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是經濟制度的重要方面,屬于考研政治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部分。從歷年考研政治真題來看,分配制度基本上以客觀題的形式命制。雖然從概念上描述較為簡單,但是考查的往往是深層含義而不是書面表述。為了幫助2016考研的考生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小編將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相結合,實現抽象概念與具體實際相集合。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為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一、按勞分配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范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事例:按勞分配只存在公有制經濟當中,因而在公有制范圍內的工資、獎金屬于按勞分配的方面。
二、按生產要素分配
1.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參與這種分配的主要是個體勞動者和被雇傭于非公有制經濟的雇傭勞動者。
事例:例如在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中工作得到得工資屬于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2.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
主要包括資本所有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憑借資本所取得的利潤;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將自有的貨幣或資本借給他人經營或存入經融機構所取得的利息;以實物形態資本轉借給他人經營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事例:例如買國債獲得的利息收入、持有股票獲得的分紅、買賣股票獲利、買證券投資基金的獲利等。
3.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
主要包括科技發明、創造、信息、專利等參與的分配,這類生產要素來自他們的所有者的勞動或勞動成果。
事例:例如D獲得專利后進行轉讓,獲利10萬元。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這部分的內容概念較為抽象,如果單純的依靠概念進行答題,那么難度較大。老師希望大家將以上概念與老師所列舉的實際事例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看多做,充分掌握,為考研政治打好基礎。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所有消息、材料、圖表等僅供參考利用,不聲明或其內容之準確性。網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白本網站之概念或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