過觀察示例和分析示例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以及碰到問題多用“幫助菜單”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說教學手段及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選擇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需要多媒體教學軟件和教師自制的課件,便于師生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整個教學過程從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出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老師以學生學習伙伴的角色在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和方法指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探索新知識、深入學習和課堂總結。
①.在“復習提問”這個環節中,我期望通過如下兩個問題來達到復習
鞏固、啟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的教學效果。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前幾節課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我們能不能隨意選擇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前面我們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對于它的程序結構你有何體會或感受?”這兩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次序不能顛倒。
②.在提出上述問題,引出話題之后,再讓學生觀察兩個內容相同結構
不同(課件1是順序結構,課件2是按鈕交互結構)的課件,讓學生觀察哪個課件更好,好在哪里,從而使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接下來進入“探索新知識”這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體現學
生的主體地位。我打算通過“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學生嘗試制作→演示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啟發學生思考總結”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共同分析是啟發學生一起來分析課件2的程序結構,使學生初步了解按鈕交互的結構流程;接下來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制作一個流行歌曲點歌臺,使學生在完成一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在學生嘗試制作過程中對于個別問題老師采取單獨指導的方式,對于共性問題老師選擇1—2名學生的作品進行演示點評,啟發學生共同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老師只對所有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作適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然后在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制作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總結設計一個交互結構應注意哪幾個要素,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作適當的演示補充,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采用這樣的突破方法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在“深入學習”這個環節當中,我打算安排“嵌套的按鈕交互”這
個教學內容,這個內容在教學大綱中沒有要求。我想在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和設計交互結構的基礎上,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作為課后的思考。
⑤.“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我打算采用提出一個小任務,讓學生思考
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以上就是我對在二期課改背景下的中學信息科技學科的淺薄理解和本節課的設計構思。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它是浙教版高一《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信息、信息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展。
二、說教學目標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
1、知識目標:
⑴、理解信息的含義。
⑵、掌握信息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分信息和信息載體。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信息的處理過程,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信息”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4、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信息處理過程知識,培養學生對信息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絡上到底有些什么,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四、說學生
高一新生的來源各團場初級中學,有部分同學,對計算機并不陌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還有多數同學,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并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而高中信息技術的第一章又都是理論內容,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后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愿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縮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導入新課,提出本節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各自的長處。
5、最后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信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06-22
高中信息與信息技術說課稿02-06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優秀02-10
【經典】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20篇11-07
(經典)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06-22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五篇04-02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八篇02-19
【精選】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四篇03-19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10-14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合集八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