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音系
語音特點
普通話語音的特點是:聲母除舌尖后擦音r、鼻音n,m 、邊音l 外,無濁音。韻母多復元音,鼻韻母有前后之分。另外,普通話沒有聲母的清濁對立,沒有入聲(音節尾唯閉塞音p,t,k及演化出的喉塞音?),尖團合流(不分尖團),聲調較少,調式簡單。另外有輕聲和兒化韻。
與印歐語系相比,普通話語音有鮮明的特點:
1.音節結構簡單,聲音響亮。普通話中,一個音節最多只有4個音素,其中,發音響亮的元音占優勢,是一般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個音節內可以連續出現幾個元音(最多三個),如huai(壞),而且普通話音節中沒有復輔音,即沒有像英語lightning(閃電)。俄語Встреча(遇見)那樣幾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象。
2.音節界限分明,節律感強。漢語的音節一般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聲母在前,韻母緊隨其后,再帶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便有了鮮明的音節界限。從音素分析的角度觀察,輔音和元音互相間隔而有規律地出現,給人周而復始的感覺,因而極便于切分音節。
3.聲調抑揚頓挫,富有表達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能夠較強的表達一個人的情感。
現代標準漢語的發音基本沿襲了北京話的語音系統,但各地標準略有差異。對漢語而言,單音節(單字)發音可分為聲母、介音(韻頭)、韻腹、韻尾、聲調五個要素,而韻頭、韻腹、韻尾又被合成稱為“韻母”;超音節(詞句)發音還存在連續變調等要素。直音和反切都是古代給漢字注音的方法。至一九二六年,產生了由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制訂的“國語羅馬字”,曾由當時南京的大學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接著,一九三一年產生了由瞿秋白、吳玉章等制訂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國語羅馬字是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中比較完善的兩個方案,大大超越了它們之前的各種方案。
依據注音符號的標音系統,其聲韻系統共有21個聲母、3個介母、13個韻母及不含輕聲的四個聲調。
依據漢語拼音的標音系統,其聲韻系統共有23個聲母(計入y、w兩個半元音)、39個韻母(略同于注音符號中所有獨用與結合韻母)和不含輕聲的4個聲調。
普通話宣傳標語
1、心相印,語相同,和諧校園樂融融。
2、讓您的孩子從小學會普通話。
3、文明語深入你我心,普通話融匯南北情。
4、推廣普通話,公務員要帶頭。
5、大力推廣普通話,營造良好語言氛圍。
6、青少年要做推廣普通話的積極分子。
7、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普及普通話。
8、說普通話,從我做起。
9、面向現代化,推廣普通話。
10、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11、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
12、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普通話是堅固的橋墩。
13、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14、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
15、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
16、推廣使用普通話、增強民族凝聚力。
17、推廣普及普通話,為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18、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
19、新聞媒體要做推廣普通話的榜樣。
20、普通話是人與人交流的橋梁,是雄鷹飛上藍天的翅膀,是讓小樹茁壯成長的陽光,讓我們學說普通話,讓普通話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