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養老保險金年均收益約7%
3月5日,廣東省人大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曾志權在會上發言
“2015年預算報告通篇貫徹了新預算法的要求,在預算安排上做到了統籌兼顧、有保有壓,在預算編制上體現了科學合理、細化透明。具體來說,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改進,有很多新的變化和亮點。”
今天開始,各代表團開始審議2015年的國家預算報告。預算報告今年有什么亮點,有什么重點安排?聽聽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怎么說——
亮點一:全面貫徹落實新預算法
今年的預算編制和工作安排,嚴格執行新預算法的各項規定,如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報告事項更加細致完整,預算統籌銜接力度進一步加大;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由收入任務數變為收入預計數。其他如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硬化預算支出約束等,在2015年預算支出安排上也得到了落實和體現。
亮點二:收入實現預期目標
去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4.03萬億元,同比增長8.6%。在國內外經濟面臨復雜形勢的情況下,實屬不易。深化改革也取得重大進展。印發實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稅制改革有序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其他重要改革進展順利等。
特別是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在沒有明顯擴大中央財政支出預算規模的條件下,通過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增加了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去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到5.16萬億元,增長7.5%。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占全部轉移支付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達到59.3%,比上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亮點三:預算收支安排重點突出
從收入編制來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7.5%,赤字比上年增加2700億元,體現了預算收入編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從支出安排看,一方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適度加大力度,比如進一步擴大赤字規模、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盤活存量資金、發揮財政投資資金引導作用等。另一方面,保障重點領域特別是民生政策落實,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達到28296億元,其中,醫療衛生支出(541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276億元)較上年增長超過10%,分別增長13.8%和11.4%;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出安排大幅增加,節能環保支出(2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亮點四:充分體現改革精神
報告通篇貫穿了改革主線,既全面反映了過去一年財稅改革取得的成效,又明確提出了2015年財稅改革的重要舉措,如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快推進稅制改革、全面推進預決算公開等。同時,在擴大編制范圍、改進編制方法,增強報告易讀性等方面都有新的進步。
亮點五:老百姓都能看得懂
今年的預算報告行文簡潔,通俗易懂。報告行文語言簡練,數據清晰,在表格中對相關口徑作了備注,對部分專業性較強的名詞作了附后解釋等,讓人一目了然,讓大家都看得懂。
財政部正研究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到期債務存量
廣東養老保險金:年均收益約7%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曾志權今年提出了嚴格規范政府擔保行為的.代表建議。
“主要是因為擔保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家多次發文規定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不得為債務提供擔保,但政府及其部門違規提供擔保的情況一直存在,不僅影響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損害政府信譽和形象,影響政府職能的實現,而且可能引發政府債務風險。”曾志權說。
在廣東的地方債問題上,曾志權表示,目前廣東已將截至2014年底的債務情況匯總上報財政部審核,報國務院審定。曾志權透露,經審計認定,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9萬億元,2015年到期應償還1.86萬億元。目前財政部正在研究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對到期存量債務予以置換,以降低地方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
曾志權也很關注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問題。
2012年,廣東省獲批將1000億元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委托期暫定兩年。由于收益良好,目前國務院已批準廣東省將委托期限由2年延長到5年。從近3年投資收益來看,平均年化收益率約7%左右,2012年為6.73%、2013年為6%,2014年預計為10.7%,遠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
“廣東的做法為全國社會保險基金實現保值增值進行了有益探索。”但曾志權也指出,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要權衡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必須在確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他建議國家盡快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范機制,達到既保證基金安全又能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
預算表格從9張增加到62張 廣東財政管理走在全國前列
新預算法在對政府財政預算監督中有很多“首次”——首次將政府預算信息的公開與透明納入其中,首次提出預算績效的概念,首次提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首次明確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框架的原則、目標、范圍、形式、重點以及機制等要件,首次較系統地勾勒出預算審查的體系框架。
這些首次,廣東做得怎么樣?曾志權表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在財政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改革探索,有些走在全國前列。”
預算信息:能公開的全公開
在政府預算信息公開方面,廣東預算公開的內容不斷細化。預算表格從2009年的9張增加到2015年的62張。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全部細化到功能分類的最末一級“項”科目。
在省級部門預算公開方面,從2003年起在全國率先向省人代會提交除涉密部門外所有省級部門預算草案,2015年《部門預算草案》厚達1100多頁,并新增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科目表。
在腐敗易生的基建項目上,2013年開展了部分項目預算信息公開試點,2014年將公開范圍全面擴展至納入目錄管理的專項資金及所有基建項目(涉密項目除外);在專項資金信息公開方面,建立省級專項資金管理平臺,2014年將280多項專項資金納入平臺管理,全方位公開專項資金信息。同時督促各地、各部門做好公開工作,建立健全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專項資金公開制度體系,定期通報,每月統計。
績效評價:12年前就已經啟動
在新預算法實施之前,廣東早在2003年就在全國率先啟動了以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為重點的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試點,多年來建立了一套體制。包括規定凡達到500萬元的支出項目必須申報績效目標;在專項資金設立、分配環節,都必須設置專項資金總體績效目標;將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結果與下一年項目預算安排掛鉤;將績效管理結果通報給人大、監察、審計和人事等部門……
在全口徑預算編制方面,從2014年廣東已實現全口徑預算編制。目前,省級除個別按規定實行專戶管理外,其余資金均已納入預算管理。下一步,除經財政部核準繼續設立的繼續按照專戶管理的資金外,其余資金將逐步納入預算管理。
轉移支付:將規范到省以下
廣東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直十分嚴重,如何制定合理的轉移支付制度,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也一直是各地市關注的焦點。
據統計,2014年一般性轉移支付占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支出的比重,已從2012年的35.7%提高到53%。下一步,省財政將根據新預算法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研究修訂《關于加強和規范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意見》,系統性地對現行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進行規范和完善。
在預算監督體系方面,廣東也已逐步健全完善了涵蓋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監察監督、人大監督、社會和輿論監督等五方面的監督體系,將監督寓于預算管理全過程。
【廣東養老保險金年均收益約7%】相關文章:
會計收益經濟收益經營收益論文10-13
會計收益與市場收益關聯思索會計收益論文08-31
微軟認證收益10-01
融資租賃收益權08-08
女人在家怎么收益08-15
女性創業做什么收益10-13
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估09-09
企業收益質量的分析09-09
怎樣存款收益高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