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高中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5-03-05 07:45:04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5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本節知識是鈉單質性質的延伸和發展,鈉單質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轉變為鈉的化合物,所以鈉單質和鈉的化合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只有既了解了鈉單質的性質又了解了鈉的化合物性質,才會比較全面的了解鈉這種金屬。通過鈉單質及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既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又為學習其他幾種重要金屬化合物奠定基礎和提供理論模式。

      2、教學目標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實驗,學生能了解兩者性質的差異、掌握二者的轉化關系及鑒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學習,學生應初步掌握對比、推理、歸納的能力。

      2)、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實驗和探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動手合作的樂趣,在交流中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2)、通過學習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世界制堿工業、我國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和已有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轉化。

      教學難點:Na2O2的性質。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以及鈉單質的性質等知識,能夠對化學反應的得失電子情況及離子反應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來研究物質的性質,可以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比,歸納出實驗結論。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性質,結合以上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疑激趣、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系實際等教學方法。以趣味實驗→產生疑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法: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生入境

      設計“滴水生火”趣味實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

      第二環節:知識探究、思維培養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緊接著設疑:水一般用來滅火,而我們的實驗卻是滴水生火?

      棉花為什么能夠燃燒?燃燒需要什么條件?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層層遞進,將學生對Na2O2和H2O反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著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一步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5分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又引入 “吹氣生火”實驗,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同時我引導學生聯系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講述Na2O2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里作為O2的,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妙趣橫生的實驗探討中,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然后在多媒體上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為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以應用和鞏固提升,我設置了如下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鈉著火了怎么辦?

      【交流思考2】鈉單質放置在空氣中,最終變成了什么物質?

      以上兩個問題的設置,既是對鈉的氧化物知識的復習和運用,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Na2CO3與NaHCO3知識的教學。(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4分鐘。)

      第三環節: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

      對于Na2CO3與NaHCO3兩者溶解性差異實驗及水溶液性質的檢驗。操作比較簡單,但有些差異比較細微,除了需要用眼仔細觀察外,還需要觸摸感受。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采用了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Na2CO3與NaHCO3熱穩定性實驗探究。我設置的是演示實驗,通過一組對比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兩者熱穩定性的差異。

      實驗做完后,在多媒體上的表格中總結歸中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在完成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后。我又設置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交流思考2】如何鑒別Na2CO3和NaHCO3?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完成以上兩個問題,我及時給予點評、總結。(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課堂小結。

      此時,教學活動已接近尾聲,我啟發學生回顧、再現知識,并把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寫到黑板上,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3分鐘。)

      布置作業

      五、說板書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所以板書主要簡明扼要的寫出Na2O與Na2O2,Na2CO3與NaHCO3的主要性質即可。(見附表)

      教學評價:

      本節課依據構建主義理論,我設置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兩個趣味實驗,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使學生很想知道什么物質具有這樣的性質,激發起學生強力的求知欲。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情趣。同時又依據知識特點,用實驗探究來完成對鈉的幾種化合物的認識,充分體現了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既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德,除此外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學習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于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于理論性較強.采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后,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并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并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新課標人教版“選修5”第三章第一節第一課時“苯酚”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在設計教學之初,我首先對教材和學生進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有機物,在工業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用途,這體現著苯酚作為一種重要原料的社會價值,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酚是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三單元——《烴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節的內容,在必修2中,學生已經學習過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質。而酚對于學生來說是嶄新的教學內容,教材將酚和醇安排在同一節,旨在通過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結構和性質上的對比,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并通過代表物質苯酚,遷移認識其他酚類化合物。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慮,我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 和 化學性質 ,加深理解“基團相互影響”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對苯酚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教育。

      C,培養學生關注化學與環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活的意識。

      考慮到本節課要有利于學生的終生發展,因此我從樹立苯酚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是密切相關的價值觀和培養學生對比的思維方法做了重點突破。

      三,教學設計: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情景線活動線知識線

      一節課的實施過程是充滿了無限激情和挑戰的,所以我的課堂應該是屬于師生思維奔跑的場地,那么請各位老師跟隨我一起走進我的化學課堂吧。

      第一個環節-生活中的酚類物質

      我首先為學生展示幾張生活中常見的含酚類物質的圖片,給出結構式,讓學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學生用分類的思想,有序的認識物質。于是我引入新課:苯酚就是最簡單的酚類。

      第二個環節-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業中有著重要的用途,如生產酚醛樹脂用來制作廚房用的防火板和電器插座,生產錦綸制作登山服,還可以用作醫藥、染料、農藥的重要原料。有人評價說苯酚改變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減少了細菌感染,塑料之父貝克蘭合成酚醛樹脂,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可見,工業上對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經常會有大貨車在運輸苯酚。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新聞。化學與生產聯系, 我從生活走向化學 , 從而達成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第三個環節- 苯酚的性質

      情境再現 1 :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機溶劑,微溶于水,在 40 攝氏度以下會成為固體形態,如果不是因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帶走,也許在泄露過程中就能被截留。 ”

