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教科版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反思

    時間:2020-11-19 16:59:23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教科版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反思

      今天第三節課的602班是我本課執教的第一個班。執教過程中,我發現本課的重點分析“為何三角形比正方形穩定”時,學生并不能明白在支點上用力,位于相鄰兩邊上的力是如何作用的。于是,在短短的10分鐘課間我馬上反思,想到讓學生用手臂模擬三角形和正方形,讓他們切身感受力在各邊的'傳遞情況。第四節課的教學效果相當明顯,學生感受深刻。但是,在三角形的第三邊與正方形的對邊上的力的傳遞卻無法用此模擬實驗。

    教科版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反思

      本課《做框架》有一個“做”字,但是在40分鐘的時間里,對于6年級的孩子做成一個框架時間是大大不夠的,許多在教學本課的教師處理方法一般專門設置一堂課進行。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處理方法是在“固定正方形”實驗中以4人為一小組制作,接下來的做一個立體的穩固正方形時,讓三個小組拼接起來做一個正方體。三個組的結合節省了材料、時間,科學課上容易出現的問題節迎刃而解了。

      同樣在602班的教學中發現,有的孩子在用16根木棍、8根皮筋拼裝框架時非常注重方法:一.先拼接成兩個對角有支撐物的正方形(先拼接好一個對邊)---面的拼接;二.有的先以一根皮筋為主,將最多根的木棍纏在一起(先拼接好一個定點)---頂點的拼接。或許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滲透拼接的智慧方法。同時,我也存在顧慮: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限制死板了,制約了他們自身的能力發揮,畢竟,這兩種方法在我沒有介紹的情況下他們自主探究出來的。出于小學科學是一種啟蒙式的教學,我想采取折中的方法,先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嘗試,做完之后在點播,既不制約也開拓思維。

    【教科版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科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7-28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能量的轉換》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12-2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7-01

    部編版小學雷雨課后的教學反思06-30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做風車》及教學反思08-26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08-24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