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英雄少年悅讀詩書的勵志文章

    時間:2020-07-19 16:00:18 勵志文章 我要投稿

    英雄少年悅讀詩書的勵志文章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英雄少年悅讀詩書的勵志文章

      古語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成才的詩人們,無不是自幼飽讀詩書之人。

      隨詩詞君一起讀詩,讀人,品味詩書賦予人的力量。

      01

      黃庭堅,詩書傳家少年郎

      ldquo;宋四家”之一,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七八歲就出名了。

      宋皇佑三年,他七歲,作了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到了八歲,作了一首詩送人赴舉:“萬里云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七八歲的年紀,很多孩子還是頑童一個,黃庭堅就能寫詩了,且這詩寫的還不錯。這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離不開。

      他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經常與“諸父昆弟相與題詠”。聰慧過人,書讀數遍即能誦,舅舅也稱贊他的學問“一日千里”。

      詩書傳家的良好家風,從小對詩書國學的學習,讓他日后的`成就更為不凡。開一派詩詞之先河,成為了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中為首的一宗。

      沒有少年時期的國學啟蒙,也難有后期的厚積薄發。詩書傳家帶來的不僅是與家人交流的樂趣,更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02

      晏殊,國學淵源賦神童

      景德二年,年僅14歲的晏殊也出名了。

      小小年紀的他,與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神態淡定毫不畏懼,被真宗賜予同進士出身。

      多少士子甚至窮其一生也得不到的進士身份,他輕輕松松的就得到了。此時大他兩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還住在廟里“劃粥斷齏”。

      14歲的殿試,并不是第一次出名,他從小素有神童之名。

      ldquo;五歲能詩,七歲能屬文”,如此年幼,卻有如此成就,想必一定是家學淵源吧?

      然而并沒有,晏殊既沒有生于詩禮簪纓之家,也無書香文脈傳承,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吏之子,憑借自身的天賦,和后天的勤奮,把眾人甩在了身后,就這么成為了神童。

      生于平凡,卻不能甘于平凡。自帶國學天賦,就要承襲這種天賦!晏殊自小與國學的淵源,讓才華沉淀。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所學的知識,都將化為淡定沉穩的底氣。

      03

      白居易,艱難苦學氣自華

      大家所熟知的白居易,自小也是十分優秀的。

      ldquo;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雖然比照前兩位,這樣的事跡只是平平。但黃庭堅有家學淵源、晏殊有天賦,白居易好像只有慘痛的經歷。

      經歷戰亂,祖父母先后病故,父親也在外地做官,獨守家中,這家還特別窮……

      慘淡的童年,并沒有打敗他。咬緊牙根,努力學習,“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

      當然,刻苦讀書是有回報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成功考中進士,還成為了其中最年輕的一人。

      從小學習國學詩詞的人,往往最能從其中獲取成長的力量。腹有詩書氣自華,靈魂與詩詞對話,內心就不會被物質捆綁。以最堅韌的內心,與最艱苦的人生搏斗。

      少年就是一張白紙,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就能畫出一幅絕美的畫。這些英雄少年,從小接受國學詩詞的清潤,將詩詞國學中的美好特質,領悟于自身。

    【英雄少年悅讀詩書的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少年的勵志文章11-18

    嘿,少年的勵志文章11-08

    少年起飛吧勵志文章02-14

    再見了,貧瘠的少年勵志文章11-08

    再見親愛的少年勵志文章10-30

    雅思備考指南:“悅讀”04-02

    觀《英雄少年》有感12-08

    分享老師對學生讀的勵志文章08-06

    一生讀,讀一生勵志文章09-02

    勵志文章:我們為什么要讀大學07-29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