      我提出問題,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質?學生會說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來我提供苯酚樣品,讓學生驗證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我重點提供三種溶劑:冷水、熱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繼續進行:

      情境再現 2 : 環保局人員在事發 1 小時以后,趕到事故現場時,交警和消防人員已經在用石灰吸附泄漏的苯酚,用沙包、活性炭筑壩攔截。

      看過新聞后,我提出問題:苯酚可以用石灰吸附,這體現了苯酚的什么性質?學生容易想到酸性。于是進入探究二:苯酚的酸性。我以苯酚的懸濁液進行有序的 2 次實驗設計和 2 次實驗。

      第一次:設計實驗,驗證苯酚的酸性。

      第二次:設計實驗,比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強弱。

      下面是學生實驗的視頻呈現:

      為了解釋視頻中出現的現象,我設計了 2 次對比:

      對比 1:結構對比 C 6 H 5 - OH,C 2 H 5 - OH,H - OH

      通過比較苯酚、乙醇和水的結構,我們發現同樣含有羥基,但酸性卻不一樣,說明羥基所連的基團有影響。由此,可以得出苯環對羥基有影響。那么,羥基能否影響苯環呢?我設計了第二個對比。

      對比 2:實驗對比

      我給學生分別展示了苯與溴、苯酚與溴的反應情況及化學方程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兩個反應的不同點。由此得出結論:羥基對苯環有影響。我通過以上實驗探究、合作討論,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應用比較法,建立學科觀念:有機物基團相互作用引起性質變化,達成知識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

      第四個環節- 學以致用

      情境再現 3 :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農夫山泉取水地之一, 20 噸泄露苯酚流入新安江是否會影響到農夫山泉的取水? 通過新聞鏈接 , 我設計下面 2 個活動 。

      活動 1 :角色扮演。我提出,如果你是農夫山泉的工作人員,你會如何應對?我引導學生分析,首先我們要查閱國家關于地表水制定的標準,然后再取樣品檢測苯酚的濃度,再得出結論。 我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54頁,讓學生歸納出檢驗苯酚的方法。

      水質類別VIVIII二一世

      苯酚濃度≤1毫克/升≤ 為0.1mg / L≤ 為0.05mg / L≤0.005毫克/升≤0.002mg / L

      附:國家環境保護局地表水質量標準限值:

      活動 2:模擬檢測我給學生提供三個水樣,

      水樣 1水樣 2水樣 3

      苯酚濃度≤0.0 0 5mg / L時0.0 5 毫克/升2mg / L時

      溴水

      三氯化鐵

      下面為學生的'視頻呈現:

      同學們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鐵溶液進行了鑒別,他們認定,產生明顯特征現象的為嚴重污染的水樣,但是另外兩個水樣為什么沒有產生現象呢?熱烈的氣氛一下子靜了下來,同學們經過分析、討論,他們認為:對于苯酚濃度較高的水樣,檢測靈敏度還是很高的,但是對于苯酚濃度很低的水樣,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樣,就無法鑒別了。我順著提出:還有哪些更靈敏的方法來檢驗苯酚,請同學們下課后查閱資料。對于嚴重污染的水樣,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你知道嗎?日本利用蟹殼來清除工業廢水中的苯酚,那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處理?請同學們查閱相關資料。

      通過本環節,化學走向生活,達成情感目標 。 同學們深深的感受到:學習化學和學好化學的重要性,同時他們還認識到學習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畫上句號的。

      最后我將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

      1. 我們掌握什么知識?

      2. 我們學到了什么方法?

      3. 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后作業】

      實踐活動:

      查閱有關資料,了解酚類廢水的危害和工業上處理酚類廢水的常用方法,并把你收集的資料設計成一份保護環境的宣傳報道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本節課設計的教學活動力求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科學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以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基于這樣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考慮,設立學習任務和設計學習活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選擇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烴作為一切有機物的母體,而甲烷又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學生對甲烷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與價值

      提高公民的基本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有機物學習方法。學會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學,再用化學知識服務于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取代反應。

      難點:建立甲烷的立體結構模型,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性質。

      二、學情分析

      1、知能儲備

      知道甲烷是一種化石燃料,能從組成上認識燃燒產物;不能從結構角度認識甲烷的性質;儲備了物質結構和化學鍵知識,具備了學習甲烷的理論基礎。

      2、學習方式

      喜歡從熟悉的事物入手學習新知,對圖片、實物等感興趣,喜歡自己動手。

      3、認知方式

      缺乏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建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甲烷的結構特點和取代反應,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以甲烷的結構為例,認識有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型制作、實驗探究、觀察、交流討論等手段,結合多媒體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運用能力和形成有機化學的學習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能源危機及可燃冰開發情況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科學與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探究,并與實驗探究、多媒體有機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和諧的課堂。

      2、學習方法

      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的進行探究和討論、交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特點。

      五、教學思路

      采用板塊教學,分為四個學習板塊。即:板塊一:甲烷的'物理性質;板塊二:甲烷的結構探究;板塊三:甲烷的氧化反應;板塊四:甲烷的取代反應。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用途”的認知關系。其流程圖如下:

