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上海職場新概念層出不窮

    時間:2020-11-06 12:13:49 求職禮儀故事 我要投稿

    上海職場新概念層出不窮

    工作方式篇

    “非主流”工作方式走向前臺

    在編與非在編人員、合同工與臨時工、兼職與專職人員之間的差異將越來越小,2006年將有更多的工作方式為人們所接受。

    當你還在老老實實對著一份工作苦心耕耘時,不少人已經開始嘗試并享受另外一種生存方式了。在這些人眼里,每月領多少薪水不如計算每小時的收入來得直接,每天看一個老板的臉色莫如在幾個不同的工作之間尋找樂趣,每天朝九晚五不比自主安排工作時間活得自由。派遣、小時工、兼職、短期用工等“非主流”工作方式日益受到青睞,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的日益成熟也為不同工作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空間。

    關鍵詞一:小時工

    過去一年,上海先后幾次發布小時工工資指導價,現已有近百個小時工工種“有價可依”。目前上海小時最低工資為6元,小時工的社會保險等保障也不斷完善。打小時工被更多的大學生、白領、教師等群體接受,成為人們在8小時之外展現個人價值的選擇。

    關鍵詞二:派遣制員工

    如今,人們對“派遣制員工”不再陌生。不僅是企業,滬上一些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在新進人員的招聘中也開始采用派遣方式,據上海市人才中介行業協會的最近統計,2005年上海派遣員工的人數達到近40萬。2006年,人才派遣的法律保障有望進一步趨于完善,相信有更多的人成為派遣員工。

    兼職、短期用工、項目工等靈活的工作方式正進入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職場人士的視線,2006年里,更多靈活的工作機會將會出現。

    職業選擇篇

    職業選擇之門更寬敞

    從100萬人爭考公務員可以看出,人們對職業選擇的偏好正在發生變化;大批新職業的誕生和成熟,左右著人們的職業選擇;出國就業等職業之門將更加寬敞。

    關鍵詞一:選擇偏好

    風水輪流轉,人們在職業選擇上的偏好也是如此。剛過去的一年里,公務員招考熱、滬上事業單位招聘熱都反映出一個主題:人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加偏向于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應屆大學畢業生以及在職人士在經過了對國企、外企、私企以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權衡比較后,重新開始青睞機關和事業單位。明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413余萬,招聘市場還將延續供過于求的激烈競爭局面,這種情況下,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很可能繼續成為人們熱衷的職業選擇。

    關鍵詞二:新職業

    過去一年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連續發布了四批40個新職業,上海市勞動部門也對外公布了近百個新職業,其中相當部分已經展開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在上海,新職業主要集中在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以及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給職場人擇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當然,和新職業的誕生相伴隨的,是舊職業經歷著沒落和衰亡,以及很多原有職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機構、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關鍵詞三:出國就業

    出國就業中介、勞務市場走向成熟,相關的國家政策環境利好,使得出國就業不再遙不可及。人才市場上,赴日軟件工程師、海外營銷人員、管理人員等海外職位日益增多,不少國家對中國廚師、護士、程序員以及技術工人的需求不斷增長。出國就業不僅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拓展了本土人才的國際視野,新的一年里,出國就業將拓寬職業選擇之門。

    工作安全篇

    工作安全感備受關注

    過于激烈的職場競爭、職場“過勞”、擇業難、維權難等問題使得職場人士的工作安全感降低。一項調查分析顯示:68%的白領在工作中缺乏職業安全感,自覺“朝不保夕”,職業焦慮嚴重。新的一年里,工作安全將是職場人士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一:競爭

    根據上海市職業介紹中心對2006年勞動力市場的預測,崗位供給不能滿足就業需求的情況將延續,面對有限的崗位,職場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

    然而,不同行業、不同層面的職場人所面對的競爭態勢卻有所不同,職業競爭力較弱、技能相對單一的求職者,必將經受更加嚴峻的崗位競爭考驗;而中高級專業人才、管理人才所要面對的,是向更高層面發展的競爭,而非普通意義上的崗位競爭。

