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座右銘及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座右銘的情形吧,歷史上,許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座右銘才是好的座右銘,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座右銘及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座右銘及故事1
一、座右銘故事:勇往直前。
名人座右銘:勇往直前。
故事:亞伯拉罕·林肯,美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總統,他的座右銘是“勇往直前”他在童年經歷了家庭的貧困和父親的死亡,青年時代也兩度失敗地競選州議員和國會議員,但他不因失敗而灰心,而是更加勇往直前,最終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
二、座右銘故事:團結就是力量。
名人座右銘:團結就是力量。
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和蚱蜢”講述了螞蟻勤勞儲存糧食的'故事,而蚱蜢則天天嬉戲,導致冬天來臨時蚱蜢無糧可食。最后,螞蟻以其勤勞和團結獲得了足夠的糧食,同時也教育了蚱蜢團結的重要性。
三、座右銘故事:磨練自我。
名人座右銘:磨練自我。
故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座右銘是“磨練自我”他年少時逐夢追尋道家的理念,青年時代闖蕩江湖,為創作詩歌積累人生經驗和藝術素材。他鮮明豐富的詩歌色彩和婉轉動人的詩句,都與他不斷磨練自我的精神分不開。
四、座右銘故事:知行合一。
名人座右銘:知行合一。
故事:朱熹是中國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他的座右銘是“知行合一”他的經典著作《大學》中就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名言,講述了知識和行動必須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的思想。他以此為原則,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書寫與實踐中,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杰出思想家。
五、座右銘故事:發揚光大。
名人座右銘:發揚光大。
故事:錢鐘書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他的座右銘是“發揚光大”他的代表作品《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為中國文學史書寫了不朽的篇章。他不僅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和教育家,他一直秉持著“發揚光大”創作革新的原則為自己引路。
名人座右銘及故事2
座右銘是人們用來自警的一種銘文。文字一般都整齊優美,高度凝練,人們借此來抒發志向,寄托理想。但也有一些人的座右銘,用語奇特,只有經過細細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比如以下幾例:
葉圣陶的座右銘:“未厭”
葉圣陶墓前紀念亭題名“未厭”,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銘。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書齋題名為“未厭居”,還解釋說,他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世總抱著希望,決不“厭世”,而對工作則永不“厭足”,所以取了這個意義雙關的齋名。紀念亭以“未厭”為名,概括了葉圣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深長。
林語堂的座右銘:“有不為”
按照中國學者給自己書齋起個齋名的`習慣,作家林語堂稱自己的書齋為“有不為齋”。在一篇小品文里他自己解釋說:“我厭惡費體力的事,永遠不騎墻而坐;我不翻跟頭,體能上的也罷,精神上的也罷,政治上的也罷。我甚至不知道怎樣趨時尚,看風頭。”林語堂奉行“有不為”,決不是消極的。常言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要看為什么、不為什么。林語堂表示“不翻跟頭”、“不騎墻”、“不趨時尚,看風頭”,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傲骨,這在當時那種政治環境中是很可貴的。
梁啟超的座右銘:“飲冰”
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梁啟超,給自己的書齋起名為“飲冰室”。他從 1899年開始用“飲冰室”這個名稱。當時梁啟超在日本橫濱辦《清議報》,從第25期時用筆名“任公”開辟《飲冰室自由書》專欄。1901年自號“飲冰子”,1902年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題名“飲冰室”,并稱自己為飲冰室主人。“飲冰”一詞始見于《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焉?”梁啟超變法維新,內心焦灼,因此他要飲冰來解內熱,積極宣傳變法強國。“飲冰”表達了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
黃胄的座右銘:“雨石”
著名畫家黃胄命名自己的畫室為“雨石居”。他說:“我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塊石頭,不會講什么話。”“雨石”實為“語實”之諧音。從“雨石居”這個齋名我們可以看出畫家黃胄的樸實為人。黃胄把自己的齋名命名為“雨石”,大概還有另一層含義:石質堅硬,雨洗后的石頭增添了潔凈。潔而堅是雨石的品質,也暗喻了人品,表達了藝術家的人品追求。
黃佐臨的座右銘:“苦干”
黃佐臨幾十年埋頭苦干,勤奮不輟,成為著名的話劇藝術家。“苦干”是他一輩子的座右銘。黃佐臨喜歡書畫藝術,客廳四壁掛滿了林風眠、關山月、程十發等國畫大師的佳作,臥室里則掛著一幅書寫有“常樂”二字的條幅。黃老說:這條幅是書法家沈重題寫的。當時黃佐臨希望他題寫“苦干”兩字,可沈重卻說,您“苦干”了一輩子,這么大歲數了,還是“常樂”吧。黃老一想,“常樂”也不錯,只有“苦干”,才能“常樂”。
名人座右銘及故事3
葉圣陶墓前紀念亭題名“未厭”,用的就是他自己的座右銘。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書齋題名為“未厭居”,還解釋說,他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世總抱著希望,決不“厭世”,而對工作則永不“厭足”,所以取了這個意義雙關的齋名。紀念亭以“未厭”為名,概括了葉圣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深長。
按照中國學者給自己書齋起個齋名的習慣,作家林語堂稱自己的書齋為“有不為齋”。在一篇小品文里他自己解釋說:“我厭惡費體力的事,永遠不騎墻而坐;我不翻跟頭,體能上的也罷,精神上的'也罷,政治上的也罷。我甚至不知道怎樣趨時尚,看風頭。”林語堂奉行“有不為”,決不就是消極的。常言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要看為什么、不為什么。林語堂表示“不翻跟頭”、“不騎墻”、“不趨時尚,看風頭”,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傲骨,這在當時那種政治環境中就是很可貴的。
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梁啟超,給自己的書齋起名為“飲冰室”。他從 1899年開始用“飲冰室”這個名稱。當時梁啟超在日本橫濱辦《清議報》,從第25期時用筆名“任公”開辟《飲冰室自由書》專欄。1901年自號“飲冰子”,1902年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題名“飲冰室”,并稱自己為飲冰室主人。“飲冰”一詞始見于《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焉?”梁啟超變法維新,內心焦灼,因此他要飲冰來解內熱,積極宣傳變法強國。“飲冰”表達了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
著名畫家黃胄命名自己的畫室為“雨石居”。他說:“我就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塊石頭,不會講什么話。”“雨石”實為“語實”之諧音。從“雨石居”這個齋名我們可以看出畫家黃胄的樸實為人。黃胄把自己的齋名命名為“雨石”,大概還有另一層含義:石質堅硬,雨洗后的石頭增添了潔凈。潔而堅就是雨石的品質,也暗喻了人品,表達了藝術家的人品追求。
黃佐臨幾十年埋頭苦干,勤奮不輟,成為著名的話劇藝術家。“苦干”就是他一輩子的座右銘。黃佐臨喜歡書畫藝術,客廳四壁掛滿了林風眠、關山月、程十發等國畫大師的佳作,臥室里則掛著一幅書寫有“常樂”二字的條幅。黃老說:這條幅就是書法家沈重題寫的。當時黃佐臨希望他題寫“苦干”兩字,可沈重卻說,您“苦干”了一輩子,這么大歲數了,還就是“常樂”吧。黃老一想,“常樂”也不錯,只有“苦干”,才能“常樂”。
【名人座右銘及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座右銘10-28
孔子名人座右銘11-01
魯迅名人座右銘08-18
經典張小嫻名人座右銘09-17
經典名人故事05-13
名人故事02-26
名人的故事07-06
名人故事05-15
名人的故事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