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教案 篇1
大班語言講述活動端午節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播放視頻
1 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么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友用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
教師示范: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了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并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端午節教案 篇3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難點);
準備: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 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過程:
3、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咸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 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 1 ) 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3、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游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了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系,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征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粽、檐、囊、輔、措、誣、頌”7個字,會寫“佩、戴、措、誣、頌、駕、尸、俗”8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尸體、習俗”等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復述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吧!
二、展示與交流
1、匯報生字詞。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學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翹舌音。“頌”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詞語: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于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3、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通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學生從兩方面來匯報:
(1)端午節的由來。
(2)愛國詩人屈原。
(學生說出大概的內容既可,不做更細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是由何而來的呢?課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簡要的說明呢?
2、學生自由讀文1——2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
3、學生匯報。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
由來:紀念屈原,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4、感情朗讀。
三、反饋與檢測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四、課堂小節,置留問題
為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以有兩千多年,那么課文是如何細致的來記敘端午節的由來的呢?相信在下節課的學習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第二課時
一、預習提綱
復習導入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端午節的由來你了解了多少呢?誰愿意說一說。
二、展示與交流
1、默讀課文,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們是怎樣做的?人們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畫一畫,并做好批注。
2、圍繞上面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3、組織全班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時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懷念之情。]
4、學生匯報,教師引導點撥。
●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引導學生通過3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楚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從這句話中不但要體會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讓學生知道他愛國愛民,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們的疾苦。他寫了很多愛國詩歌,并被人們廣泛傳頌。
(此處可以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屈原的愛國詩歌,進一步體會出屈原的憂國憂民。)
●投江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4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因秦國占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悲憤萬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這部分內容寫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想象屈原投江時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屈原的愛國之情。)
●人們的做法:
(引導學生通過5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楚國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過“放聲大哭”“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就他的人很多。)
(2)他們把船上的大米……想藥昏江中的蛟龍,使它們無法張口。
(這些也都體現了對屈原的愛戴,指導學生讀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6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因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
(2)……那怎么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一句說出了人們是懷著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于”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才找到一個好辦法。要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出這一點。)
小結: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時候,人們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齊讀7自然段。
三、反饋與檢測。
1、通過同學們的理解與分析,我們認識了一個憂國憂民詩人——屈原,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獲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節的由來復述出來嗎?
2、學生在小組內練習復述。
3、指名在全班復述。
四、總結全文,置留作業。
1、師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2、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百姓——愛戴——紀念屈原
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通過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圖片文件和實物掛件等形式,讓孩子們對民俗文化能有直觀的感性的理解和領悟。顯然,同學們對于這些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是喜聞樂見的。
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讓幼兒知道并進一步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預防等方各方面的安全知識。
2、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相關圖片或視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應該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安全知識。讓我們更加懂得保護自己。
二、學習安全知識
1、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馬上就要放暑假了,假期一到,街上,馬路上就會有很多車輛,小朋友要記住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不在馬路上玩耍……
2、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小朋友要做到不玩火,萬一家里起火了,要撥打119電話。要懂得著火了逃離火災現場的正確方法,比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等。
3、飲食衛生知識教育:放假了,小朋友要記住不能爆飲爆食,不亂吃東西,要盡量吃干凈、新鮮的食物。
4、煤氣中毒安全知識教育:不能亂動家里的煤氣開關,萬一在家里聞到有煤氣的味道,要迅速打開門窗,然后離開;想辦法告訴大人。
5、防燙傷安全知識教育:不亂動家里的電器,和亂玩火。
6、防侵害安全知識教育:外出時如果遇到壞人,可以大喊或打110報警。如果你感覺那個人要傷害你了,你要趕緊逃生,跑走。
7、防突發事故安全教育:小朋友平時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比如遇到壞人要傷害你了,你自己先跑走,不是不勇敢;比如坐公交車的時候,萬一公交車里失火了,可以砸碎玻璃,家里發生危險時,你要逃生,如果家里的什么家具擋住了你的路可以砸碎家具逃生,不是淘氣。
一定要記住遇到危險時一定要首先想辦法救自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平時要多多去學習一些安全知識,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希望小朋友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寒
活動反思:本活動主要讓幼兒能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預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并懂得保護自己;通過本活動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隨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端午節教案 篇7
課前準備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節傳統校本課。 好,在學習之前,我給大家提幾個小要求。1我們以座位為標準自覺分為一個小組,小組內各成員要相互幫助。2課堂上當需要討論時,小組討論要輕輕地小聲進行,全班討論時,需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要坐好舉手示意老師,別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其他同學要坐直身板,認真傾聽。
導入新課
看來大家準備好了,上課。
同學們,咱們國家歷史悠久,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哪些傳統節日?那么咱們剛剛度過了哪一個傳統節日?那么咱們就來討論一下接下來的兩個問題:1 .好,誰能幫我當當小老師,介紹一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我們更多的人認為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 .你們家是怎樣過的端午節。老師:同學們的端午節過的真是豐富多彩。老師,也想與同學們共同回顧一下傳統的端午節是如何度過的,讓我們原汁原味的過一個端午節好不好?
