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莆田冬至的習俗和傳說

    時間:2024-05-22 08:49:07 國學智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莆田冬至的習俗和傳說

      莆仙方言有句諺語“冬至夜大過三十夜,冬至早大過初一早”。莆田人把冬至當成一個重要的節日,對其重視的程度不亞于春節,而且經過代代相傳,莆田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節令文化。

    莆田冬至的習俗和傳說

      冬至搓丸子,是莆仙的風俗。傳說古時候山里有個叫順安的人,因家境貧寒,平日靠打工養活母親和自己,眼看順安已年過三十了,但還未娶妻,母親的心里十分著急,便因此憂愁得神經都錯亂了。

      順安到處求醫問藥,可是始終無法醫好母親的病。順安是個孝子,為了讓母親換換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親十分愛吃,順安掌握了母親的脾氣,天天把丸子插在門上、窗上和墻上,十多年沒有間斷過。順安的母親去世后,人們為學習順安孝順母親的美德,在冬至節時,也將丸子貼在門窗兩旁,以教育后代子孫學習順安愛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這天傍晚,家家戶戶的廳堂上紅燭通明,在一個大簸箕(俗叫“大笠弧”)里擺上“果岳”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雙)和生姜、板糖各一大塊,桔子上插“三春”,同時點燃一對紅燭。然后關上大門,全家人圍在“大笠弧”四周,開始“搓丸仔”。家庭主婦把糯米粉和水在“大笠弧”上推壓均勻,使其粘結。這時,全家人把它搓成龍眼那樣大的“丸仔”,祝愿全家團圓,五谷豐收,六畜興旺。

      有的還捏上一些元寶、聚寶盆、小狗等,寓“運氣好,狗仔銜元寶(來)”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飼)喜鵲丸”(俗叫“客鳥丸”)。全家人圍在一起,邊搓“丸仔”邊聊天,其樂融融,臉上充滿喜氣和幸福。

      丸子搓好后,要點著夜明燈,把丸子、生姜、板糖、紅筷子等一起擺在廚房灶公前過夜。因為冬至日的夜晚最長,小孩子愛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仙有“愛吃丸子天不亮”的諺語。冬至節一大早,便把丸子放進鍋里,煮熟后,撈進碗里,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時,還適量切幾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進鍋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仙民間風俗,只有祭禮祖先之后,全家才能開始吃丸子。

      同時還要把“丸仔”粘在門框上,預祝來年糧食有余;把“客鳥丸”放在屋頂上,待喜鵲前來爭食時,噪聲嘩然,俗叫“報喜”。吃飽后,全家人開始帶上煮熟的丸仔、水果、“十味”(葷素各十小碟)、香、貢銀等祭品出門為祖先掃墓,掃墓儀式十分隆重。據莆田風俗,如果逝者是在清明節前下葬的就掃清明節,其后的就是冬至節。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莆田冬至的習俗和傳說】相關文章:

    莆田冬至習俗10-24

    冬至的來歷和傳說06-01

    冬至的由來和習俗12-22

    關于冬至的由來和習俗08-22

    龍抬頭的傳說與習俗06-09

    冬至的民間傳說11-01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05-31

    浙江冬至習俗10-06

    溫州冬至的習俗10-26

    潮汕冬至習俗07-14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