      六、教學環節

      板塊一:自主建構物理性質。通過展示“可燃冰”的圖片,播放西氣東輸視頻來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再向學生講述為了合理開發并利用這些新能源,就有必要研究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的結構和性質。展示一瓶甲烷氣體,請學生通過觀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內容,然后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能源危機、通過對可燃冰貯量和開發介紹,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對西氣東輸工程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習興趣,并引出《甲烷》課題。同時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質學習的一般方法。

      板塊二:甲烷的結構探究。學生自主學習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和結

      構簡式的書寫。老師評價后提出問題甲烷究竟有著怎樣的結構,學生開始猜想。然后老師提供素材組織活動,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實踐活動,然后再收集并展示大家的作品,進行相互交流。

      引導信息:

      1、甲烷分子中的4條c—H鍵完全等同。

      2、H與c之間的距離和每個夾角也完全相同。學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誤,根據科學信息進行交流和討論后,主要認為甲烷存在正四邊形或正四面體這兩種結構。在學生產生疑惑時,老師再給出第三條信息:如果把甲烷中的兩個氫原子換成兩個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種結構,學生分小組再次動手進行實踐活動,再結合科學信息得出甲烷是正四面體的立體結構。用電腦制作出正四面體的立體結構,以便學生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按照教材要求進行手工制做,在實踐活動中再次建構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甲烷結構的研究,學會科學的質疑和能根據科學信息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過對甲烷的模型觀察,正確認識了甲烷的分子結構,為甲烷的性質學習打下了基礎。

      板塊三:甲烷的氧化反應。創設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學生根據結構猜想其性質。分別將甲烷分別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加有石蕊試液的強堿溶液中。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交流和總結。得出結論:甲烷的性質在通常情況下穩定,但在點燃條件下就會燃燒。展示sTs素材讓學生感知甲烷是一種清潔燃料。

      拓展知識:通過提供資料卡片和礦難圖片進行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化學物質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實驗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質,體驗了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有機思想。sTs素材的呈現,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養,加深了學生對甲烷的認識。

      板塊四:甲烷的取代反應

      在兩支試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氣,一支用紙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點燃的鎂條照射進行對比試驗。學生觀察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實驗中得到哪些信息。②從所得信息中你能獲得哪些啟示。然后小組內交流和小組間匯報,得出結論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了反應。

      組織學生,用球棍模型制作出其可能的產物。學生再次動手實踐運用甲烷的結構探究其性質,展示同學們的作品,用電腦模擬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角度了解取代反應的本質。完成方程式書寫,老師再分析和評價,并介紹取代產物的用途。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思維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從物質的微粒觀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過程,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白實驗手段是檢驗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并從中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然后學生通過簡潔工整,知識層次清晰的板書設計,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完成課堂反饋(設計這兩道試題的目的是從結構和性質兩個角度檢驗“教”和“學”的效果,有助于下節課的教學實施。),再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聯系到生活中去,并上網了解沼氣的使用知識,然后給周圍的農戶推廣,做一名節能減排的倡導者。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并指導生活。

      七、教學評價

      對于本節課的重點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性質都是由老師提出了問題,然后學生的觀點發生碰撞,然后師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師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以促成學生認識的轉變和產生情感的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貫穿了兩條線索,即:生活線和知識線。從天然氣的利用到甲烷的氧化反應體現其可做燃料,甲烷的取代產物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沼氣的推廣使用,西氣東輸工程等都體現了甲烷的社會價值。從物理性質開始了解甲烷,再從結構去了解化學性質,甲烷的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這些性質也體現了甲烷的用途,是一種很好的化工原料,體現了甲烷的學科價值。也幫助學生建立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用途的認識關系。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學,用化學的知識走進生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這一

      節 ,而這一節的學習會使學生 。因此教好 ,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 ,而且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

      B、

      (2)過程與方法

      A、

      B、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c、通過以問題為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 、實驗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c、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D.從生活出發學化學,體驗化學對生活、生產及科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材的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通過仔細鉆研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A、

      B、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A、

      B、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那么,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采用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啟發式教學法、類比法、分析推理法、比較歸納法、分組討論法以及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發現、對比、啟發、綜合)并借助實驗教學,教學模具和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手段,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使知識的學習系統化,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學情分析: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

      因此在 學法指導上: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是目的。因此,教師要啟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學生通過“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f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此外結合反饋補救法,通過學生的習題檢測,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每一位學生”。)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引入。“導入舊概念,提出新問題。”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環節:新課學習,全民總動員。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適當的課堂練習一方面是學生對本節課學習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能夠鞏固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學習得到正遷移。

      第四環節: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請同學進行課堂小結,適當的課堂小結是必要的,它不僅僅是本節教學知識的回放,還可將本節知識貫穿聯系起來,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不僅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書體現一個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7-02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經典]07-02

    (經典)高中化學說課稿06-21

    高中化學優秀說課稿04-19

    高中化學苯說課稿03-14

    高中化學說課稿09-11

    高中化學說課稿10-18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熱]07-03

    高中化學說課稿[精品]06-22

    高中化學優秀說課稿【通用】11-02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