講授新課
大家閉上眼睛,時光大門即將打開,我們回到了20xx年的五月端午。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對,現在是7:30.大家先猜一猜老師早上起床后先做了什么?大家看,這是什么?有沒有同學今天佩戴了五素?五素也叫
五色線也叫長命縷。家里的老人也叫五鎖。(五素)好看嗎?好干什么?想學嗎,只要同學們這節課認真學,那么老師就交給大家,好嗎?
接著老師請這位同學為我們繼續打開時光大門,老師掐指一算,覺得一個重頭戲即將登場,大家看看是什么?對包粽子。同學們有沒有會包粽子的?你是跟誰學的包粽子?老師這里有個視頻大家一起跟著視頻學一下包粽子。視頻播放完了,相信大家已經躍躍欲試啦。明年端午節,我們一起包粽子好不好?老師繼續打開時光之門。
大家看,這是什么?有沒有同學認識?艾蒿。這是把艾蒿綁在哪里?為什么要綁在門上。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在給大家準備的材料包里也準備了艾蒿。大家打開材料包,看一看,聞一聞。艾蒿是不是有一股天然的清香。我在這里還想問問同學們,有沒有同學采采過艾蒿?在哪里采的?大家都知道艾蒿都有哪些作用?古代人就知道艾蒿有很多用處,我們現在人還用不用艾蒿?對,這位同學說的艾灸條,就是圖片上的這種,就是艾蒿的葉子陰干后三年后,捻成條。用于人們日常的保健,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第二幅圖,這就是中醫艾灸。老師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就是將艾條點燃,薰烤身體穴位或某一部位,用來以疏通經絡,達到艾灸養生祛病法、治病、中醫艾灸養生的效用。艾蒿是不是個大寶貝啊。那么明年讓你的父母帶著你在端午節的的時候一起去采艾蒿,并給他們講講艾蒿的好處。好不好?
那老師繼續開門。12:00,是不是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來看看我們中午包的粽子煮熟了沒有?好,讓我們一起吃粽子啦。 吃什么口味的? 你喜歡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吃完了。 時間到了下午的2;30,
看看這是在干什么? 視頻里各位選手你爭我趕,真是熱鬧。老師這里就有了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劃龍舟?學生
那么為什么過了這么長時間人們每年還要紀念屈原? 對,因為屈原對祖國忠誠,受人民愛戴。同學們我們要不要做屈原這樣的人啊。只有熱愛祖國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師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顆愛國之心。 讓我們一起懷著一顆愛國之心, 一起開啟下一扇門,下午六點,是不是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啦。我們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的晚宴上我們吃點什么?吃五毒餅。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五毒都指得什么 ?我們吃五毒餅是為了什么?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的時光之旅即將結束。時光大門關閉。請睜眼。大家看這是什么?對,五素,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師之前賣過一個小關子,老師說過同學們表現的好,就教大家制作五素。老師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這種積極認真的狀態來學習。請看大屏幕 1 2 好,我們先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簡單的講解一下。1 2 3 4 好,請打開材料包,取出材料。老師給大家7分鐘時間。咱們分小組完成。同學們都完成了吧。那就到了展示的時間啦,小模特們,準備好了嗎?帶上你們的微笑,伴隨著音樂,讓我們盡情展示吧!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結
同學們,伴隨著兒歌,讓我們結束這節課吧。謝謝同學們的精彩表現。同學們跟下面的老師說聲再見。學生揮手再見
端午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動作“搓、捏、轉、敲”。
2、對小手游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小手能干的照片活動過程:
1、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現在先請小朋友把小眼睛閉起來。變變變(變出小手)提問:我變出來什么呢?(小手)我的小手很厲害的小朋友們看我會讓我的小手轉起來,那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轉一轉小手吧。咚咚咚拳頭互敲提問:我的小手在干嘛,敲東西。拿出你們的小手跟我一起敲一敲,敲敲小腿敲敲臉蛋等。
2、哇。小手真神奇,神奇的.小手會有什么本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2、小手的本領出示圖片(玩玩具、畫畫、剪東西、洗手)總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干,會用勺子,會穿褲子,會穿衣服,會穿鞋子,會畫畫,會用剪刀,還會做游戲。等我們小朋友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戲下面,我們用小手玩個手指游戲,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一根手指頭變成毛毛蟲啾啾啾二根手指頭變成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頭變成扇子扇扇扇四根手指頭變成烏龜爬呀爬呀爬五根手指頭變成大老虎啊嗚啊嗚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做的手指游戲好不好玩?(好玩)下次我們再一起玩這個好玩的游戲。
4、反復游戲,游戲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9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術優質課選拔時上了《端午節》一課,現把點滴感想記錄如下:
這一課是小學信息技術(四下)教材中,網絡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教材中,它確定了兩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確定相關主題;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資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它又分了3個方面:1、確定主題后圍繞主題搜集資料;2、建立好相應類別的文件夾;3、找到資料后,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拿到教材時,第一感覺是這一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的,簡單來說“搜索”、“下載”、“整理”6個字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走入課堂,又能讓他們帶著收獲與思考走出課堂,是我在設計這一課時考慮最多的!
細看這一課的內容,深深感受一點,這一課的學習不只對本單元下面的課時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序的找到內容進行小報創作,而且,對于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考慮了如下幾點:
