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2016考研專業課:心理學主要流派

    發布時間:2017-04-13 編輯:bin

      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理論卻復雜枯燥的學科,各種原理主義錯綜復雜,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識點做個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復習,一起來看看吧。

      1.構造主義

      (1)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

      (2)基本觀點: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并組成其他復雜的心理現象。感知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緒的元素。

      (3)研究方法:內省法。

      (4)評價:使心理學擺脫了思辨的羈絆,走上了實驗研究的道路,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但研究脫離實際。

      2.機能主義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爾。

      (2)基本觀點:意識不是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整體,即“意識流”。心理學要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即意識的作用與功能(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3)研究方法:現象學方法,對意識進行真實的描述。

      (4)評價:反對把心理學只看作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的發展,包括教育心理學和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等。此外,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也成了心理學的經典著作。

      3.行為主義

      (1)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班杜拉。1913年華生發表了《行為主義眼中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

      (2)基本觀點:①心里學應研究行為,而不是意識,其目的是尋找預測和控制行為的途徑;②反對使用內省法,主張實驗法;③行為不是遺傳決定的,而是環境。

      (3)研究方法:實驗法、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和測驗法等。

      (4)評價:主張過于極端,否定意識研究,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但強調研究的客觀性對于心理學沿著客觀科學的道路走下去有著積極意義。

      4.格式塔學派

      (1)代表人物:韋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基本觀點:主張心理的整體性,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組織的意義;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個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3)研究方法:實驗法。

      (4)評價: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論,但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對于知覺、學習及思維等的研究成果具有積極意義。

      5.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

      (2)基本觀點:一切個體和社會的行為都會受到潛意識(無意識)的影響,都根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沖動。欲望以潛意識的方式支配人,并表現在正常和異常行為中。欲望或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3)研究方法:自由聯想、個案法、釋夢等。

      (4)評價:重視動機的研究和潛意識(無意識)現象的研究,但過分強調潛意識(無意識)的作用,早期的理論具有泛性論的特點;新精神分析學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論,更強調社會因素對精神疾病和人格發展的影響。

      6.人本主義

      (1)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

      (2)基本觀點: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

      (3)研究方法:反對以方法為中心,認為凡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可以用。

      (4)評價:沖淡了心理學純科學的色彩,被譽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根據葉浩生主編的《心理學史》,第一勢力是行為主義,第二勢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論體系不完備,許多名詞缺乏明確的定義,理論難以得到檢驗。

      7.認知心理學

      1967,奈瑟出版了《認知心理學》一書,標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

      (1)代表人物:奈瑟、西蒙。

      (2)基本觀點:人是一種信息加工者,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在資源,并能利用這些資源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積極的有機體。環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過支配外部行為的認知過程對其加以編碼、存儲和操作,并進而影響人類的行為的。

      (3)研究方法:實驗法、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法、計算機模擬等。

      (4)評價: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結合促使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認知神經科學主要研究認知功能的腦機制、學習訓練與腦的可塑性、腦發育與認知功能的發展,通常采用腦成像技術,如ERP、fMRI、PET、MEG等。科學家們相信了解心理活動的腦機制,才能真正揭示腦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點;在21世紀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望成為心理學發展的主流。

      8.新興流派(補充)

      (1)積極心理學:塞利格曼等人認為,心理學應該關注個體和團體的積極因素。

      (2)進化心理學:人類的心理機制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某一行為有助于個體的存在,那么這種行為傾向就會被自然所選擇,并且通過基因遺傳保留下來。

      (3)超個人心理學:被認為是除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及人本主義以外的“第四勢力”。

      跟很多資料一樣,我們的整理只是作為一個輔助,切不可過于依賴,復習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查缺補漏,努力把復習資料的用處最大化。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