    關鍵詞二:維權

    2005年,維權是滬上職場一個強勁的音符。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先后多次組織了“欠薪欠保”、“餐飲連鎖企業”等主題檢查,針對拖欠工資、偷逃社會保險費、逃繳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等“頑癥”進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并通過媒體,對嚴重違法企業進行曝光。在此過程中,職場人的維權意識不斷加強,維權成為外來從業者、打工者以及白領人士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2006年,上海市勞動部門以及相關部門還將繼續加大勞動監察的力度,維權仍將是職場的主題之一。

    關鍵詞三:職場過勞

    過勞已經成為職場上一個普遍的現象,白領、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教師等職業群體屬于高發群體。面對外部競爭環境的壓力,很多職場人士背負著過重的工作負荷,長期處于心力交瘁之中,過勞因此成為痼疾。在上海市勞動部門近期舉行的“10大職場困惑”評選中,職場過勞也名列其中。新的一年里,建議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職業人士更多地關注個人的身心健康。

    職業發展篇

    四大群體新年新發展

    職場人最為關注的,還是新年里的職業發展。踏進2006年,面臨春節后即將到來的求職跳槽高峰,滬上大學生、海歸、高技能人才、外來求職者等群體會遇到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群體一:應屆大學生

    中小企業就業空間大

    2006年,上海地區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比2005年增加約1.3萬人。截至目前,畢業生們已經經歷了2005年11月-12月的首輪求職高峰。從首輪高峰的情況來看,進行校園招聘的`知名企業數量與往年相比有所增加,且涉及的行業面更廣。復旦大學等高校校園招聘會的情況反映出,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初步呈現“牛市”,其中,對電子信息、機械制造、計算機、軟件等理工科畢業生的需求尤其旺盛。

    過了春節之后,預計應屆畢業生們將迎來第二輪求職高峰,這一輪的用人大戶將主要由國內企業,特別是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組成。隨著畢業離校時間的臨近,滬上職場也將迎來大量的外地高校畢業生。屆時,畢業生將成為滬上人才市場的求職主力軍,需要進一步調整定位,目光更多地轉向中小企業。

    群體二:海歸

    發展創業環境優化

    2006年1月1日起,《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開始實施,成為上海針對留學人員來滬發展創業的全新政策“白皮書”。上海市人事局有關人士表示,《規定》實施之后,留學人員來滬發展創業在政策層面上已基本處于“無障礙”狀態。同時,上海將重點引進留學人員中的文化藝術人才、社會科學人才等。據悉,目前來上海工作、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已達5.6萬余人,預計2006年這一數字會繼續增長。

    群體三:高技能人才

    缺口難填供不應求

    來自上海市勞動部門的數據,滬上持高級以上技能證書的求職者所占比重已經從2000年底的0.29%上升為2004年底的1.42%,但仍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高技能人才的數量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仍存在很大差距,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十分尖銳。可以預見,2006年,持中級或高級技能證書上崗的求職者人數將繼續增長,但市場對此類人員的需求缺口還暫時無法得到彌補,高技能人才依舊走俏。

    群體四:外來求職者

    理性擇業提升競爭力

    外來求職者一直是滬上人才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2006年,依舊會有大量的求職者從全國各地來滬“淘金”。激烈的競爭中,滬上用人單位的門檻客觀上在不斷抬高,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工作經驗、外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上海市人事部門有關人士提醒外來求職者,來滬求職需理性,提升個人職業競爭力,多了解滬上企業的用人需求,是成功擇業的必備前提。

    【上海職場新概念層出不窮】相關文章:

    關于職場新概念英語:心跳訓練有助于職場抗壓08-21

    關于世界職場性別歧視遠未結束的新概念英語08-21

    新概念優美背誦短文09-13

    學好新概念的高招08-12

    新概念英語解讀11-10

    新概念詞匯記憶計劃09-30

    新概念英語定語從句11-20

    怎樣學好新概念英語08-29

    新概念英語背誦方法11-12

    聽歌學新概念英語09-15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