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應屆畢業生網>主頁 > 手抄報 > 普通話手抄報 >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標準音采集地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標準音采集地

    發布時間:2017-04-21來源:手抄報資料網

      60年前中國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是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巴克什營、火斗山。其中金溝屯村語言應用最多。出京承高速公路口金溝屯段,一塊“普通話語音標本采集地”大型標牌赫然入目。

      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后兩次來到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采集。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采集的語音來最后定的標準。1956年普通話采集對象——原金溝屯村第四完小小學教師白向民、原金溝屯中學教師石俊永。

      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

      承德普通話雖標準,但真正得到首肯的是其下轄的灤平縣。出京承高速公路口金溝屯段,一塊“普通話語音標本采集地”大型標牌赫然入目。

      灤平縣政協副主席王國平稱,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后兩次來到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采集。“說客氣點兒,我們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要是不客氣點兒說,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采集的語音來最后定的標準”。

      河北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紀青云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智曾來到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見到了60年前普通話采集對象——84歲的原金溝屯村第四完小小學教師白向民、82歲的原金溝屯中學教師石俊永,并當場與村民比試普通話。

      當紀青云和王智見到那些蹲在院墻根下抽著旱煙的老爺子和坐在村口大樹下嘰嘰喳喳拉家常的老奶奶們時還有些懷疑:“他們會說普通話?”但是,上前一嘮嗑,那地道的普通話一下子就把他們震住了。

      紀青云、王智等人認為,承德普通話標準名副其實。“這樣一個資源是全國獨特的、唯一的,我們想把這個資源挖掘出來,成為國家的一個語言歷史博物館,讓全國各地的語言資料都能夠在這匯集起來,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點寶貴的、文化的東西。”

      承德普通話優勢

      據當地勞動人事部門提供的信息,承德普通話已經成為一種就業優勢:已經為央視及各省市輸送了大批主持人才;承德市所屬的8縣3區,每個縣都有很多在全國各地從事服務行業的男男女女;從60年代開始,人民大會堂等場所很多服務員都是承德人。

      承德標普來源

      灤平縣的普通話為什么如此標準呢?王國平給記者講了一段他所了解的歷史。

      明成祖的時候,灤平縣各個村落的人被全部遷到了現保定、蔚縣、北京房山一帶。清朝入關以后,多爾袞開始實行圈地令,康熙八年廢止圈地令,那些遷走的人從京畿等地再遷到古北口外,在灤平建了二十四莊,包括五條御道、八大行宮、二十四黃莊等清朝的組織機構都設在這里,使這里受官話影響非常大,所以灤平縣60%都是滿族人。

      據王國平介紹,1955年,國家正式成立國家語委,制定了語言方案,當時起的名字叫官話,普通話這個概念是后來才有的,正式方案1957年制定,1958年正式公布。

      在這個方案里,很大程度上都是參照了專家到北京官話區采集語言的結果,主要采集地就是金溝屯村、巴克什營、火斗山。其中金溝屯的語言是應用最多的,也就是說,金溝屯當時采集所發出的音、所講的詞匯,和普通話是最接近的。王國平說,河北省語委隔幾年就到該地進行一次普通話考核驗收。

    欄目推薦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