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1:初二四記
“滴滴滴”QQ上又有誰發消息過來了?哦!是同學啊!我看著同學們的聊天記錄,我突發奇想,信手寫下此文。
首記
本校子民云:民以食為天,衣食住行“食”為先。食乃人生第一大事。于是乎打飯場面乃我校第一奇觀。
午末課將過,眾學子靜坐于桌前,只聽手表“滴答”以及老師講課聲。老師十分感慨:暴風雨前的寧靜。
“Five,four,three,two,one"教室內傳出倒數聲。鈴聲響起,霎時如萬箭齊發,如千軍萬馬,如滔滔江水涌入浩瀚海洋,頓時各班門被同時撞開,雙方如敵人相見,分外眼紅,樓內隱雷聲聲,腳步雜沓,你推我擠,人聲鼎沸。有的躍而翻山跨海,有的奔而左沖右突者,不下百人,其似閃點急漰,如霹靂弘驚。男生平日翩翩君子之度不在,淑女日常溫文爾雅之態盡失。
雖然男生們運動神經發達,跑起來似箭,但在隨便起來的淑女面前可是不值一提。實乃男女平等,巾幗不讓須眉啊!
頷記
本班偽君語:上課說話,下課搗亂。說話搗亂“話”為先,“話”乃上課唯一樂趣,于是乎上課說話被抓乃我班一大笑料。
這不,老師還沒來,大家都在講著悄悄話,看那位仁兄正和同桌講一部新的動漫,他用三言兩語挑起同桌的興趣,在同桌的追問下,他慢慢地津津有味的講了起來。
一會兒,老師來了,說話聲降了下去,卻還是聽到仁兄那大嗓門在壓低聲音說話。“咳咳”老師走到仁兄身后咳了兩聲,仁兄不知情,還在眉飛色舞地講,他的同桌一直在用眼神示意他,可他忽略了。“咳咳咳”老師又咳了三聲,還是無果。就在我們快要笑噴時,仁兄終于發現教室里太過于安靜,心中一驚,飛快掃視教室,不見老師蹤影,低下頭,想繼續講,我終于忍不住笑了出來,一下子有了連鎖反應,全班人狂笑不已,他的同桌指著他的身后狂笑道:“仁兄,別找了,老……老師在你身后!”仁兄驚奇地看向身后,老師正笑瞇瞇地看著他,他突然感覺冬天來了!
雖然同學們上課說話的“功夫”一次比一次高,但卻遇上了“孤獨求敗”的大神級老師,實乃不幸也!
資料2:再見了,初二的我
命運的航船載著我在時間的大河中前行,背后,初二這片大陸漸行漸遠,前方,初三這個小島愈來愈近。我想要返航,可洶涌的水勢讓我不得不隨著它向前進。回首望去,初二的碼頭上,有個模糊的身影在向我揮手告別,于是心中默念:再見了,初二的我!
再見了,初二的我,那個在茶前飯后悠閑地坐在沙發上看美文的我。“初三十分緊張,我們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當然,拿高分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之一,所以,你們應該抓緊時間,努力學習,課外那些書本不要求的書你們就留著在初三后的暑假看吧,好,拿起課本,現在開始上課……”語文老師上課前的第一句話,就讓我覺得初二的我已經不復存在了,曾經,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陪著我度過了空閑的時光,可現在我只能捧著《XXX閱讀輔導》、《XXX文言文全解》……努力鉆研,爭取在中考時能夠多拿幾分。為了分數,我們不分晝夜,從前讀書是為了增長見識的理念已站不住了,我們都成了得分機器,眼中只有那血紅的數字。
再見了,初二的我,那個什么都敢想的我。曾經那一個個偉大但不實際的想法在中考這個大關中無處匿形,一個個都被不留情面的消滅了。“做人要實際,就像做數學證明題一樣,沒有理論的步驟是不能得分的,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數學老師這么告誡我們,而初三,把這句話解釋得淋漓盡致,我們幻想著在中考時的高分,順利進入重點高中,可沒有努力,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沒有實際行動,幻想也只是空想。
再見了,初二的我,那個興奮的拿著網去池塘邊撈蝌蚪的我。池塘中無憂無慮的蝌蚪依然會落入網中,可我的網卻不會再撈到蝌蚪。網上已經布滿了灰塵,可初二的那個我已不會回來將它擦拭干凈。一個個的英文單詞就像一只又一只的蝌蚪,我得跟緊,一只都不能放過。
再見了,初二的我,初三的我,變得很實在,不會再看毫無意義的書,不會再做那黃粱美夢,不會再玩低級幼稚的游戲,這是成長,還是悲哀,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