1、分類整理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兩個方面的目標達成,一方面是建立各類別的文件夾,另一方面是找到資料后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順序對于學生來說可以達成一堂課的能力目標,便是對于以后實際的運用的影響是比較弱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在下載資料的過程中,要是沒有要求分類,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分類的,他們會把他們找到的各種信息放在一個目錄下,是他們不會建文件夾嗎?不是的,那是他們沒有這種需求。在這堂課中,即使在教師的簡單引導下,學生“明白”建文件夾分類比較清晰,在下載資料前進行各種文件夾的分類然后下載,但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有幾個學生會在下載內容時先主動給資料分類呢?有小部分已經非常不錯了,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這是他們的一種需要!
在學習這個環節中我做了調整,我先讓學生自由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然后再讓學生從凌亂中自己去思考能讓信息變得有條理化的方法,結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學生,能自己想到用各類文件夾進行整理,當他們把自己實際體驗中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再讓全班同學來整理自己的信息,兩種方式對比下來,明顯學生對于這樣的過程比較樂意接受。而且,在以后我們的實際運用中,我們自己電腦里的有些信息也是陸續存下來,到了一定量后,再根據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2、信息課不是純操作課,學生應該有美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形式,用純“工具論”的眼光把它視為一門純“應用”性的學科是片面的。我們的小學生生動也靈動,如何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去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魅力,是我們一線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
端午節這一課是以端午節為載體,讓學生進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下來,教材也不用選擇端午節這樣一個有民族氣息的日子了,只要會搜索,會新建文件夾,會按一定的目錄保存就可以達到目的了。而我們的小學生活潑而有朝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喜好,他們在他們每一天的學習中體驗著不同知識的到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覺能動性,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同時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愛上學習!
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把感受端午節濃厚的文化氣息作為主線,用美好的情境與內容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始音樂小短片的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從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過程中的音樂圖景,比如最后的交流感受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走出課堂時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學習了建文件夾,學習了搜索,而是想讓學生告訴別人: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節,那是一種美麗的節日,我學會了用更好的方法與了解它!
端午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
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視頻
1 、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做五彩繩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
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
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么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
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 、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
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 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 、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嘗了各 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
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
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做五彩繩
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
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 “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范:
比如說,
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 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評析
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 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 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 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教案06-30
小班教案端午節教案通用09-16
端午節安全教案11-24
小班端午節教案12-30
端午節教案小班11-28
《端午節》小班教案05-24
大班端午節教案10-11
端午節安全教案10-30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1-14
小班端午節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