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二戰中納粹主題的書籍

    時間:2020-09-02 15:16:17 勵志書籍 我要投稿

    關于二戰中納粹主題的書籍推薦

      納粹大屠殺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民族清洗(種族滅絕)。猶太人大屠殺是二戰中最多人知道的暴行之一,在這次大屠殺中共超過600萬猶太人被屠殺。如下為勵志網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二戰中納粹主題的書籍推薦,供大家參考。

    關于二戰中納粹主題的書籍推薦

      《南京大屠殺》

      [美] 張純如|著

      譚春霞、焦國林|譯

      中信出版社出版

      1937 年 12 月,日軍攻入中國古都南京。幾周之內,30多萬中國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計劃地強暴、折磨和屠殺——死亡人數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人數的總和。

      張純如不僅在書中詳述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進行了大量采訪,并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

      讀者留言

      Betty:《南京大屠殺》,張純如著。作為一個江蘇人,在了解到這一段血腥不堪回首的歷史后,宛如深受重創。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前人替你阻擋了血雨腥風,換來今世太平!

      《鋼琴師》

      [波多黎各] 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著

      譚春霞、焦國林|譯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39 年 9 月 23 日,波蘭電臺的最后一場直播曲目是由年輕鋼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演奏的肖邦 C 大調夢幻曲。他的演奏被德軍的炮彈打斷……

      他的家人全部被送往特雷布林卡處死,一位愛好音樂的警察認出了他,因此唯有他幸免于難。他如孤魂野鬼一樣,在華沙猶太區的殘垣斷壁和成堆尸體之間東躲西藏。雖然饑餓、恐懼、疾病、孤獨、絕望如影隨形,但是他懷著對生存和音樂的渴望,幾次絕地逢生。最后,在一位德國軍官的救濟下,他苦撐到了戰爭結束。這位恩人卻在七年后命喪戰俘勞動營。

      讀者留言

      QiQiHimmel:主人公什皮爾曼是一名電臺鋼琴演奏家,為躲避納粹的迫害,他展開了極具戲劇性的逃亡生涯,而最終用鋼琴,用音樂感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并在其幫助下最終獲救,這位軍官恥于自己的納粹身份,選擇幫助了鋼琴家,這是對戰爭極大的諷刺,也是對人性善良天性的贊美,值得深思。

      《密室》

      [荷] 波姆|著

      周天和|譯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密室》講述了柯麗·鄧·波姆一家人的在二戰期間的真實經歷。1971 年英文本問世后,遂和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托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方舟》(后改編為電影《辛德勒名單》)一起,成為 20 世紀反映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的三本獨特的著作。

      本書真實還原了淪陷中的荷蘭的城市風貌和市民生活,許多猶太人“失蹤”,繼而受到肆無忌憚的公開迫害、大規模抓捕、轉移直至屠殺。柯麗煥發了前所未有的勇氣、智慧與忍耐,與她的家人以及其他荷蘭地下工作者一起,收容、接濟、轉移這些猶太人。她因此被關入了集中營,而她的父親嘉士伯和大姐碧西也死在集中營里。

      讀者留言

      施曉暉:《密室》,一個人 / 一家人因援救猶太人而身陷囹圄,雖是女性的筆觸,卻因二戰使個人或家族的命運極具史詩性…第二 / 第三章記載了在作者生命的不同階段,父親非常智慧恩慈的影響,父親節將至,在我們這父親常常缺位的年代,力薦…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意] 普里莫·萊維|著

      楊晨光|譯

      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意大利最具知識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萊維的最后作品。萊維以生命完成了對納粹暴行的見證,他的簡明易懂的作品是對生活奇妙的贊頌,證明了人類的精神無法被戰勝,以及人類通過富有意義的作品、道德和藝術擊敗死亡的能力。

      讀者留言

      Bepa:在歷史上的黑暗時刻,人們每一步的選擇都事關自己,家人的生死。萊維的根據自己在集中營中的體驗寫的小冊子,揭露出了在極端的環境下,人們的抉擇。是自己享用一個少的可憐的水源,還是告訴一個同伴。納粹不僅在屠殺人的肉體,更是在屠殺人的尊嚴與靈魂。

      《731——石井四郎及細菌戰部隊揭秘》

      [日] 青木富貴子|著

      凌凌|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青木富貴子以石井四郎兩本親筆日記為線索,采訪許多美國當時參與調查日本 731 部隊的當事人,查閱了美國新公布的相關原始資料,并采訪調查了日本 731 部隊的一些當事人和該問題研究專家,層層解析,將錯綜復雜的美國軍方與日本軍部的內部交易黑幕清晰地展現給讀者。

      讀者留言

      隆:作者在戰后發現了石井四郎日記,并且以此為基礎,通過采訪多位參與調查的當事人,查閱相關原始資料,揭露 731 部隊的種族滅絕的反人類罪行,731 部隊的暴行,是讓受害者無法忘卻的回憶。為了研制出細菌武器,殘忍地把活人當成實驗對象。日本政府把當時本國優秀的醫學院教授、學生組織起來從事這些罪惡活動。戰后日本對戰爭尤其是細菌部隊只字不提,就連當時的參與人員也三緘其口,日本社會普遍不知情。本書的出版讓日本乃至世界了解到這段歷史的殘酷。即便戰爭已經結束 70 多年,當我們閱讀寫本書時還是會感到震驚。我們應該感謝本書作者向世界揭露 731 暴行。

