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職業生涯中的新弟子規

    發布時間:2017-09-03 編輯:1019

      隨著激烈的競爭以及快速增長帶來的壓力,無論是傳統的以畢生絕學相傳的“師徒”關系,還是外企中沿用的導師制,都在變得形同虛設。然而回顧每個人的職業歷程,真正決定你未來發展的并非當年的薪水、所入的行業、公司前景、溝通面試銷售技巧,而是那兩三個人說的兩三句話。

      麥可思公司副總裁張景到現在都記得他的一位前輩對他說的話:不要依賴別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張景是一家國有大型外貿公司的外貿員,一次做外貿單據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覺得后面還有同事負責檢查,所以馬虎把公司英文名字的一個點給漏掉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外方客戶很可能以此為由拒付幾十萬的貨款。當時張景的老板和他長談一場,說了上面這么一句話,自此以后,細心一直是張景的職場法寶之一。

      張景的這位老師,被中國人稱為“師父”,也叫“貴人”,他們出現在你職業生涯的各種時期,或是點拔、或是指引,影響著你的職業旅程。他們的作用大到往往出乎你的意料——機會總會遇到,知識總是日積月累,溝通談判等技巧總是隨著時日發展有所磨煉,但是那些讓我們遇到新的問題能知曉如何判斷的價值準則,我們丈量自己或者舒展自己的方法、品德和意志,一定是自師父那里學來的。

      對價值判斷的決定作用

      “事實上,在企業的組織中,最為良性的成長并不是靠你經歷挫折之后的反省,導師會既有身教、又有言傳。一般的身教的比例要遠遠大于言傳,而且其影響遠遠大于你的想象。”說這話的是安拓國際商務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兼工業部門經理謝崢。“對于新人來說,師父特別重要,很多新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 Copy 自己老師說話做事的方式。如果有個師父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對于利益的分配比較計較,那么這個徒弟將來在帶人的時候,也會有這個影子。職場導師對人的影響,有時候哪怕是一種堅定的判斷和無聲的支持,都會對徒弟的判斷和價值觀起到很大的作用。”

      謝崢8年前從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跳到獵頭公司,從甲方到乙方,這被很多人視為“大冒險”。青澀的謝崢對新的環境和規矩一無所知,然而他印象最深的,不是主管如何教會他技巧類的東西,而是教他意識到職業操守和準則的重要。

      “職業的原因,我們手中掌握著客戶的信息和資源,經常面臨一些誘惑。有人會經不住誘惑繞過公司,直接把資料傳遞給客戶,把這一部分傭金據為己有。這是行業的大忌。當時部門主管教了我很多‘大是大非’的東西,這是空洞的章程中學不到的,后來我逐漸體會到,這些‘大是大非’幾乎可以說是獵頭的‘生命線’。”

      言傳與身教

      好師傅教的是身段、品格、修養;教的不是一種技藝,而是一種柔工力道,一種與自己和周邊相處的“寸”勁。

      郝健是智聯招聘資深職場顧問,沒來智聯招聘之前,他曾經在一家職業技術學校做老師,當時“年輕氣盛”,經常以一種“激進”的方式教育學生,而當時學校書記則用行動給了他很大啟發:“他也沒有跟我特別說什么,而是以身作則,經常充當我和學生之間的潤滑劑。現在看來,我的那些做法并沒有起到什么真正的效果,反而是他的處理方式給了我極大的啟示——不以破壞穩定的關系為代價,又取得很好的效果。”郝健將這一類歸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融在了他的職業中。“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師父,將成為你的職場塑造者。如果你遇到的師父是一個狼性的師父,那么你也會慢慢磨礪成相對硬朗的風格,如果你遇到一個穩重的師父,那么你也就會逐漸變成相對穩重的性格。”

      言傳和身教對一個人的改變其巨大意義往往超乎我們想象,曾擔任前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周偉助理的金麗英就從他的“師父”那里偷偷學到了不少東西,“記得有一次IBM 人資部門請Henry(周偉英文名)為同事上一堂領導力的課,他親自準備了PPT,對上課內容多次修改。課程結束后,有一位年輕的業務員問了個問題,一時半刻回答不了,必須收集資料、整理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結果Henry 不但真的花時間整理出答案,還請我一定要找出那位發問的新人,完整地答復給他。”金麗英說:“如果我是那位業務員,一定很受感動,確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大老板不是個說說就算的人。”后來的日子里,不論參加演講或給同仁上課,如果遇到無法立刻回答的問題,金麗英必定要求發問者留下聯絡方式,等待解答后回復訊息。

      學規矩,做人的根本

      “沒規矩!”這是很多職場前輩對今日新人的看法。“不守時”“不曉得尊重人”“挑挑揀揀”“掛臉子”……似乎今日的職場人,連一些為人處世的基本功也并不知曉,進而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一夸就驕傲得不得了,一批評又沮喪得不得了”:“什么都聽不進去”:“交代的事情遲遲不做”:“總是工作不到三年就跳槽,特別容易抱怨”:“不知道感恩,什么都覺得是應得的”。然而,這些看似基本的規矩,誰來教呢?

      學校教的是大道理,遇到具體事例道理就煙消云散;父母寵愛有加、望子成龍,絕對想管教,但是也缺乏方法,比較隨機;公司更是著重于培養職業技巧,巴不得能趕緊“會做”,趕緊上崗,莫問初衷,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甚至這堂基本課,其實連社會也沒有在教!道德啊、倫理啊、規范啊、待人啊、接物啊、盡分啊、敦厚啊,這些詞匯離我們的日常行為準則越來越遠,似乎“有效”成為衡量行為的一切標準。

      拿最基本的例子來說,很多人可能進入職場第5 年,還是做不到守時,不是遲到就是晚交活,而且自己并不覺得晚一下有什么大不了,“我已經盡力了,有什么辦法?”不要遠說,單是20 年前,這是要挨罵的,師父第一課教你的就是最基本的規矩,要守時、守信;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對同事甚至上級發脾氣,摔桌子走人,這都是在過去“師徒制”中大逆不道的事情。原來學一門手藝,真是要學上一輩子,學技巧不夠,到最后能不能“成大家”就是靠跟師父學做人,“物我兩忘”。在老規矩里,如果連做人都不會,那真是什么都學不會,到哪兒都沒人要的。而現在不會做人處事、靠小聰明在職場里行走的人雖不能說比比皆是,但確實合格者十中不足一二。最近剛剛走紅的解讀《弟子規》的錢文忠,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種規矩的缺乏,“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幾人能做到呢?東漢洛陽張劭與范式“畢業后”約兩年后中秋節中午見,果然兩年后范式從山西到洛陽準時赴宴了,你能做到嗎?以小見大,后來張劭病逝把妻小家事托付給范式,稱其為可托付之人,果然如此,傳為美談。

      這都是我們要重視的,老師要好好帶學生,真的像一個父親一樣教安身立命的基本規范,而學生則要像尊重父親一樣向老師虛心求教。學無止境,且不能局限于技藝本身,必須寬延到整個生命的幅度。我們也采訪了一些仍舊保留傳統師徒觀念的職業,比如相聲表演者、古董鑒賞家,講述“師父”的意義和作用,我們究竟要向師父學什么、怎么學,如何讓師父樂意教你畢生絕學,最后,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好師父。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