      《金陵十三釵》

      [美] 嚴歌苓|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金陵十三釵》拋開以往戰爭題材中凸顯的對敵方的仇恨,轉而寫人性在戰爭中的成長與壯美。以玉墨為首的十三個風塵女子在空前的災難面前,在對血腥暴虐的巨大恐懼和悲憤里,成長起來,懂得了尊嚴與愛,并能舍命為人。而 14 歲少女書娟的內心情感也在戰火中悄然轉變,由對玉墨的鄙視與仇恨,到在神父面前的由衷懺悔,少女心中對神圣與淫邪、高貴與低賤終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認識。

      讀者留言

      赫珥墨斯:作者用精細的語言為我們敘述了一個發生在南京1937年12月12日至24日間的故事。故事雖然不長,也不是正面寫南京大屠殺的場景,但從側面將日軍兇暴殘酷野獸般的本性刻畫無遺,同時將中國軍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畫得淋漓盡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對“特殊女人”的描寫、敘述,是真實的,也是生動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禮使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恥辱到圣潔善良人性的蛻變。

      《姐姐,帶我回家》

      [英] 芭比·普若博萊特、簡·里奇|著

      陳果|譯

      京華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五年,戰敗的德國全面淪陷,所有的德國民眾都要背負希特勒所犯下的罪行。和其他的德國人一樣,芭比一家也在大戰末期的烽火中殘喘掙扎。父親被征召到蘇聯前線打仗,年幼的芭比和姐姐艾薇與母親在戰爭中失散。火光、炸彈在她們眼前閃現,她們在碎石瓦礫中穿梭躲閃,死亡無處不在,遍地都是腐尸散發出的惡臭,死亡在向她們逼近。

      在姐姐的鼓勵下,7 歲的芭比緊緊跟隨艾薇的腳步,準備和姐姐共赴一段穿越烽火的尋親之路。對母親和家的思念支撐著她們走完了三百多里的路程,徒步穿越了大半個德國,她們直面死亡的威脅,沖破彌漫的硝煙,她們終于活了下來,但誰也沒有毫發無傷地從戰爭的記憶中走出來……

      讀者留言

      kittylui:看了《辛特勒的名單》后,我開始尋找那個時期的不同作品,有從受害猶太人角度的《逃離奧斯維辛》《安妮日記》,也有從德國群眾角度出發的《姐姐,帶我回家》。這些作品帶給我的深刻體會就是:無論是哪國的軍隊都是由平民百姓組成的,他們背負著不是自己的罪過而丟進戰場,開始彼此攻擊和傷害;而老百姓,則無端被卷入家破人亡的悲痛漩渦中。

      《世界的凜冬:世紀三部曲 2 》

      [英] 肯·福萊特|著

      陳杰|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一切都始于那個裂變中的大時代——希特勒上臺,愛德華八世退位,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世界劇烈改變,我該怎么辦?這正是他們的困惑——一群處于人生黃金時代的少男少女,來自德國、美國、英國、蘇俄和威爾士的'五大家族,他們父輩的命運因一戰而徹底改變。如今,世界再次破碎,甚至更加暴烈和殘酷。然而,這就是他們的時代!在時間的永恒流動中,每個人都在創造歷史。所以,為什么不一起來,會一會命運?

      讀者留言

      王梓煦:關于二戰如果推薦一本,我想推薦比較新的一本書《世界的凜冬》,肯來福特世紀三部曲的第二部,雖然是歷史小說,有很多虛構的部分,但是關于二戰的大格局和二戰的恐怖都有很多細節描述,很震撼人心,尤其如我,對二戰之前只有歷史書中模糊概念。除了德國納粹的種族屠殺,書中的正義非正義都是模糊的。戰爭中的士兵都瘋了一般失去本性,無惡不作,強奸擄掠以前可能只是一個成語,在這本書的好些情節,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活出生命的意義》

      [奧地利] 維克多·弗蘭克爾|著

      呂娜|譯

      華夏出版社出版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 20 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相繼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來。這段經歷讓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 119104 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

      讀者留言

      小布yiyi:作者的生命信念的確非常堅定且擁有智慧,在二戰陰森晦暗的集中營里,每天經歷著同胞被屠殺所帶來的各種沖擊,通常有過這種遭遇的人都會感到生命的虛無,以及尊嚴的喪失,他們毀掉的不僅僅是人的肉體,更是人的靈魂,甚至對于很多人來說即便知道自己可能被拯救也不不再相信人性,可這個作者不一樣,他和文革中被批斗卻依然相信人性的人一樣,非常了不起。也許緣起性空,因緣和合,世間萬事萬物本無自性,也就不再我執了吧也許。

      《辛德勒名單》

      (譯文經典精裝版系列)

      [澳] 托馬斯·基尼利|著

      馮濤|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投機實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種族隔離及滅絕政策的險惡環境下,以一種讓人費解的熱忱,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了超過 1300 名猶太人,為此辛德勒付出了幾乎全部財產。

      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多年以后,奧斯卡的遺體躺在鉛制棺槨中,穿過耶路撒冷老城中擁擠的街道,來到那個天主教的墓園,這個墓園南向俯瞰的就是希諾姆山谷——在《新約》中被稱為地獄。

      每一塊陸地上,都有人為他哀悼服喪。

    【關于二戰中納粹主題的書籍推薦】相關文章:

    關于職場禮儀書籍推薦09-13

    勵志的書籍推薦08-02

    關于勵志書籍推薦09-22

    書籍中的勵志名言大全09-15

    關于婚姻的勵志書籍推薦08-16

    關于兒童的勵志書籍推薦08-10

    青春勵志的書籍推薦08-01

    有關勵志的書籍推薦09-23

    經典勵志的書籍推薦09-23

    職場勵志的書籍推薦09-13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